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亚冬会)对冰雪的别样“热”爱——专访新加坡代表团团长冯天薇

2025年02月16日 来源: 点击:

中新网哈尔滨2月13日电 题:对冰雪的别样“热”爱——专访新加坡代表团团长冯天薇

中新网记者 王妮娜 邢翀

哈尔滨亚冬会新加坡代表团团长冯天薇原定10日结束新加坡队所有比赛项目后返程,但她特意多留了几天。冯天薇出生在哈尔滨,是新加坡家喻户晓的乒乓球世界冠军,此次亚冬会是新加坡队第三次参赛,也是人数最多的一届。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冯天薇讲述了新加坡队对于冰雪的别样“热”爱。

“爱上被冻的感觉”

哈尔滨亚冬会23名新加坡运动员参加短道速滑、冰球和高山滑雪三个项目,创下了队史参赛纪录,但其中很多人却是第一次来到哈尔滨,甚至第一次“感受严寒”。

“他们知道哈尔滨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但平时很难体会到这种温度,冰雪带给他们不一样的感受,他们觉得挺特别的,甚至大家故意穿得不厚,特意感受被冻的感觉、爱上被冻的感觉。”冯天薇说。

新加坡没有天然冰雪,训练条件有限,同为运动员出身的冯天薇更能感受到运动员坚守的重要性。此次亚冬会新加坡队参加的比赛,冯天薇都会到现场观赛,“他们对冰雪运动是由心而生的热爱”。

在亚布力的高山滑雪赛场,冯天薇和队员“轻装上阵”,感受了一把极致的“被冻”。新加坡队首次报名亚冬会高山滑雪项目,唯一一名选手、22岁小将法伊兹排名男子回转项目第12名。冯天薇说,法伊兹还在上学,为了备战亚冬会休学半年训练,但还有一些学业考试要完成。“这些情况都没有影响他,这种专注是他们非常棒的一个地方。”

(哈尔滨亚冬会)对冰雪的别样“热”爱——专访新加坡代表团团长冯天薇2月7日,冯天薇在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上。(本人供图)  因“爱”促交流

运动无国界,无论是曾经作为职业球员还是目前担任新加坡乒乓球学院院长,冯天薇一直与中国教练等体育界人士密切接触,促进了两国体育人文交流。而对于冰雪运动的热爱,再次助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互动。特别是借助北京冬奥会举办契机,亚洲国家冰雪运动也迎来了大发展。

参加本届亚冬会的新加坡短道速滑队共有四名选手,经验最丰富的卜靖颖也仅有20岁,她跻身女子1500米半决赛、女子1000米B组决赛,四名队员还合力在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中闯入B组决赛。

冯天薇介绍说,新加坡短道速滑队取得成绩的背后,是一名中国教练的付出。在中国滑冰协会的推荐下,短道速滑名宿赵艳芝来到新加坡执教,带来了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

由于冰雪训练设施条件有限,新加坡队很多运动员要到外地训练,比如参加高山滑雪项目的法伊兹就要远赴瑞典练习。“他的成绩在东南亚队伍中排名第一,我还是挺满意的、挺感动,从一个新加坡年轻人身上,我看到未来冰雪运动发展的希望。”冯天薇说。

“新加坡国家层面非常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冰雪运动中来。”冯天薇说,新加坡代表团组队参加冬季大赛的次数不多,哈尔滨亚冬会是一次很好的经历,能够积累更多经验助力新加坡选手日后登上冬奥会等大舞台。

熟悉的“热爱”

冯天薇此前为人所熟知的头衔是乒乓球世界冠军——为实现奥运梦,她2007年在一次偶然契机下加入新加坡队,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队友拿下女子团体银牌,2010年又为新加坡队拿下乒乓球世锦赛女团冠军。此番以团长的新身份回到家乡,对冯天薇而言,“感情更加深厚”。“很多年没回来了,看到哈尔滨变化很大。”

在哈尔滨的冰天雪地中,冯天薇也曾与冰雪运动结缘,不到五岁就被送去学习花样滑冰,后因“扛不住”上冰前的跑步训练而改报乒乓球培训班,从此开启“乒乓人生”。

此次亚冬会冰上项目五个场馆均利用原有场馆及设施升级改造而成。“很多场馆是我小时候经常训练的地方,回来后还是挺有一种亲切感的,改造后就是国际场馆的范儿。”冯天薇说。

冯天薇也感受到亚冬会将各项工作都做到“极致”,“保障服务做得非常好,赛会对每个环节很认真负责,志愿者的数量非常多,服务人员也非常好。”

重回家乡,又有了团长的新身份,冯天薇认为“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经历”。“和运动员时期相比,特别是在看待比赛上会有不一样的角度,视角更宏观了。”

通过这次亚冬会,冯天薇也发掘出自己新一份热情。“我对滑雪非常有兴趣,可能会观望下有什么机会,想参与有关滑雪交流的一些工作。”她还计划把冰球作为一项爱好,“练一下冰球,或加入一个冰球社团”。(完)

相关文章
  • 持续更新!第20届华表奖获奖名单公布中
    持续更新!第20届华表奖获奖名单公布中

    4月27日,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获奖名单陆续公布中: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张译(《三大队》)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女演员:惠英红(《我爱你!》)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电影摄影:蔡涛、廖拟(《无名...

  • 文化中国行丨起源于中国风行于世界 春日天空“筝”奇斗艳
    文化中国行丨起源于中国风行于世界 春日天空“筝”奇斗艳

    风筝,古称“鸢”,起源于中国,风行于世界,有着悠久的历史。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我们一起走进风筝工艺中的文化印记↓↓↓日前,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会落下帷幕。来自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的风筝爱好者以天...

  • 国产影片活力迸发 大家说最爱这几部
    国产影片活力迸发 大家说最爱这几部

    最近几年看过的国产影片里哪些让您觉得很有共鸣、印象深刻?看看大家怎么说↓为观众奉献有时代气息、生活质感、创新探索的优秀国产影片,是中国电影人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联合大数据机构,梳理最近十年国产影片的票房前20名,对现实题材影片数量和票房进...

  • “中国电影消费年”启动!超多观影福利手把手教你领
    “中国电影消费年”启动!超多观影福利手把手教你领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4月17日2025年度大盘票房(含预售)251.38亿元居全球第一今年,你都看了哪些电影?还有一个好消息超多观影福利来了!4月18日国家电影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北京启动“中国电影消费年”跨行业、跨部门联动一系列电影消费惠民活动打出促进消费...

  • 何以中国 - 探寻书坊乡的千年文脉
    何以中国 - 探寻书坊乡的千年文脉

    央广网南平4月23日消息(记者罗晓英)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这片被誉为“图书之府、建本之乡”的土地上,千年墨香依旧袅袅升腾,建本文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近日,记者走进建本文化的发源地——建阳区书坊乡,踏上了一场探...

  • AI动态海报|古人读书有多“卷”?先贤的读书攻略请查收!
    AI动态海报|古人读书有多“卷”?先贤的读书攻略请查收!

    谈起“读书”,我们会想到什么?是耳熟能详的那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是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家喻户晓的故事?读书,是修养,更是一种习惯。古往今来,读书文化的种子不停播撒。从竹简芸签到电子屏幕的方寸之间,我们从书中获取了无尽的精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