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速度与温度中,这些外国游客读懂一个很“酷”的中国
当我们谈起今天的中国,你会想到什么?是高楼林立的都市、飞驰的高铁,还是手机一点即达的智能生活?这一次,我们不再自己定义中国,而是把话筒交给真正来到这里旅行、生活的外国友人。通过他们的眼睛和话语,让我们了解一个真实、鲜活、很“酷”的中国。
中国很“酷”,非常“酷”!
中国太伟大了,令人惊叹,超级“酷”!
中国很“酷”,这样的惊叹几乎是每一位外国游客的共同感受。
来自阿尔及利亚的游客在乘坐高铁时感叹,窗外所看到的一切很“酷” 。
我从成都来北京,坐高铁,一路上会看到中国都在做什么,农业、工厂、基础设施等,看中国怎么发展。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高铁上可以点外卖,我觉得世界上除了中国哪都没有。中国能把每一个问题都处理好。城市建设得很快,今天还什么都没有,下个月就可能出现一栋大楼。
这样的“中国速度”不仅令人惊叹,更堪称奇迹,连来自喀麦隆的游客也感同身受。
“中国速度”就是中国有能力很快地进行改变。我晚上看到北京在修路,第二天早上路就已经修好了。我还喜欢把北京地铁看成一个奇迹,有好多路线。中国有创新,有非凡效率。
摩洛哥游客看得更远。他告诉记者,中国基建的厚度不只体现在大城市,就连乡村公路也修得又快又好;中国人办事的效率,全世界都服气。
中国的高速公路,不仅是大城市的公路,还有我们在内蒙古旅行时的公路,所有的道路都很快、很好、很“酷”。中国人做事情都是很有效率的,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好,我认为正是这一点造就了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
在外国友人眼中,这种效率不止于“修路造楼”,更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国科技打造的数字化生活,被他们公认“最酷”。
挪威游客兴奋地和记者分享他时隔十年再次来到中国的激动。
中国现在一切都是数字化的,对游客来说太方便了。只要我们拥有所有的应用程序,我们就可以去任何地方游玩。不会遇到任何问题。这些应用超级“酷”。
法国游客则体验了酒店里的送货机器人。
在我们住的酒店里,有一个机器人,它可以自己到房间给我们送水以及我们需要的一切。这可真的太“酷”了。
意大利游客甚至直言中国的科技已经全球领先。
真的很感谢科技,让中国发展得这么好,甚至比欧洲更发达,比如支付和非常快的互联网连接。我觉得我们应该跟随中国的发展步伐。我建议大家都来中国看看。
从机器人服务生到一码通行,从超级应用程序到无缝的网络覆盖,科技在中国不是概念,而是真正改变日常的力量。
中国的“酷”,不仅因为速度与科技,更因为它有温度。比利时游客就给记者讲述了他在华旅行中几乎每天都会发生的暖心小故事。
中国人总是帮助我。我今天在一家餐馆吃饭的时候,看不懂菜单,餐馆的人就过来帮助我。就刚刚在公园里,有一个小女孩帮助我买了一瓶水。
阿尔及利亚游客用一个生动的比喻解读了这种互助精神。
所有人都在互相帮助。比如北京烤鸭如果你单独吃,你是觉得好吃,但是不是那么好吃,如果你把烤鸭跟面饼、葱和酱一起吃,会觉得更好吃,这是什么道理?就是一个人能做好的事,如果团结起来会做得更好。
意大利游客认为,这种相互帮助的温暖,浸润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真的超级安全。即便在晚上,一个女孩独自一人外出,也没有任何需要担心的事情。
科技背后是人文,效率背后是秩序。在中国,“酷”不仅仅代表着卓越,更蕴含着让人安心、温暖的力量。而最令人向往的,是中国正用这样的速度与温度,为一个更广阔的未来铺路。
摩洛哥游客说,他很喜欢中国的高度电子化,也很羡慕中国有那么多新能源汽车。比利时游客甚至说,他很想立刻就拥有一辆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
阿尔及利亚游客则把中国的“酷”延伸到了国际舞台。
中国发展起来之后,帮助了很多非洲国家,帮它们建购物中心、高速公路。你没想到的,中国都能做。
从漫山遍野的风力发电机组,到街头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从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到跨洲连心的合作项目。阿尔及利亚游客说,中国正在用实打实的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
在我眼中,中国是很美好的国家,也在努力让这个世界更美好、更和平,一起发展。
正如这些外国友人所言,中国很“酷”。酷在它昼夜不停的脚步,酷在它无微不至的科技,酷在它秩序中的善意,更酷在它那份面向未来、与世界共进的胸怀。而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让我们看见一个更立体、更动人的中国。
记者 | 庄媛心
签审 | 李琳
监制 | 蔡耀远
- 上一页:粤台学子共探“AI+非遗”新构想
- 下一页:天津迎来“上合时刻”
-
七夕启幕 以爱为约 “920就爱你”首部微短剧《宁波·遇见》正式开机
中国台湾网宁波8月29日讯(记者 郁诚)8月29日,恰逢七夕佳节,“920就爱你”系列微短剧首部作品《宁波·遇见》在甬正式开机。该剧由宁波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指导,宁波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台湾网、北京郑云影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制作...
-
从“老铁”到“小铁”,这档亲子微综艺何以打动人心?
这个暑假,亲子旅游热度一路攀升,各地知名景区、博物馆、主题乐园中,多了不少举家出游的身影。而在短视频平台,一档名为《小铁环游记》的亲子旅行微综艺悄然出圈——没有夸张的剧情设计,没有刻意制造的亲子冲突,它用最真实的记录、最自然的互动,让...
-
长知识了!原来“觥筹交错”的“觥”长这样
央视网消息:暑期多地迎来文博热。陕西历史博物馆“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展览,汇集了全国50多家文博机构的340多件(组)青铜器和相关文物。“吉金”是古人对青铜的雅称。“中国”二字则取自青铜器何尊的铭文“宅兹中国”,意为天下的...
-
一起回顾成都世运会中国队夺金高燃瞬间!
作者:贺劭清 程嘉馨...
-
文化中国行丨从“雨过天青色”品汝窑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
汝窑,因复杂的烧制工艺和“雨过天青”般的绝美釉色,位居宋代瓷器“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显著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代代研究人员和匠人苦心钻研下,汝窑技艺得以复刻传承,千年名窑风华再现。今天的文化中国行,我们一起来感受汝窑清...
-
文化中国行·焦点访谈丨扎根本土、特色鲜明 这个暑假中小博物馆火爆“出圈”
场馆入口处,观众队伍如约而至,展厅内人头攒动……这样的场景,成为不少博物馆的常态。而这个暑假旅游旺季,为持续升温的“博物馆热”再添了一把旺火,人气爆棚。博物馆已经成为孩子们学习知识、感受历史的“暑期第二课堂”,也是众多游客喜爱的文化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