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鹰眼》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中新网北京8月14日电 (记者 高凯)以福建沿海抗日斗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鹰眼》日前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座谈会,座谈会由作家出版社、福建省文联、福建省作协、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漳州市委宣传部、漳州市文联联合主办。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吴义勤当日表示,书写抗战故事是时代的召唤、是中国作家的神圣使命。这部小说视角独特,故事性强,以现实与历史的对话实现了对战争与历史的反思。
长篇小说《鹰眼》。主办方供图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作家柳建伟认为,小说《鹰眼》题材重大,背景宏阔,突出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战作用,主线清晰,人物塑造鲜明,语言干净、准确、简洁,建议小说中可以多用一些真实地名,增强历史厚重感和真实的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认为,小说在描写敌我双方斗争时,把重心放在了写人上,注重写人、写人物形象,作品具有较强的故事性、紧张的情节以及引人入胜的戏剧性。
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梁鸿鹰认为,小说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概括的历史内容非常广阔,叙事上采用双线并行的方式,情节设计巧妙,体现了中华美学的精神,方言和民俗的融入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生活、地域文化特色的热爱和熟悉。
福建省文联原巡视员、福建省作协名誉主席杨少衡介绍了这部书的背景,认为这是一部从特殊角度表现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历史的作品,具有战略眼光和饱满激情。
中国作协创联部原主任彭学明认为,小说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生动饱满,艺术的隐喻巧妙自然,不仅写正面谍战,还用大量的闲笔写了海盗生活、渔民生活,建议小说可以加强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当代》杂志主编徐晨亮认为,小说成功塑造了多个典型人物关系与情节模块,既满足读者类型化期待,又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实现了良好平衡。作者巧妙运用已有文学和影视元素,并融入地域特色与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使作品在叙事上更具吸引力,具备较强的影视化潜力。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认为,小说中地方风土人情对情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小说在谍战题材上进行了创新,将小事件与大历史背景结合,提升了谍战小说的思想深度和文学价值,同时避免了孤胆英雄的设定,展现了群像的魅力。
座谈会上,该书作者吴玉辉分享了创作《鹰眼》背后的故事。他表示,这部作品灵感来源于自己家乡的抗战历史,他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铭记那些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英雄们。(完)
-
七夕启幕 以爱为约 “920就爱你”首部微短剧《宁波·遇见》正式开机
中国台湾网宁波8月29日讯(记者 郁诚)8月29日,恰逢七夕佳节,“920就爱你”系列微短剧首部作品《宁波·遇见》在甬正式开机。该剧由宁波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指导,宁波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台湾网、北京郑云影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制作...
-
从“老铁”到“小铁”,这档亲子微综艺何以打动人心?
这个暑假,亲子旅游热度一路攀升,各地知名景区、博物馆、主题乐园中,多了不少举家出游的身影。而在短视频平台,一档名为《小铁环游记》的亲子旅行微综艺悄然出圈——没有夸张的剧情设计,没有刻意制造的亲子冲突,它用最真实的记录、最自然的互动,让...
-
长知识了!原来“觥筹交错”的“觥”长这样
央视网消息:暑期多地迎来文博热。陕西历史博物馆“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展览,汇集了全国50多家文博机构的340多件(组)青铜器和相关文物。“吉金”是古人对青铜的雅称。“中国”二字则取自青铜器何尊的铭文“宅兹中国”,意为天下的...
-
一起回顾成都世运会中国队夺金高燃瞬间!
作者:贺劭清 程嘉馨...
-
文化中国行丨从“雨过天青色”品汝窑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
汝窑,因复杂的烧制工艺和“雨过天青”般的绝美釉色,位居宋代瓷器“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显著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代代研究人员和匠人苦心钻研下,汝窑技艺得以复刻传承,千年名窑风华再现。今天的文化中国行,我们一起来感受汝窑清...
-
文化中国行·焦点访谈丨扎根本土、特色鲜明 这个暑假中小博物馆火爆“出圈”
场馆入口处,观众队伍如约而至,展厅内人头攒动……这样的场景,成为不少博物馆的常态。而这个暑假旅游旺季,为持续升温的“博物馆热”再添了一把旺火,人气爆棚。博物馆已经成为孩子们学习知识、感受历史的“暑期第二课堂”,也是众多游客喜爱的文化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