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老宅成文物 只能住不能重建?当地回应

2025年02月21日 来源: 点击:

村民老宅成文物 只能住不能重建?

当地回应:已有领导牵头处理,多单位进行配合

对大多数人来说,自家房子被列为文物,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然而,湖南怀化的李先生却犯了愁。据媒体报道,李先生家被当地文旅局认定为明末清初的古建筑,成了文物保护建筑。他家现因人口多不够住,想要重建却不被允许,因为文物保护建筑只能维修不能拆。

2月19日,记者从怀化市鹤城区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针对李先生的“烦心事”,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已在18日安排了分管区领导牵头处理,农业农村局、文旅广体局以及自然资源局等单位配合。“群众的诉求已经知道了,现在事情已经安排下去了,正在进行中。”

记者发现,自家住宅成为文物保护建筑的案例此前曾多次出现在各地的报道中,但在保护修缮方面,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修缮却面临诸多困境。因而,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我国已建立相对完善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但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和保护仍有待完善。

家中住宅成文物保护建筑

男子想要重建却被阻止

日前,一则“男子苦恼住宅成文物,只能住不能重建”的新闻引发舆论热议。据中原网视频报道,身处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尽远古村的村民李先生反映,自己父亲在1993年购买的宅基地和房子,突然被当地文旅局认定为明末清初的古建筑,成了文物保护建筑。而他家现在的房子不够住,“我是想重新建,因为这个房子小了,现在人多了,住不下了,我还有2个兄弟,现在一人2个小孩。”

但据视频里的鹤城区文旅局工作人员回复表示,产权(虽)属于户主,户主也不能随意拆迁了。同时,当地文物保护股负责人也在视频中称,如果(李先生)要维修,就报方案;如果要拆的话,是不允许。

据了解,尽远古村是鹤城区唯一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尽远原意为荩草的源头,该古村从元末明初开始新建。古村占地面积六千余平方米,迄今保存较好的古建筑达三十余栋,均为面阔三间,一至三进不等的穿斗式砖木结构。另外,该建筑群坐北朝南、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建筑造型美观、雕饰精美,为典型的湘西南传统建筑风格,不仅自然及人文环境优美,而且文化内涵较为丰富,是乡土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展示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2月19日,记者从怀化市鹤城区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处了解,针对李先生的“烦心事”,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已在18日安排了分管区领导牵头处理,农业农村局、文旅广体局以及自然资源局等单位配合。“群众的诉求已经知道了,现在事情已经安排下去了,正在进行中。”而对于事情具体会如何解决,以及当地此前是否有类似的先例,该负责人均表示暂不清楚。

新闻观察

成文物的住宅不可随意变动

居住与保护的“矛盾”多次发生

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是相对可移动文物而言的。一旦一个建筑物或遗址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或暂定不可移动文物,通常就受到主管机关保护。未经许可,包括所有者在内的任何人,都不可以任意变动、修改。

通过查询关键词,记者发现,自家住宅成为文物保护建筑的案例此前曾多次出现在各地的报道中。如2016年人民网报道,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杨柳村的李某因家中房子漏雨、破败不堪,面临倒塌想要抢修,可由于该房屋属于当地的古建筑群,是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明清民宅遗存,在200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而无法自行维修,“我准备了不少维修材料,可文保部门不给修,要通过批准,否则就修不起来了。”

2023年扬子晚报也曾报道,称27岁的南京市民周小姐从自己外婆处过户了一套有近90年历史的房子,本想当作商品房装修,却发现该房屋是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在装修老房过程中,周小姐不仅耗费一年时间进行审批,还花掉了近百万的修缮费用,“房子属于玄武区文保建筑,修缮这种房子没有补贴,且装修的过程需要走流程鉴定,再找有资质的单位出设计图,最后经过几轮专家评审,修改好方案全部通过后,才能开始动工。“

什么是不可移动文物?据了解,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是相对可移动文物而言的。一旦一个建筑物或遗址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或暂定不可移动文物,通常就受到主管机关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也明确规定,国家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实行保护。文物的所有权仍属于其原所有者,但其使用和处置需遵循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且根据该法的规定,如果一栋住宅被认定为文物,业主只能对该建筑进行修缮、维护,不能随意扩建或拆除。

专家建议:

建立完善修缮资金保障与补偿机制

此前,国内某文物保护所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对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遵循“谁受益谁修缮”的原则。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使用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损毁危险,所有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帮助;所有人具备修缮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缮义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给予抢救修缮,所需费用由所有人负担。

“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级别,报相应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对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应当报登记的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由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记者梳理发现,在保护修缮方面,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修缮面临诸多困境。

有文物保护工作者刊文指出,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所有权人,在修缮方面,由于文物年代久远,破损严重,而《文物保护法》中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程序、技术、材料等有较高要求,修缮费用高昂,且费用需所有人承担,其修缮积极性并不高。

尽管《文物保护法》规定,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损毁危险,所有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当地政府应当给予帮助,但规定模糊,所有人有无修缮能力如何界定,给予帮助的方式如何,是从资金、技术还是别的方面予以帮助,标准怎样,并不明确。“应当”一词,跟“必须”这种强制的话语相比不具备必要性。

有专家建议,针对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和保护,应当建立完善修缮资金保障与补偿机制,可将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修缮纳入财政补助范围;设立专项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基金;对拥有损毁较为严重的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又无力修缮的所有人,提供新的住房或宅基地,将其产权收归国有,更好地保护修缮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同时,将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修缮补偿加入《文物保护法》中,明确相关的法律条文。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罗梦婕

相关文章
  • 民生一件事|提升公交便民力度 刷新百姓“幸福指数”
    民生一件事|提升公交便民力度 刷新百姓“幸福指数”

    央视网消息:5月8日,河北廊坊大厂县至北京通州快速通勤公交专线首班车开行,这也是河北省运营的首条进京公交专线,为跨区域通勤人员提供了新的出行选择。本次开通的大厂至通州潞城地铁站快速通勤公交专线,每天发车18个班次,发车间隔20分钟,执行单一票...

  • “《大话西游》动图案”判了,制作表情包要注意这些侵权风险
    “《大话西游》动图案”判了,制作表情包要注意这些侵权风险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当电影经典台词响起很多人脑海中可能都会浮现至尊宝和紫霞仙子之间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然而如果这些电影中的“名场面”被单独截取做成各种表情包出现在社交平台对话框里背后隐藏哪些法律风险?近日上海市杨浦区...

  • 告别户口本!今天起婚姻登记实现全国通办
    告别户口本!今天起婚姻登记实现全国通办

    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今天(10日)起施行,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实行婚姻登记“全国通办”,进一步提高婚姻登记的便利性。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规定, 实行婚姻登记“全国通办”,要求婚姻登记机关应当核对结婚登记当事人出具的证件、书面材料,询问相...

  • 警惕强对流!南方进入雨水最强时段 北方大范围降雨来袭
    警惕强对流!南方进入雨水最强时段 北方大范围降雨来袭

    中国天气网讯 今明两天(5月8日至9日),南北方均有大范围降雨来袭。其中今天,南方降雨进入过程最强时段,江西、湖南、广西等地部分地区将遭遇大暴雨,且强对流影响范围广;华北中北部也有强降雨出没,需警惕分散性强对流天气。昨天,南方地区开启新一轮降...

  • 瞬间爆炸,全身95%烧伤!很多家庭用,小心!
    瞬间爆炸,全身95%烧伤!很多家庭用,小心!

    “身上全是火我就这一个闺女啊!”这绝望的哭诉来自于一位崩溃的母亲近日,河南驻马店一女子也就是视频中老人的女儿在出租屋内做饭时燃气罐突然爆炸致全身95%烧伤女子做饭时发生爆炸导致全身95%烧伤据伤者家属描述,事发当天家中只有该女子和不到3岁的孩子...

  • “五一”假期超14亿人次出行 “流动的中国”充满活力
    “五一”假期超14亿人次出行 “流动的中国”充满活力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年“五一”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同比增长7.9%,再创新高。“流动的中国”充满发展活力。我国不断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正有力支撑运输服务水平整体跃升,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五一”假期,从雪域高原到椰林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