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晚处处展现科技元素 助全球华人云上看直播
中新社北京1月29日电 (记者 夏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下称“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28日晚举行。从直播技术到舞台设计,从节目演员到观众互动,今年的蛇年春晚处处展现科技元素。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姜文波表示,蛇年春晚运用超高清、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立体视觉等技术,科技感十足是其特点之一。
歌曲节目《在岁月里的花》的尾声,借阿里云通义万相的图像风格化和首尾帧视频生成技术,将舞台画面瞬间化为定格油画,这一时刻被网友点赞。
舞台设计也叠满视觉技术。今年蛇年春晚的舞台造型宛如一柄“如意”,舞台中央的5米×5米LED立方体升降模块,结合裸眼3D、超高清视觉投影和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出一个变幻无穷、层次丰富的“如意”空间,为现场增添了炫酷的视觉效果。
借助“5×5”的立方地屏、条幕矩阵、AR虚拟和可变光柱等技术的应用,《迎福》《伊人》《栋梁》《喜上枝头》等兼具现代与传统视觉风格的节目,得以在“如意变化”中,碰撞出科技与中式传统美学的美妙共鸣。
AI(人工智能)大模型让观众观看春晚的视角更丰富。今年春晚主舞台部署了通义大模型AI技术,呈现科幻电影中“子弹时间”经典画面。该系统以“天空环绕视角”对甄子丹领衔的《笔走龙蛇》武术表演进行云上多视角拍摄,为观众呈现“空中环绕、时空凝结”等创新观看体验。
在《难忘今宵》节目中,通义万相的AI图像生成和风格化处理能力,将中国各地标志性建筑转化为传统花灯样式,每个花灯地标的设计都融入当地文化特色。
机器人成为节目主角。机器人舞蹈《秧BOT》中,穿上红色大花袄的机器人会变换队形、舞动身体,灵活的机械臂还会多角度挥舞手帕,精准流畅的动作引发观众频频点赞。
上场表演的是宇树科技旗下的人形机器人 H1,身高约180厘米、体重约70公斤,是宇树2023年8月推出的首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H1能够完成复杂的动作,如原地转体、倒立转体等,展现了高精度的运动性能。
今年云技术助力全球华人共赏春晚。春晚直播画面通过阿里云部署在全球的云基础设施,从北京分发到全球各地的网络平台及网络转播机构,同时满足8K电视大屏、移动小屏等多终端需求,并提供竖屏春晚、三维菁彩声等独特观看体验。总台联合阿里云推出“云来云往”新媒体发布平台,成为2025年春晚直播信号远程分发的主要方式。(完)
-
七夕启幕 以爱为约 “920就爱你”首部微短剧《宁波·遇见》正式开机
中国台湾网宁波8月29日讯(记者 郁诚)8月29日,恰逢七夕佳节,“920就爱你”系列微短剧首部作品《宁波·遇见》在甬正式开机。该剧由宁波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指导,宁波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台湾网、北京郑云影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制作...
-
从“老铁”到“小铁”,这档亲子微综艺何以打动人心?
这个暑假,亲子旅游热度一路攀升,各地知名景区、博物馆、主题乐园中,多了不少举家出游的身影。而在短视频平台,一档名为《小铁环游记》的亲子旅行微综艺悄然出圈——没有夸张的剧情设计,没有刻意制造的亲子冲突,它用最真实的记录、最自然的互动,让...
-
长知识了!原来“觥筹交错”的“觥”长这样
央视网消息:暑期多地迎来文博热。陕西历史博物馆“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展览,汇集了全国50多家文博机构的340多件(组)青铜器和相关文物。“吉金”是古人对青铜的雅称。“中国”二字则取自青铜器何尊的铭文“宅兹中国”,意为天下的...
-
一起回顾成都世运会中国队夺金高燃瞬间!
作者:贺劭清 程嘉馨...
-
文化中国行丨从“雨过天青色”品汝窑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
汝窑,因复杂的烧制工艺和“雨过天青”般的绝美釉色,位居宋代瓷器“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显著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代代研究人员和匠人苦心钻研下,汝窑技艺得以复刻传承,千年名窑风华再现。今天的文化中国行,我们一起来感受汝窑清...
-
文化中国行·焦点访谈丨扎根本土、特色鲜明 这个暑假中小博物馆火爆“出圈”
场馆入口处,观众队伍如约而至,展厅内人头攒动……这样的场景,成为不少博物馆的常态。而这个暑假旅游旺季,为持续升温的“博物馆热”再添了一把旺火,人气爆棚。博物馆已经成为孩子们学习知识、感受历史的“暑期第二课堂”,也是众多游客喜爱的文化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