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架起文化交流之桥
民族音乐架起文化交流之桥
——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团队走进欧洲四国六城
徐帆 吴哲 徐铭
夜幕降临,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厅在金色灯光映照下熠熠生辉。舞台上,中国艺术家们神情专注,用指尖流淌的音符描绘出一幅幅充满东方韵味的画卷。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伴随着热烈掌声与欢呼,中国音乐学院2025“中国音·中国乐·中国年”新春文化品牌之欧洲巡演第五站圆满落幕。
本次巡演正值“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新春佳节,14天的行程中,巡演团队访问了德国、比利时、奥地利和匈牙利四国。在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指挥家李心草执棒下,国内外知名音乐家和中国音乐学院师生代表先后在汉堡、杜塞尔多夫、布鲁塞尔、蒂罗尔、维也纳和布达佩斯等地的音乐厅及城市公共空间,奉上一场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中国民族音乐盛宴。
民族音乐传递文化魅力
本次巡演曲目经过精心挑选,10首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象征着“十全十美”的美好寓意,旨在通过音乐的桥梁,向欧洲观众展现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底蕴。
开场的民族管弦乐队作品《春节序曲》以热烈奔放的节奏,让喜庆氛围迅速覆盖全场。在乐曲《追梦京华·除夕》中,青年二胡演奏家马可通过二胡的低吟浅唱,与乐队共同勾勒出阖家团圆的温馨画面;青年琵琶演奏家杨婷婷以精湛技艺携手乐队向观众呈现了曲目《云想花想》,琵琶轻盈跳跃的音符,将大自然的诗意美景娓娓道来;在作品《百鸟朝凤》中,青年唢呐演奏家张倩渊将唢呐的独特音色和表现力充分彰显;紧随其后的乐曲《满江红》由古筝名家、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王中山领衔,激昂的旋律和豪迈的气势,让观众沉浸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民族管弦乐队作品《大宅门写意——卢沟晓月》,将京剧韵味与交响乐交织融合,实现传统戏曲艺术的创新表达。而《西北组曲》《瑶族舞曲》和《金蛇狂舞》则在浓浓的地域风情中表现出民族音乐自由奔放、生命力旺盛的特质。
从德国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德国杜塞尔多夫音乐厅,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博扎尔艺术中心、奥地利蒂罗尔艺术节音乐厅、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厅,再到匈牙利布达佩斯艺术宫,场场演出座无虚席。每场演出结束后,观众无不报以久久不息的掌声。
“中国民族音乐引人入胜,激动人心,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奥地利古典钢琴大师鲁道夫·布赫宾德说。
和鲁道夫一样,许多欧洲艺术家和文艺界人士在观演后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体验,他们被中国传统音乐中蕴含的历史情怀和艺术魅力深深打动。
中国驻欧洲多国的使节也来到现场,见证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他们认为,中国民族音乐以独特的韵律与情感,架起一座连接东西方的艺术桥梁。
中国驻奥地利大使亓玫表示:“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交汇碰撞,为奥地利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体验。”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龚韬在观演后评价:“此次演出是中匈文化交流的又一新亮点,彰显了中国音乐的全球影响力。”
艺术交流促进文明互鉴
音乐厅之外,巡演团队还在汉堡、维也纳和布达佩斯策划了3场别出心裁的欧洲城市地标民乐打卡活动。
活动中,演奏者们手持高胡、二胡、琵琶、笙、竹笛5种中国民族乐器,在熙熙攘攘的街头即时搭起表演舞台。随着《花好月圆》和《送你一朵玫瑰花》等曲目的响起,路人们纷纷停下脚步。大家或驻足聆听,跟随节奏自发起舞,或掏出手机记录,现场气氛既温馨亲切又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为了确保户外演出的高水准呈现,更好地展现中国民族乐器的魅力,出国前,中国音乐学院的师生们做足功课,不但挑选了适合户外空间传声效果的曲目,还在校园广场、公园等开放空间进行实景演练。
“能够在春节假期带着心爱的民族乐器,随团在欧洲知名地标进行户外展演,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参演学生们说,看到外国路人被中国经典民乐的旋律所吸引,那一刻,大家多日的辛苦准备都化作了满满的自豪感。
“我们期待中国春节等传统节日成为全球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不仅让海外华侨华人感受到家与国的温暖,也让更多外国朋友通过音乐了解并爱上中国文化。”王中山表示,欧洲城市地标民乐打卡活动作为一种亲切的文化交流形式,不仅拉近了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距离,也为多元文化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新方式。
此次巡演期间,除了音乐展演,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心草还率队与蒂罗尔音乐节主办方、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等国际知名音乐组织和音乐院校开展交流对话。
“此次巡演的成功,彰显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独特魅力与影响力。”李心草表示,“中国音·中国乐·中国年”不仅是一个品牌,更是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华文化出海的重要平台。未来,中国音乐学院将继续坚持以音乐为载体,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人民日报海外版)
-
持续更新!第20届华表奖获奖名单公布中
4月27日,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获奖名单陆续公布中: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张译(《三大队》)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女演员:惠英红(《我爱你!》)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电影摄影:蔡涛、廖拟(《无名...
-
文化中国行丨起源于中国风行于世界 春日天空“筝”奇斗艳
风筝,古称“鸢”,起源于中国,风行于世界,有着悠久的历史。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我们一起走进风筝工艺中的文化印记↓↓↓日前,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会落下帷幕。来自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的风筝爱好者以天...
-
国产影片活力迸发 大家说最爱这几部
最近几年看过的国产影片里哪些让您觉得很有共鸣、印象深刻?看看大家怎么说↓为观众奉献有时代气息、生活质感、创新探索的优秀国产影片,是中国电影人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联合大数据机构,梳理最近十年国产影片的票房前20名,对现实题材影片数量和票房进...
-
“中国电影消费年”启动!超多观影福利手把手教你领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4月17日2025年度大盘票房(含预售)251.38亿元居全球第一今年,你都看了哪些电影?还有一个好消息超多观影福利来了!4月18日国家电影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北京启动“中国电影消费年”跨行业、跨部门联动一系列电影消费惠民活动打出促进消费...
-
何以中国 - 探寻书坊乡的千年文脉
央广网南平4月23日消息(记者罗晓英)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这片被誉为“图书之府、建本之乡”的土地上,千年墨香依旧袅袅升腾,建本文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近日,记者走进建本文化的发源地——建阳区书坊乡,踏上了一场探...
-
AI动态海报|古人读书有多“卷”?先贤的读书攻略请查收!
谈起“读书”,我们会想到什么?是耳熟能详的那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是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家喻户晓的故事?读书,是修养,更是一种习惯。古往今来,读书文化的种子不停播撒。从竹简芸签到电子屏幕的方寸之间,我们从书中获取了无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