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美为暑期添彩 博物馆“热”成为人文经济蓬勃发展生动注脚
央视网消息:暑假期间,全国多地博物馆都推出了不少各具特色的展览。江苏常熟博物馆近期推出了大型特展“何以江南——南北交融共生的文明特展”,成为当地暑期热门展览,日均参观游客约5000人,最多的一天迎来了近12000位观众。这个特展都有哪些珍品?我们一起去看看。
何以江南——南北交融共生的文明特展,不用去陕西,在常熟博物馆就可以看到秦兵马俑,这只兵马俑的编号是1号,它也是秦兵马俑中间首先被发掘面世的兵马俑。
在记者的左手边就是我国北方地区西安徐州等地出土的玉器,而在记者的右手边就是江南一带出土的秦汉时期的金器,金玉良缘在此相会了。
再来看这两件展品,它们都是灰陶灶,是明器的一种,而且都是一孔灶,但是出土于北方和南方的灰陶灶明显在风格上是不一样的,北方的更为方正,而南方的这个船型灶也是属于江南地区特有的灰陶灶。
展览通过截取历史长河中间南北文化交融最为鼎盛的三个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通过出土文物体现南北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相互交融,彰显中华文明的兼容并蓄、多元一体的重要特质。
再来看这一件展品,这是东晋时期浙江德清出土的鸡首壶,一侧是有一个鸡头模样的造型,一个巴掌大小,矮胖矮胖的。再到这边来看,同样是鸡首壶,从南方地区传到北方去之后,它的造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说它的个头变得更加瘦高瘦高的,而且它的执柄也明显变得更加修长,它也融入了一些异域的比如说波斯文化的元素。
观众吕琲称:“反反复复看的时候,就感觉好像穿越古今,在古今对话一样。好像北方的那些文物,就是给我比较宏大的感觉,比如说江南一些文物,我就感觉很细腻。那是不是北方人的博大那种感受,然后南方人就比较细腻,是不是也有这样体现。”
展览本身也是一次南北交融,一共有20家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拿出了164件(套)的精品文物参展。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这次展览为数不多的书法作品。虽然字数没有多少,但是这件作品却大有来头。
常熟博物馆讲解员高佳琦称:“这件是王阳明的真迹,这是余姚博物馆的馆藏,是20年来第二次外借。其实王阳明的书法和他个人的品性上我们可以结合起来,他知行合一的思想,还有他事上磨炼的修为功夫,体现在书法上就是‘师古不泥古’,随心所至。这个书法主要内容就是当时王阳明告归之后,他回到阳明洞讲学,告诫书院诸生德业向善、刻苦攻书。”
-
七夕启幕 以爱为约 “920就爱你”首部微短剧《宁波·遇见》正式开机
中国台湾网宁波8月29日讯(记者 郁诚)8月29日,恰逢七夕佳节,“920就爱你”系列微短剧首部作品《宁波·遇见》在甬正式开机。该剧由宁波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指导,宁波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台湾网、北京郑云影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制作...
-
从“老铁”到“小铁”,这档亲子微综艺何以打动人心?
这个暑假,亲子旅游热度一路攀升,各地知名景区、博物馆、主题乐园中,多了不少举家出游的身影。而在短视频平台,一档名为《小铁环游记》的亲子旅行微综艺悄然出圈——没有夸张的剧情设计,没有刻意制造的亲子冲突,它用最真实的记录、最自然的互动,让...
-
长知识了!原来“觥筹交错”的“觥”长这样
央视网消息:暑期多地迎来文博热。陕西历史博物馆“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展览,汇集了全国50多家文博机构的340多件(组)青铜器和相关文物。“吉金”是古人对青铜的雅称。“中国”二字则取自青铜器何尊的铭文“宅兹中国”,意为天下的...
-
一起回顾成都世运会中国队夺金高燃瞬间!
作者:贺劭清 程嘉馨...
-
文化中国行丨从“雨过天青色”品汝窑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
汝窑,因复杂的烧制工艺和“雨过天青”般的绝美釉色,位居宋代瓷器“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显著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代代研究人员和匠人苦心钻研下,汝窑技艺得以复刻传承,千年名窑风华再现。今天的文化中国行,我们一起来感受汝窑清...
-
文化中国行·焦点访谈丨扎根本土、特色鲜明 这个暑假中小博物馆火爆“出圈”
场馆入口处,观众队伍如约而至,展厅内人头攒动……这样的场景,成为不少博物馆的常态。而这个暑假旅游旺季,为持续升温的“博物馆热”再添了一把旺火,人气爆棚。博物馆已经成为孩子们学习知识、感受历史的“暑期第二课堂”,也是众多游客喜爱的文化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