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同款毛背心爆火,“闰土的钢叉”也来了
中新网北京8月27日电 舒适保暖,还有个大V领……最近,“鲁迅同款毛背心”相关话题登上热搜,这件看似平平无奇的背心,引来不少网友的关注。
实际上,不只是网友们注意到了这款背心。著名作家莫言等名家身穿该款“毛背心”的视频画面或照片也在网上广为流传。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鲁迅同款毛背心”走红后,有网友感叹“时尚是个轮回”,也有网友幽默地表示“毛背心基础,穿的人就不基础”,更有人调侃,穿上它,是不是自己也能写出惊世巨作?
据了解,该毛背心是一款文创产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旗下文创品牌推出,名字叫做“大先生的毛背心”。
这款“毛背心”有多火?记者查询发现,截至目前,在某电商平台的一家店铺中,这款毛背心处于“预售”状态,显示已售数量为“500+”。
对此,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创部主任邝芮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回应,该文创产品的销量实际上要更多一些,不同渠道加起来有一千多件,现在是全线预售的状态。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谈到灵感来源,邝芮表示,早前同事给自己发了一张照片,照片里的鲁迅先生穿着外套和毛背心,手放在腰部,这张照片很经典,当时自己比较感兴趣,回去就开始查阅资料。
翻阅鲁迅作品之后,他在《两地书》中找到了毛背心的来历:“这是许广平女士织的,鲁迅先生收到后,还特意告诉许广平女士,这件衣服我已经穿上了。”
据介绍,这件毛背心,不仅是许广平深情的载体,更是鲁迅对生活热爱的见证——他穿着它上课、会友、拍照、伏案写作,让平凡的织物成为时代洪流中一抹温柔的注脚。
在文学作品中找到依据后,邝芮和同事们开始研究如何进行文创产品的开发。“以前我们就在开发鲁迅系列文创,但衣服类只做过T恤,做毛背心是第一次。”他说。
此次走红的“鲁迅同款毛背心”。受访人供图 为了复刻老式毛背心的样式,这款文创产品几经调整,才有了现在的模样。他介绍,今年三月,“鲁迅同款毛背心”推出,读者反馈还不错;今年八月份,这件背心在上海书展“出圈”。
“莫言老师来探店,我们送给他一件,他试穿土黄色的同款背心后(很喜欢),直接穿走了。”邝芮表示,接下来会开发羊毛材质的背心,同时把衣服尺码做的宽松一些。
图片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视频截图 为什么“毛背心”得以走红?邝芮认为,鲁迅先生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和国民度,作品家喻户晓,本人也是一个很真实、很可爱的人,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
“基于此,我们将‘毛背心’这个元素复刻出来,做得有文艺范一些,从文创品类来说比较新奇,再加上大家爱屋及乌等等,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促成了‘毛背心’出圈。”他说。
有意思的是,邝芮透露,这款走红的“毛背心”属于“鲁迅系列”文创产品,该系列的诸多产品原型,都来自于鲁迅笔下的文学符号。
“比如一些毛绒玩具,包括闰土的钢叉、高大的皂荚树等,这些我们都把它拟人化,做出Q版。”他说,今年“毛背心”也做了毛绒玩具,取名“绝绝紫”。
从“毛背心”等文创走红的过程来看,邝芮表示,借助文学IP打造文创产品,要抓住其精神内核,同时通过恰当的、新的方式进行开发,触达年轻人内心,跟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实际需求等结合起来。大家喜欢的,是那些有内涵、有文化底蕴的文创产品。(完)
-
七夕启幕 以爱为约 “920就爱你”首部微短剧《宁波·遇见》正式开机
中国台湾网宁波8月29日讯(记者 郁诚)8月29日,恰逢七夕佳节,“920就爱你”系列微短剧首部作品《宁波·遇见》在甬正式开机。该剧由宁波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指导,宁波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台湾网、北京郑云影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制作...
-
从“老铁”到“小铁”,这档亲子微综艺何以打动人心?
这个暑假,亲子旅游热度一路攀升,各地知名景区、博物馆、主题乐园中,多了不少举家出游的身影。而在短视频平台,一档名为《小铁环游记》的亲子旅行微综艺悄然出圈——没有夸张的剧情设计,没有刻意制造的亲子冲突,它用最真实的记录、最自然的互动,让...
-
长知识了!原来“觥筹交错”的“觥”长这样
央视网消息:暑期多地迎来文博热。陕西历史博物馆“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展览,汇集了全国50多家文博机构的340多件(组)青铜器和相关文物。“吉金”是古人对青铜的雅称。“中国”二字则取自青铜器何尊的铭文“宅兹中国”,意为天下的...
-
一起回顾成都世运会中国队夺金高燃瞬间!
作者:贺劭清 程嘉馨...
-
文化中国行丨从“雨过天青色”品汝窑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
汝窑,因复杂的烧制工艺和“雨过天青”般的绝美釉色,位居宋代瓷器“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显著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代代研究人员和匠人苦心钻研下,汝窑技艺得以复刻传承,千年名窑风华再现。今天的文化中国行,我们一起来感受汝窑清...
-
文化中国行·焦点访谈丨扎根本土、特色鲜明 这个暑假中小博物馆火爆“出圈”
场馆入口处,观众队伍如约而至,展厅内人头攒动……这样的场景,成为不少博物馆的常态。而这个暑假旅游旺季,为持续升温的“博物馆热”再添了一把旺火,人气爆棚。博物馆已经成为孩子们学习知识、感受历史的“暑期第二课堂”,也是众多游客喜爱的文化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