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化了 大熊猫新生宝宝“三小只”首亮相
大熊猫国家公园是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之一,整合了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73个自然保护地。目前,我国野生大熊猫总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1100只,恢复到约1900只。大熊猫野外种群恢复的同时,人工圈养大熊猫繁育也取得新进展,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记者遇到了今年出生的大熊猫宝宝。这些小天使如何“初长成”?成长中有哪些生命奇迹?
2025年大熊猫新生宝宝
“三小只”首亮相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今年新出生的三只大熊猫幼崽首次和全球观众见面。
“月亮和星星”是大熊猫产房的名字,从字面意思上就能看出来,大熊猫饲养员以及科研团队对大熊猫的喜爱程度。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高级畜牧师 吴孔菊:这“三小只”喜欢你压我、我压你这样玩耍。很多人可能都没看到过大熊猫的尾巴,大熊猫生下来很小的时候,它尾巴是一根长长的、透明的感觉。但是它慢慢长大的时候,尾巴宽度会拉宽一些,所以看起来就像一个扫帚一样。
大熊猫宝宝也会变装?
偶尔也会穿上“灰色裤子”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第三只大熊猫幼崽目测上来看要更小一些,它的毛色显得更淡,甚至好像有点灰灰的。和其他熊猫宝宝比,它好像穿了一件灰色外衣。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高级畜牧师 吴孔菊:我们有一个大熊猫叫成绩,基本上它的每一个孩子都经历过“变装”:从一个月开始,熊猫的毛色就比较浅,到两个多月、三个月的时候就变成黑色了。这个确实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所以说我们也叫“灰灰二代基因”。所以说熊猫就像我们人一样,在不同的家族里,都有它的家族特征。
大熊猫也有“语音包”?
大熊猫宝宝的专属叫声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经过专家和科研团队的长期观察,在已知范围内,大熊猫叫声种类已经超过了二十种。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高级畜牧师 吴孔菊:那种“嗯嗯”的声音,就是提醒妈妈说哎呀快点,我累了或者是我需要你抱抱。
大熊猫宝宝也会打呼噜?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熊猫宝宝会不会打呼噜?时不时抖一下是什么意思?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高级畜牧师 吴孔菊:会,它睡觉睡得很沉的时候,也偶尔抖一下,那一下可能是适应环境,然后继续睡觉。
吃、玩、学
大熊猫“丰容”课堂课目多
地处四川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基地,是大熊猫国家公园重要的一部分,为丰富大熊猫的生活生存环境,基地专门为它们开设了“丰容”课堂。课堂具体有什么内容?戳视频↓专家解答。
“丰容”更重要的是帮它们保留野性能力,“丰容”就是想尽办法,让圈养的大熊猫生活不无聊、有事干、身体棒、心情爽,活得像个真正的熊猫!
(总台央视记者 王凯博 蒋树林 李啸虎)
-
七夕启幕 以爱为约 “920就爱你”首部微短剧《宁波·遇见》正式开机
中国台湾网宁波8月29日讯(记者 郁诚)8月29日,恰逢七夕佳节,“920就爱你”系列微短剧首部作品《宁波·遇见》在甬正式开机。该剧由宁波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指导,宁波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台湾网、北京郑云影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制作...
-
从“老铁”到“小铁”,这档亲子微综艺何以打动人心?
这个暑假,亲子旅游热度一路攀升,各地知名景区、博物馆、主题乐园中,多了不少举家出游的身影。而在短视频平台,一档名为《小铁环游记》的亲子旅行微综艺悄然出圈——没有夸张的剧情设计,没有刻意制造的亲子冲突,它用最真实的记录、最自然的互动,让...
-
长知识了!原来“觥筹交错”的“觥”长这样
央视网消息:暑期多地迎来文博热。陕西历史博物馆“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展览,汇集了全国50多家文博机构的340多件(组)青铜器和相关文物。“吉金”是古人对青铜的雅称。“中国”二字则取自青铜器何尊的铭文“宅兹中国”,意为天下的...
-
一起回顾成都世运会中国队夺金高燃瞬间!
作者:贺劭清 程嘉馨...
-
文化中国行丨从“雨过天青色”品汝窑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
汝窑,因复杂的烧制工艺和“雨过天青”般的绝美釉色,位居宋代瓷器“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显著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代代研究人员和匠人苦心钻研下,汝窑技艺得以复刻传承,千年名窑风华再现。今天的文化中国行,我们一起来感受汝窑清...
-
文化中国行·焦点访谈丨扎根本土、特色鲜明 这个暑假中小博物馆火爆“出圈”
场馆入口处,观众队伍如约而至,展厅内人头攒动……这样的场景,成为不少博物馆的常态。而这个暑假旅游旺季,为持续升温的“博物馆热”再添了一把旺火,人气爆棚。博物馆已经成为孩子们学习知识、感受历史的“暑期第二课堂”,也是众多游客喜爱的文化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