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桐城凤仪坊》出版 带读者感悟中国传统文化本真的精神脉络
中新网上海4月16日电 (记者 陈静)在浩瀚的中华文明长卷中,桐城曾以“天下高文归一县”的磅礴气象,镌刻下独特的文化坐标。
记者16日获悉,复旦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文脉:桐城凤仪坊》,与读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触摸中国传统文化本真的精神脉络,为文化发展提供历史镜鉴。
凤仪坊是明清时代桐城老城的一个居民社区,是文化世家桐城桂林方氏的首迁地。姚氏、左氏、马氏、叶氏、赵氏、何氏、钱氏、戴氏等在乡村经过几代积累,也陆续往城中集聚,多聚居于凤仪坊,与这里的凤仪方氏(后称桂林方氏)、东门胡氏、盛氏等庭连院接,彼此更是世代姻亲。据有关统计,明清两代桐城进士243人。算起来,凤仪坊文化世家进士数量要占全部桐城的一半以上。
明清两朝数百年间,诸多望族在凤仪坊结缡连枝,理学思辨与经世实践相激荡,翰墨文章与气节操守共淬炼,成就了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世家群落现象”。
据悉,该书作者陶善才是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档案学会档案文化研究委员会研究员,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和传统文化。陶善才指出,凤仪坊,恰似一把打开桐城文化基因库的密钥,见证着中国士族文化鲜活的传承生态。六尺巷丈量着谦德的精神海拔,凤仪坊则诠释着文脉传承的深层意蕴。他说:“凤仪坊可谓研究中国文化世家集群的一个极佳范本。诸多闻名海内外的名门望族在这里比邻而居,结成了稳固的世代姻戚关系网,也形成了联袂共生的学术和文学生态,绵延数百年传承不断。这种浓郁而鲜明的区域人文气象,仿佛‘宋画第一’龙眠居士李公麟笔下的云蒸霞蔚,寓示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凝聚力和创新力。”
安庆市桐城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执行理事长方平为《文脉:桐城凤仪坊》作序。他说,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桐城历史悠久,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底蕴和历史遗存丰富,每一条坊巷都能感受到“人习诗书、家崇礼让、世守气节”的厚重气息,激发无数学者的研究兴趣。
方平表示,《文脉:桐城凤仪坊》是作者十多年研究的结晶。但目前来看,尚无对桐城凤仪坊的专门研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本书填补了一个空白。据悉,在该书协作中,作者翻阅大量方志、古籍、家族谱牒,致力还原历史真实面貌。
在序言中,方平写道:“读书明至理,读书识大节,读书知忠孝。凤仪坊诸多文化世家皆是如此。这些读书故事,其实讲的不正是桐城文化兴盛不衰的根本吗?”
方平指出,如果说读桐城就是读文脉,那么读凤仪坊,就是读桐城文脉之根、读桐城文化之魂。翻开这本《文脉:桐城凤仪坊》,那些知名的文化世家,那些彪炳史册的前贤往哲,那些可歌可泣的忠孝节义故事,都如龙眠河的流水一样潺潺不绝,数百年的历史风云在眼前一幕幕展演。
陶善才指出:与大多数桐城人一样,最初引起笔者关注乡邦文史,无非就是“桐城派”三个字。从“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到“前辈名声满天下,后来兴起望尔曹”,再到“勉成国器”,这种自豪感激励着我们充满热情地去探寻、去追慕。(完)
-
持续更新!第20届华表奖获奖名单公布中
4月27日,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获奖名单陆续公布中: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张译(《三大队》)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女演员:惠英红(《我爱你!》)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电影摄影:蔡涛、廖拟(《无名...
-
文化中国行丨起源于中国风行于世界 春日天空“筝”奇斗艳
风筝,古称“鸢”,起源于中国,风行于世界,有着悠久的历史。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我们一起走进风筝工艺中的文化印记↓↓↓日前,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会落下帷幕。来自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的风筝爱好者以天...
-
国产影片活力迸发 大家说最爱这几部
最近几年看过的国产影片里哪些让您觉得很有共鸣、印象深刻?看看大家怎么说↓为观众奉献有时代气息、生活质感、创新探索的优秀国产影片,是中国电影人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联合大数据机构,梳理最近十年国产影片的票房前20名,对现实题材影片数量和票房进...
-
“中国电影消费年”启动!超多观影福利手把手教你领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4月17日2025年度大盘票房(含预售)251.38亿元居全球第一今年,你都看了哪些电影?还有一个好消息超多观影福利来了!4月18日国家电影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北京启动“中国电影消费年”跨行业、跨部门联动一系列电影消费惠民活动打出促进消费...
-
何以中国 - 探寻书坊乡的千年文脉
央广网南平4月23日消息(记者罗晓英)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这片被誉为“图书之府、建本之乡”的土地上,千年墨香依旧袅袅升腾,建本文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近日,记者走进建本文化的发源地——建阳区书坊乡,踏上了一场探...
-
AI动态海报|古人读书有多“卷”?先贤的读书攻略请查收!
谈起“读书”,我们会想到什么?是耳熟能详的那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是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家喻户晓的故事?读书,是修养,更是一种习惯。古往今来,读书文化的种子不停播撒。从竹简芸签到电子屏幕的方寸之间,我们从书中获取了无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