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程昊:柳州螺蛳粉如何出海又“出圈”?
中新社柳州2月22日电 题:柳州螺蛳粉如何出海又“出圈”?
——专访广西柳州螺蛳粉技术创新中心岗位专家程昊
作者 林馨
从最初的街边堂食,到袋装速食,再到现在的全球邮购,经过十年工业化发展,如今,柳州螺蛳粉已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小米粉“嗦”出大产业,香飘海外。
作为街边小吃,柳州螺蛳粉如何出海又“出圈”?广西柳州螺蛳粉技术创新中心岗位专家程昊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进行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柳州螺蛳粉发展的脉络。与中国其他特色小吃相比,柳州螺蛳粉有哪些特点?
程昊:柳州螺蛳粉起源于广西柳州,大致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再到如今爆发的阶段。
自古以来,柳州地区就有嗦粉和嗦螺的饮食习惯,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了螺蛳汤和干米粉的搭配吃法,经传播演变为现在的柳州螺蛳粉。
如今,在网络发展、媒体宣传加持下,柳州螺蛳粉已由街边小吃迎来全面爆发。借助电商发展的“东风”,预包装柳州螺蛳粉自2014年起快速发展。2018年,“柳州螺蛳粉”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021年,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初步预测,2024年柳州市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为759.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3.4%。
与其他中国特色小吃相比,柳州螺蛳粉具有以下特点。
从产品特点来看,柳州螺蛳粉具有辣、爽、鲜、酸、烫的独特风味,能给食客带来直接的感官刺激和记忆点,其独特的风味更是自带“网红”属性,易引起自发传播。
从产业发展特点来看,柳州螺蛳粉除了是特色小吃,还形成了百亿元产业链。
中新社记者:一碗柳州螺蛳粉,如何交融多元饮食文化?
程昊:广西世代以稻作文化为核心,特别是壮族人培育的优质水稻,为米粉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米粉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交融多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纽带。
一碗柳州螺蛳粉,包含了汉族、壮族的稻作文化,瑶族、苗族、侗族的酸食文化,还有两万多年前柳江先人的嗦螺文化。可以说,柳州螺蛳粉是文化交融的产物。
柳州螺蛳粉的口味和制作工艺,也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柳州螺蛳粉的汤底,由螺蛳、畜骨等多种原料熬制而成,这种独特的汤底融合了不同食材的鲜美,体现了不同的饮食风俗。作为地域特色小吃,柳州螺蛳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推广,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中新社记者:从2018年到2023年,柳州螺蛳粉出口货值增长约104倍。这一地方小吃为何在海外受追捧?一碗米粉如何“圈粉”世界?
程昊:柳州螺蛳粉在海外受到追捧,离不开其独特的口味特点以及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社交媒体助推等原因。
一是柳州螺蛳粉这种口味在海外市场上比较新颖,能够吸引消费者尝试。
二是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广。通过加强对柳州螺蛳粉品牌的宣传和保护,以工业化思维发展柳州螺蛳粉产品,使柳州螺蛳粉借助预包装打破地域隔阂,让全世界食客都能享受地道的本土味道。同时,柳州市也努力完善柳州螺蛳粉产业标准体系,推动螺蛳粉走标准化、品牌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是产学研合作助力产业技术升级。近年来,柳州市依托广西科技大学,先后建设广西柳州螺蛳粉技术创新中心、广西特色米粉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广西特色米粉加工与产品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柳州螺蛳粉高水平创新平台;同时依托相关平台,校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柳州螺蛳粉专项技术攻关,不断提升柳州螺蛳粉竞争力;依托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制定《预包装柳州螺蛳粉外包装英文译写规范》《出口东盟柳州螺蛳粉》等地方和团体标准,助力柳州螺蛳粉出海之路越走越宽。
四是社交媒体助推。网络媒体高速发展,主流媒体及短视频博主推介宣传,为柳州螺蛳粉推广传播提供助力。近年来,柳州螺蛳粉在社交媒体上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符号,很多人自发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吃柳州螺蛳粉的照片和视频,激发了更多人对柳州螺蛳粉的兴趣。

中新社记者:柳州螺蛳粉经过十年工业化发展飘香海外,在“出海”过程中如何与国外饮食文化互动交流?
程昊:近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为柳州螺蛳粉向海外“扬帆”创造更多机遇。据柳州海关部门统计,2024年上半年柳州螺蛳粉出口申报货值约4316万元,同比增长2.5%。
如今,围绕海外客户需求,柳州螺蛳粉调整把控产品品质,并把深挖东盟市场作为深化海外市场的重心。
要想与国外饮食文化互动交流,需要了解并尊重国外的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口味偏好和文化传统,这样才能在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上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如在东盟市场上根据消费需求,推出清真产品;针对东南亚民众的口味,打造新风味,既保留螺蛳粉浓郁醇厚、酸辣鲜爽的核心特色,又契合当地消费者的偏好,形成独特的口感体验。与国内产品相比,出口东盟的螺蛳粉配料包选择更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地域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时,还可以通过举办美食文化节、厨艺交流、开设东盟旅游专列等方式,邀请海外食客体验柳州螺蛳粉的制作过程,增进他们对米粉文化的了解和喜爱。同时,利用社交媒体分享柳州螺蛳粉的制作过程、文化背景和与国外饮食文化融合的案例,以吸引更多食客的关注和兴趣。(完)
-
无门槛的室内“微运动”,轻松改变静态生活 - 科学减重一起来
工作连轴转、家务琐事缠身……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总抱怨没时间运动。久坐除了带来腰背酸痛,还有不断增长的体重。其实,无需大段的时间、专门的场地,巧妙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碎片时间,在家中或办公室里的方寸之地,大家就能通过一些简单的动作,...
-
历史的回响|铭记血与火铸就的深情
视频:历史的回响|铭记血与火铸就的深情来源:新华社格伦·本尼达,是一名美国飞虎队队员;在湖北监利,有一个以“飞虎队”命名的村庄。抗日战争期间,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将这名美国青年和中国村民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据统计,飞虎队援华作战期间,...
-
第一视点丨基层冷暖放心上
视频:第一视点丨基层冷暖放心上来源:中国蓝新闻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2004年1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曾在瑞安飞云镇召开过一场10多名乡镇书记、镇长参加的座谈会。就在这次会议上,他向全省提出了“执政重在基层...
-
习近平推动“上海精神”焕发时代光彩
“今年将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我期待在天津同各成员国领导人会面,共商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大计。”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这是“上合组织大家庭”时隔7年再度聚首中国,也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峰会。习近平...
-
这款“喂猪菜”火了?快来解锁它的营养价值→
央广网北京8月28日消息(记者 郑洁怡)近期,有关“四川人爱吃的红薯叶被称作是蔬菜皇后”“国内2元1斤的红薯叶在美国卖到300元/斤”的话题引发网友讨论。据了解,在我国农村地区,红薯叶也被称为“喂猪菜”,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种常被当作饲料的蔬菜突然“封...
-
身体长息肉不要忽视 一文了解应对方法
体检报告上有时会出现息肉、囊肿、增生、结节等字眼毕竟是身体内长了一些“多余”的东西心中难免忐忑需要做手术吗?会癌变吗?快一起来看看吧~身体里的息肉不重视,可能会癌变息肉是人体某个正常结构上赘生的一块“肉”。大多数息肉是良性的,但部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