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何香凝临终恳求周总理,不火化遗体,含泪说:将我的棺椁运去南京

时间:2024/04/17 16:11:43 编辑: 浏览量: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71年,何香凝病危,无力回天。

周总理到医院去探望她时,她强撑着向总理提出了一个请求:

死后不火化遗体,而是将她的棺椁运到南京安葬。

周总理听完,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

何香凝为何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在倡导火葬的当时,周总理又为何会答应呢?

何香凝临终恳求周总理,不火化遗体,含泪说:将我的棺椁运去南京

生则同衾,死则同穴

1970年,92岁的何香凝已是风烛残年,身体和精力都不再如从前那般了。

4月份时,她不慎摔倒,卧病在床,后来又因患肺炎而入院。

虽然有医院的竭力抢救治疗,还有周总理、宋庆龄等人的关怀照顾,却也是无力回天。

1971年,何香凝病危,时日无多。

周总理到医院探望时,她连讲话都困难了。

何香凝忍着病痛,强撑着身体,对周总理说出了自己的遗愿。

她希望自己离去后,遗骨能送往南京与丈夫廖仲恺合葬,兑现与他的约定。

何香凝临终恳求周总理,不火化遗体,含泪说:将我的棺椁运去南京

当时中央正在倡导火葬,但周总理却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她的请求。

总理表示,一定会按照她的要求去办,请她放心。

得到了总理的同意,何香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后来周总理也向何香凝的儿子廖承志解释过此事,他说老太太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奉献,如今她的遗愿理应满足。

1972年9月1日,九十四岁的何香凝在北京去世。

中央遵照何香凝的遗愿,将她的灵柩送到了南京。

她就葬于中山陵旁,从此与已牺牲近半个世纪的廖仲恺合墓长眠。

何香凝临终恳求周总理,不火化遗体,含泪说:将我的棺椁运去南京

叛逆少女,天足奇缘

何香凝出生在清朝末年的香港。

何家是做茶叶生意起家的,后来也接触地产,父亲何载,是当时香港有名的大商人。

家中孩子很多,何载也非常注重子女们的教育。

因此聘请了一位先生,直接在家中开设了学堂。

但是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何载这样见过世面的人,也坚持不允许女孩子们进学堂读书。

他甚至有着很荒谬的想法,认为女子进了学堂,会影响男孩子们的聪明才智。

何香凝临终恳求周总理,不火化遗体,含泪说:将我的棺椁运去南京

可何香凝自小就是一个性格倔强,有思想,有反抗精神的女孩。

她十分羡慕兄弟们能读书识字,因此总是哭着闹着要上学。

父亲不许,她就自己找来书本自学,遇到不会的就拜托家里的女仆去问先生,或者是找哥哥们请教。

何香凝一生好学不倦,便是从年幼时的自学开始的。

何香凝临终恳求周总理,不火化遗体,含泪说:将我的棺椁运去南京

那时候的中国,穷人家的孩子自小就要承担家务或农活,为了干活方便,大多不会给女孩子裹脚。

但是那些大户人家的千金,或者说只要稍有些经济实力的家庭,都会为了女儿的“三寸金莲”早早缠足。

何家这样的富贵人家,女儿结婚后也要在上流社会生活,因此从年幼时开始,母亲就在为她缠足了。

可叛逆桀骜的“九小姐”怎么肯屈服呢?

何香凝临终恳求周总理,不火化遗体,含泪说:将我的棺椁运去南京

何香凝从小就听太平女军的事迹。一双天足,骑马行军,战斗勇猛,丝毫不比男人逊色。

她崇拜太平天国的客家女兵们,也羡慕她们不必裹足。

因此,白天母亲逼着她缠足,到了晚上她就拿着剪刀,把那紧绷绷的裹脚布全给剪成碎片。

母亲无奈,只能把家里的剪刀都收起来,不许她再碰。

但何香凝不放弃,收了一把,她就拿自己的零花钱再买一把,藏起来。

反反复复好几次,她脚上的裹脚布永远逃不过被剪成碎片飞花的宿命。

父母见她这样倔强坚持,也拿她没办法,只好放弃,由她去了。

何香凝临终恳求周总理,不火化遗体,含泪说:将我的棺椁运去南京

碧玉年华的何香凝,已经到了要谈婚论嫁的年纪。

她家世好,又出落得亭亭玉立,气质不俗,可父母还是为给她找婆家的事而忧心。

因为这位千金小姐,有着一双大脚。

媒婆闻风而来,见了这双大脚后,又都无可奈何地离开了。

家人着急忧虑,何香凝自己却是一点都不担心发愁的。

而就在这时,执意与中国大脚女子成婚的廖仲恺,自美国旧金山归国了。

何香凝临终恳求周总理,不火化遗体,含泪说:将我的棺椁运去南京

廖仲恺是旧金山华侨廖竹宾的儿子,他受过高等教育,从小接触的都是进步开放的思想。

因此在他的认知里,裹小脚是对女性的束缚,是落后丑陋的封建糟粕。

娶一位缠足的妻子,是要遭人唾骂耻笑的。

所以他回到香港后,就向媒人明确态度:自己要娶一位知书达理的“天足少女”

在那时的中国,知书达理的女子,多是大户人家的闺秀。

而家世好又不缠足的女孩子,即使是在很早接触新思想的香港,那也是凤毛麟角,打着灯笼都难找的。

但缘分就是这样难以预料。

何香凝临终恳求周总理,不火化遗体,含泪说:将我的棺椁运去南京

何香凝的儿子廖承志,在《我的母亲和她的画》一文中提到过母亲与父亲的这一段姻缘。

他说,就在外祖父因着天足而为母亲的婚事发愁时,恰好就听到父亲正“敲锣打鼓”地到处宣扬,说自己要娶一个没裹脚的女子。

那不是正好吗?何载听说后,马上就托媒人前去说合。

1897年,何香凝19岁这一年,与20岁的廖仲恺成婚。

两个年轻人的结合,虽是传统的媒妁婚姻,却并非怨偶,反倒是志趣相投、相知相爱的良缘。

这段天足奇缘,可谓天作之合。

何香凝临终恳求周总理,不火化遗体,含泪说:将我的棺椁运去南京

夫妻二人当时住在一间阁楼上,读书作画,畅谈时事,其乐融融。

一年中秋,两人在窗边赏月,月光皎皎,满室清辉。

何香凝见此景,有感而发,写下了“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的诗句,因此给这阁楼命名为“双清楼”

两人在双清楼生活了五年,度过了一段和美的日子。

后来,“双清楼主”成了何香凝的别号,大概她也总是在回忆这段美好的幸福。

何香凝临终恳求周总理,不火化遗体,含泪说:将我的棺椁运去南京

赴日求学,投身革命

廖仲恺追随时代潮流,萌生了要赴日本深造的想法。

但那时候的廖仲恺,家道中落,很难筹措到足够的学费。

何香凝深谙大义,不仅支持廖仲恺留学的想法,甚至还把嫁妆和家具都卖了,以资助并陪伴丈夫远赴日本求学。

夫妻二人克服了种种困难,开启了一段充满奋斗与拼搏的留学生涯。

何香凝临终恳求周总理,不火化遗体,含泪说:将我的棺椁运去南京

何香凝到日本后,先在女子学校学习,又到东京的美术学校进修。

她还师从日本画家田中赖璋,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

但一次意外的相遇,成为了何香凝与廖仲恺二人命运的转折点。

在东京神田,他们参加了一次留学生集会,在那里见到了孙中山。

孙中山先生在集会上发表了一篇演讲,激励中华儿女投身革命。

何香凝夫妇被这番演讲深深地打动,决定追随孙中山先生的脚步,积极参与革命活动。

何香凝临终恳求周总理,不火化遗体,含泪说:将我的棺椁运去南京

1905年中国同盟会正式成立时,何香凝是第一位加入同盟会的女性。

9月1日,廖仲恺从香港回到东京后,也在何香凝的介绍下正式加入了了中国同盟会。

当时,何香凝夫妇在东京的住所,就是同盟会成员的联络站和集会地。

他们搬了几次家,集会地点也一直定在他们夫妇的家中,足见孙中山对何香凝及廖仲恺的信任和重视。

作为同盟会的重要活动基地,革命党人总是在这里商议和策划革命工作,这里见证了许多历史性的决策和行动。

何香凝临终恳求周总理,不火化遗体,含泪说:将我的棺椁运去南京

除了要在学校读书外,何香凝在同盟会中也是一位活跃的人物。

她不仅在学业上努力学习,同时也担负着一系列重要的职责,包括收发信件、保管文件等等。

这些工作虽然看似简单,却是确保同盟会活动顺利进行所不可或缺的。

每次同盟会召集会议时,何香凝还要负责照料革命党人的茶饭。

这位出身富贵的千金小姐,根本不会做饭,可是为了同盟会活动的保密性,何香凝只能辞掉女佣,一切都亲力亲为。

她从头开始学起,成为了同盟会中出色的“大管家”

她做事认真细致,对革命事业充满热情,赢得了革命党人的信赖。

何香凝临终恳求周总理,不火化遗体,含泪说:将我的棺椁运去南京

舍身忘己,抗日援共

1911年,何香凝夫妇以救国为己任,毅然回国。

二人投身于辛亥革命,为中华民国的统一与建设而奋斗。

袁世凯窃得革命成果后,夫妻二人又积极参与护法斗争,坚定支持协助孙中山先生。

1925年北平政变后,孙中山在前往北平的路上,因劳累过度病倒了。

何香凝得到消息后,匆匆赶往北京陪伴宋庆龄,向孙中山先生立下庄严承诺,以实现“三民主义”为毕生追求。

何香凝临终恳求周总理,不火化遗体,含泪说:将我的棺椁运去南京

孙中山先生离世后,蒋介石领导的新右翼势力,掌握了国民党最高领导权。

然而,何香凝与廖仲恺始终不愿与他们为伍,仍然坚定地支持拥护工农革命。

1925年8月20日,在国民党的一次会议上,廖仲恺被国民党右翼分子暗算,遭遇刺杀,身中四枪身亡。

亲眼目睹爱人的横死,给何香凝带来的打击是巨大而沉重的。

然而,在悲痛和困境面前,何香凝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

她并没有被悲痛所击倒,而是继承廖仲恺的遗志,继续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何香凝临终恳求周总理,不火化遗体,含泪说:将我的棺椁运去南京

何香凝在国民党内有着很高的声望,她与孙中山夫妇的关系亲近,又是同盟会的元老,所以谁也不敢把她怎么样。

她几次痛骂右翼分子,就连蒋介石她都敢指着鼻子骂,纵是蒋介石一贯强硬,也只能是朝她敬礼道歉。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一场清党反共的反革命政变。

在这样巨大的政治动荡面前,何香凝毫不退缩。

政变发生的第二天晚上,她就在汉口进行了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讲,表达了她对正义事业的坚定支持。

在演讲中,她呼吁所有的革命人士要团结起来,一起打倒反革命分子,捍卫革命的理念和事业。

何香凝临终恳求周总理,不火化遗体,含泪说:将我的棺椁运去南京

这一年的12月1日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礼,何香凝本是他二人的证婚人。

借此机会,何香凝要蒋介石承诺改变内政外交政策,蒋介石却假意周旋,敷衍应对。

何香凝誓不与民贼为伍,一气之下直接拂袖而去,逼得蒋介石只好请蔡元培来证婚救场。

七月份,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大肆抓捕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

关键时刻,何香凝又挺身而出庇护他们,还派人去给汉口的革命同志送船票,帮助他们脱险。

“我是妇女部长,如果认为妇女都是共党,那我是她们的领导,有事找我,不准为难她们!”

何香凝临终恳求周总理,不火化遗体,含泪说:将我的棺椁运去南京

“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带着满腔的悲痛和愤怒,毅然返回上海,和同胞战友们并肩作战。

多年来的画作和收藏,被她全部义卖掉,所有的收入都捐给了红十字会。

1932年淞沪会战爆发,何香凝和宋庆龄带着物资奔赴前线,慰问抗日将士。

1935年华北危亡,何香凝本就不满蒋介石兄弟阋墙的做法,又因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愤慨不已。

诸葛亮为激怒司马懿,给他送去一套女子的衣裳。何香凝亦是送了一条旧裙子给蒋介石,并题诗一首:

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

吾侪妇女们,愿赴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何香凝临终恳求周总理,不火化遗体,含泪说:将我的棺椁运去南京

抗战胜利后,何香凝与奉行独裁、发动内战的蒋介石更是针锋相对,积极从事反蒋活动。

1945年5月,何香凝同其他民主党派成员一道发表宣言,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949年4月,从香港到北京的何香凝,在车站见到了周总理和邓颖超等曾经一同奋斗的老友,激动得热泪盈眶。

人生是不断轮回的春夏秋冬,而何香凝的一生,却总是在严冬中度过。

九十四年的人生,她舍身忘己,把大多岁月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和国家建设。

何香凝临终恳求周总理,不火化遗体,含泪说:将我的棺椁运去南京

正如毛主席对她的评价:

“先生一流人继承孙先生传统,苦斗不屈,为中华民族树立模范,景仰奋兴者有全国民众……”

作为中国革命元老、艺术家、女权先驱,何香凝的坚韧和奉献,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为争取民族独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中国历史上令人敬仰的杰出女性之一。

何香凝临终恳求周总理,不火化遗体,含泪说:将我的棺椁运去南京

参考文献

[1]革命者何香凝[J].艺术品鉴, 2019, 000(003):P.84-85.

[2]王开林.何香凝:坚毅刚正奇女子[J].同舟共进, 2013, 000(001):45-49.

[3]张迪.何香凝:画品铸就人品[J].老年世界, 2018(3):2.

[4]周兴樑.何香凝的绘画艺术与革命生涯[J].文史哲, 2004(2):6.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