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剧演绎莎翁名著 《李迩王》带来跨文化融合之美
中新社北京2月23日电 题:赣剧演绎莎翁名著 《李迩王》带来跨文化融合之美
中新社记者 应妮
“喜今日孤王我,八十寿诞举国欢庆……”西方故事、中式舞美、赣剧饶河腔。大幕拉开,赣剧《李迩王》惊艳亮相。

这出由江西省乐平市赣剧团创作演出的大戏,改编自莎士比亚著名悲剧《李尔王》,延续了中国戏曲改编外国戏剧的优秀传统,同时结合赣剧本体艺术要求,进行了大胆的地方化、剧种化的转化,形成乐平赣剧对西方经典的再创造。
作为该剧导演,戏剧家王秀凡认为,如果要从莎士比亚所有的作品中挑一部最适合中国戏曲改编上演,首选《李尔王》。“《李迩王》是中国化、赣剧化的剧作。剧名的一字之差,是西方名剧到东方艺术的无痕转换,前者突出人物身份,后者揭示故事中蕴含的伦理悲剧意义,也更符合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
赣剧于2011年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表演风格古朴厚实,亲切逼真。行当分老生、正生、小生、老旦、正旦、小旦、大花、二花、三花,称为“九角头”。梨园行向来有“千生万旦一净难求”的说法,在基层剧团中,乐平市赣剧团是难得的“九角头”行当齐全。该团的当家大花脸胡海栋不仅是此次“李迩王”的扮演者,还在2024年获得“新时代中国戏剧(净行)中青年英才”荣誉称号。
在日前的专家研讨会上,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指出该剧是跨文化融合的一次成功尝试,“全剧有意识地将整个故事本土化,以及戏曲特有唱腔和舞台呈现等的本土化。这种跨文化融合不仅保留了原著的精神内核,还通过赣剧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之美。”
赣剧《李迩王》的创排,是继20世纪90年代江西省赣剧院排演根据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改编的《杀宫遗恨》之后,古老赣剧与世界名剧的又一次握手。王秀凡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指出,“江西是汤显祖的故乡,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作为东西方同时期的戏剧巨人,双峰并峙,汤学和莎剧的交汇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主题,用汤显祖故乡的艺术形式演绎莎翁的巨作,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
“深夜三更半,村村有戏看;鸡叫天明亮,还有锣鼓响”,一首民谣道出乐平市深厚的戏曲文化底蕴。事实上,乐平自古便是戏窝子,赣剧在乐平具有极其深广的民众基础。
“各种节庆要唱戏、红白喜事要唱戏、起戏台更要连唱几天大戏”,乐平市赣剧团团长程慧告诉中新社记者,2024年该团演出600多场,其中一多半在乐平当地各乡镇,“在乐平,开戏比过年热闹”!
“从莎剧《李尔王》到赣剧《李迩王》,这是中西文化互融互补的探索,是赣剧演绎世界经典的探索,是古老剧种创新发展的探索。”王秀凡期待该剧能够走出景德镇、走出江西、走向世界。(完)
-
持续更新!第20届华表奖获奖名单公布中
4月27日,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获奖名单陆续公布中: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张译(《三大队》)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女演员:惠英红(《我爱你!》)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电影摄影:蔡涛、廖拟(《无名...
-
文化中国行丨起源于中国风行于世界 春日天空“筝”奇斗艳
风筝,古称“鸢”,起源于中国,风行于世界,有着悠久的历史。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我们一起走进风筝工艺中的文化印记↓↓↓日前,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会落下帷幕。来自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的风筝爱好者以天...
-
国产影片活力迸发 大家说最爱这几部
最近几年看过的国产影片里哪些让您觉得很有共鸣、印象深刻?看看大家怎么说↓为观众奉献有时代气息、生活质感、创新探索的优秀国产影片,是中国电影人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联合大数据机构,梳理最近十年国产影片的票房前20名,对现实题材影片数量和票房进...
-
“中国电影消费年”启动!超多观影福利手把手教你领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4月17日2025年度大盘票房(含预售)251.38亿元居全球第一今年,你都看了哪些电影?还有一个好消息超多观影福利来了!4月18日国家电影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北京启动“中国电影消费年”跨行业、跨部门联动一系列电影消费惠民活动打出促进消费...
-
何以中国 - 探寻书坊乡的千年文脉
央广网南平4月23日消息(记者罗晓英)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这片被誉为“图书之府、建本之乡”的土地上,千年墨香依旧袅袅升腾,建本文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近日,记者走进建本文化的发源地——建阳区书坊乡,踏上了一场探...
-
AI动态海报|古人读书有多“卷”?先贤的读书攻略请查收!
谈起“读书”,我们会想到什么?是耳熟能详的那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是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家喻户晓的故事?读书,是修养,更是一种习惯。古往今来,读书文化的种子不停播撒。从竹简芸签到电子屏幕的方寸之间,我们从书中获取了无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