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疫情防控(防控疫情背后的 科技力量)

时间:2023/05/27 09:53:18 编辑: 浏览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时时刻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现在,疫情防控也处于关键阶段。一系列科学且严格的防控措施正自上而下落实、落细,为避免病毒的扩散和传播,公共场所的人员流动和聚集大幅度减少。

然而,得益于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人们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正常的消费、娱乐、工作和学习。

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延期开学影响,包括湖北、山东、江苏、浙江、湖南、内蒙古自治区等在内的地区已相继开通了线上授课、答疑平台,学生可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随时随地通过云平台获得教学音视频、PPT课件等,与教师实现线上线下的灵活互动和交流沟通,保障学生在假期里也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素材。而互联网巨头如阿里钉钉在线课堂、腾讯空中课堂、百度云智学院等,也在第一时间结合自身优势,开放了多个教育产品和服务并推出各种学习解决方案。

不仅在教育领域,疫情之下,互联网平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数字化技术正在为社会运转、生产生活保驾护航。

可以看到,数字技术的力量日益凸显,已成为保障金融行业高效运转的重要支撑。通过远程智慧云平台,金融机构可以在线上响应并完成客户的服务需求,进行无障碍沟通,既不影响工作进程,同时也节约了人力成本,保障了金融机构的平稳与有序运行。

在疫情爆发之初,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就在其官方平台发布的“关于成员单位做好疫情期间各项工作的倡议”中提出互联网金融机构要积极运用金融科技等新技术手段,全力保障线上服务渠道畅通,保证金融消费者正常的服务需求。

以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的技术为支撑,微信公众号、网站、APP、在线客服等媒介成为金融机构当前服务C端客户的主要渠道,以马上消费金融为例,公司一方面首次启用了“云呼叫中心”办公机制,可以精准识别客户,基于SCRM客户画像第一时间掌握客户信息;另一方面,通过远程智慧办公模式,保证信息安全,防止用户信息泄露。

当前的特殊形势,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金融机构的技术应用能力是一种考验,但同时也是检验其应急处理能力,并拾遗补缺、提升能力的一次机会。

从消费金融行业来看,对于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而言,除少数在成立之初就依托线上平台开展消费信贷服务外,目前,依托线下网点的各家机构都在积极拓展线上服务,全行业依赖于线上的消费金融业务在逐步增加,平台建设、数据处理和大数据风控等方面也是当前消费金融公司所持续关注与改进的地方,通过自身沉淀的大量客户资源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着力挖掘更多的消费场景,提升线上的服务质效。在此次疫情期间,消费金融公司就普遍启动了7×24小时自助渠道,及时响应用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引导客户优先使用APP、微信客户端等渠道办理业务。

可以看到,主动拥抱数字技术的不仅是已经与科技有深度融合的金融行业,突发的疫情也在加速政务系统对于数字技术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推动舆情管理、应急机制和公共卫生管理等层面社会治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此外,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做好自我防护,全民居家隔离并减少外出,电商成为百姓采购物资与生活必备品的平台,而异地物资运输也考验着物流体系的供给、流通等环节是否顺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物流体系的完善与升级已是大势所趋,数字技术加持的智慧物流也有望全面铺开,提升电商物流的效率和安全性。

是危机亦是转机,机遇往往蕴藏在挑战之中。回顾互联网巨头的发展历程,BATJ自2003年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互联网基因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现阶段运用互联网以及新兴的数字技术提供解决方案以应对疫情所积累的经验,将成为下一个阶段催化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的经济韧性强,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冲击将是短期的。值得期待的是,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的数字技术经过多年在可行场景中的落地实践,已证明能够为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而未来2年至3年,随着AR、人工智能、IoT、5G、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大规模的落地应用,将催生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与大众生活联系更为深入、紧密且更具意义的新的价值生态体系将会形成,传统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以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李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