满溢传统之美 蛇年春晚落幕
中新社北京1月29日电 (记者 高凯)《难忘今宵》旋律再响,新鲜与熟悉的感受相伴,又一年春晚落幕。
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于北京时间2025年1月28日晚8时如约而至。从非遗元素的多重展现,到浸透于众多节目中的顶级中式审美,再到不同风格的分会场各展其姿,蛇年春晚的舞台溢满中华传统文化之醇厚韵味。
从开场视觉秀《迎福》在打铁花、剪纸等非遗中呈现天南地北的年味民俗,非遗元素几乎贯穿闪亮整个晚会。以2024年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为创作灵感的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尤为重磅亮眼。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供图) 据了解,该节目视觉设计以梁思成先生绘制的古建筑珍贵手稿为基础,制作成三维立体建筑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虚实融合超高清制作系统,通过打造无限延展的虚拟舞台空间,再现中国古建的千年神韵和文化内涵。美轮美奂的现代视觉特效,使得榫卯、斗拱这些中式建筑的标志性元素从历史深处走来,于舒展磅礴的歌声中,展现飞阁流丹的千载中式美学。
去年春节就曾大范围“出圈”的英歌舞此番也亮相春晚舞台。在热烈奔放的《潮起舞英歌》中,多名英歌舞传人跳起这一非遗舞步。“中华战舞”刚劲有力,击槌有声,尽显一脉相传的中华豪情。
武术节目《笔走龙蛇》中,甄子丹与众武者以太极武术展现中国传统书法的美感。太极武术动作讲究刚柔并济,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而书法同样追求气韵流畅。两相结合,该节目把李白《草书歌行》中的“笔走龙蛇”以武术动作的流畅、停顿、刚柔等特点像化呈现,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场精彩的武术表演或书法展示,更是两种传统文化艺术间的神韵互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武术节目《笔走龙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供图) 歌曲《斗柄指东天下春》则对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智慧进行了挖掘。七位演员化身北斗七星,通过虚实结合的影像空间展示四季变换和星象流转。北斗七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重要的地位,它与季节、节气的更替有密切关系。该节目将这种古老的天文知识融入现代歌曲表演中,让观众在欣赏美妙歌声时,更能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舞蹈《幽兰》以兰花为主题,舞者们用身体语言展现空谷幽兰的高雅气质。兰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君子的品德,通过舞蹈的形式将这种文化内涵转化为可视的艺术形象,可观、可感,带给观众高品质的中式审美体验。
蛇年春晚所设四个分会场当晚亦以各自不同的传统与现代风情,勾画出一片江山锦绣。重庆分会场在城市中融入了铜梁龙舞、大足鲤鱼灯、梁平木版年画、川剧等非遗代表性项目,皆为在岁月长河中淘漉出的熠熠珍宝。湖北武汉分会场中,涅槃重生的凤凰从黄鹤楼前的广场腾空而起,宏大的楚乐阵容与江水和鸣,编钟、古筝、古琴的历史之音流向长江。西藏拉萨分会场千人鼓潮融汇热巴舞、卓舞等西藏传统舞蹈,那曲萨普雪山、昌都来古冰川等自然风光辽阔壮美,令人神往。江苏无锡分会场则在江南水乡上演一场穿越古今的《无锡景·家国情》,曲水穿城而过,评弹曲调婉转流长,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千年运河之上千帆竞发。
观众在惊艳四地各有其美的文化底蕴时,也感叹节目中包含的高密度文化元素,相关讨论已遍布社交平台。更有不少观众被直接“种草”,计划在新的一年亲身前往领略探寻。
盛宴之下,零点钟声再响,人们作别甲辰龙年,迎来乙巳蛇年新春。(完)
- 上一页:春节假期中国高速公路总流量达4.36亿辆
- 下一页:中国冰壶混双亚冬会三连胜
-
七夕启幕 以爱为约 “920就爱你”首部微短剧《宁波·遇见》正式开机
中国台湾网宁波8月29日讯(记者 郁诚)8月29日,恰逢七夕佳节,“920就爱你”系列微短剧首部作品《宁波·遇见》在甬正式开机。该剧由宁波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指导,宁波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台湾网、北京郑云影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制作...
-
从“老铁”到“小铁”,这档亲子微综艺何以打动人心?
这个暑假,亲子旅游热度一路攀升,各地知名景区、博物馆、主题乐园中,多了不少举家出游的身影。而在短视频平台,一档名为《小铁环游记》的亲子旅行微综艺悄然出圈——没有夸张的剧情设计,没有刻意制造的亲子冲突,它用最真实的记录、最自然的互动,让...
-
长知识了!原来“觥筹交错”的“觥”长这样
央视网消息:暑期多地迎来文博热。陕西历史博物馆“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展览,汇集了全国50多家文博机构的340多件(组)青铜器和相关文物。“吉金”是古人对青铜的雅称。“中国”二字则取自青铜器何尊的铭文“宅兹中国”,意为天下的...
-
一起回顾成都世运会中国队夺金高燃瞬间!
作者:贺劭清 程嘉馨...
-
文化中国行丨从“雨过天青色”品汝窑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
汝窑,因复杂的烧制工艺和“雨过天青”般的绝美釉色,位居宋代瓷器“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显著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代代研究人员和匠人苦心钻研下,汝窑技艺得以复刻传承,千年名窑风华再现。今天的文化中国行,我们一起来感受汝窑清...
-
文化中国行·焦点访谈丨扎根本土、特色鲜明 这个暑假中小博物馆火爆“出圈”
场馆入口处,观众队伍如约而至,展厅内人头攒动……这样的场景,成为不少博物馆的常态。而这个暑假旅游旺季,为持续升温的“博物馆热”再添了一把旺火,人气爆棚。博物馆已经成为孩子们学习知识、感受历史的“暑期第二课堂”,也是众多游客喜爱的文化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