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峥(“跨界”教科学,一干25年他仍乐在其中)

时间:2024/04/24 23:22:07 编辑: 浏览量:

“跨界”教科学,一干25年他仍乐在其中

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

“要上好一门课,必须要对学生很了解。在我的教育经历当中,我做得最有价值的一件事就是我用了很多时间观察孩子们,走到他们的世界中去。”12月13日,在总结自己25年的教学经验时,刘峥这样说道。

刘峥是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专职科学老师,1997年“跨界”至今,无论工作调动还是担任学校行政职务,他专职教学科学课始终不变。今年,这名46岁的资深科学老师荣获武汉市洪山区“四有教师”荣誉。

“跨界”教科学,一干25年他仍乐在其中

刘峥老师

从数学专业“跨界”成为科学老师

刘峥和科学课的缘分,还要从1997年说起,当时刘峥是武汉第二师范学校小学数学专业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当时教大家小学自然教学法这门课的老师,带着班上同学一起观摩的两节示范课,给他埋下了“跨界”的种子。

“我到现在都记得,当时其中一节课的内容讲的是空气,另一节课讲的是摆的快慢和什么有关系。”刘峥回忆,当时这位老师一上课,便给同学们抛下问题:“你周围有空气吗?”“你能证明周边有空气吗?”

“随后老师又引导大家思考如何将空气收集起来,有同学回答,可以用塑料袋。然后他就给每个孩子发了个塑料袋,孩子们便跑出教室尝试收集空气,没一会儿孩子们飞一样地跑回来,给老师展示自己装得鼓鼓的一袋子空气。”第一次看到学生们在课堂上还能如此激动兴奋,生动活泼的课堂让刘峥深受震撼。

“跨界”教科学,一干25年他仍乐在其中

刘峥2012年参加全国优质课比赛现场

“当时我觉得引导学生探索、寻找规律,这才是真正的上课。”于是,本已准备去教数学的刘峥决定要成为一名科学老师,带学生们在有趣的实验和探索中去认识世界,锻炼思维。

初上讲台的刘峥其实并不顺利。刚开始教科学时,他没办法驾驭课堂——课堂一旦太活跃了之后,最难的事是怎么让课堂回到该有秩序中。“我清晰地记得,工作的第一天,给一年级的一个班上完一节课后,我整个人都瘫软了下来。第二节课上到了大概10分钟的样子,我整个人就崩溃了,因为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对话。”刘峥说,后来由于科学课是从三年级开课,自己便从此没给一、二年级的同学们上过课。而在学校和其他前辈的帮助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也开始尝试观察孩子们,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世界。

“跨界”教科学,一干25年他仍乐在其中

刘峥2012年参加全国优质课比赛现场

渐渐地,刘峥找到了上课的感觉。也逐渐从一个职场“小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科学老师。他先后代表硚口区和洪山区获得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在洪山区取得各类教学竞赛一等奖二十余次,代表洪山区获得全国和湖北省优质课一等奖,带领华师附小科学备课组获得“洪山区十佳备课组”称号,指导和培养了数百名学生在全国和省市区科学科技竞赛中获奖……

新课标颁布后主动执教一二年级

2017年课改后,一年级到六年级均开设科学课,刘峥便主动要求回到一、二年级教学,“如果我总是教中、高年级,我就无法完整地了解课程标准、教材体系。”时隔多年,再次回到一年级的课堂上,让教学经验丰富的刘峥依旧有些紧张,“给低年级孩子上课不同于高年级,如何跟低年级的孩子交流对话,依旧是我要面临的一大难题。”

再次走进一年级课堂,刘峥这次做了充足的准备。熟悉教材、提前观看一二年级科学示范课视频、调整语速、丰富肢体语言和表情、了解低年级孩子们的喜好和语言习惯……第二次给一年级孩子们上课的那天,刘峥也早早就在教室外等候。第一节课,他没有直接讲知识,而是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和孩子们互相认识,并用孩子们可能会喜欢的事间接介绍了这学期会学到的知识。

“我发现语速变慢了,肢体语言变多,表情变丰富了之后,孩子们很容易就接纳我。”刘峥回忆,在一次课中,内容是教孩子们认识校园里的事物,他把仿真的水果和真的水果放在一起,让孩子们去摸、去看、去闻。引导孩子们感受植物的生命力。

“当时有个小女孩指着真橘子跟我说,橘子在和她说‘你说我多香,想不想吃我’,我就接着她的话继续问她问题,她竟然一脸认真地和我讨论了起来。”刘峥说。也正是因为他的耐心倾听和交流,越来越多的孩子们也变得更喜欢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果越贴近于他们,而且越能够接纳他们的这种率真,能够引导他们思考,这节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刘老师的课特别受欢迎,他总能把有意思的事儿变得有意义,把有意义的事儿也变得有意思。每周孩子们都特别期待上他的科学课。”一年级一位班主任说,刘老师的课堂和其他老师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上课特别注重孩子们的感受。平时课间他也会经常和孩子们相处、做游戏。也正是如此,孩子们都愿意和他交流倾诉,他就像孩子们的树洞一样,课下大家总围着他问这问那。

“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话方式也需不一样。课间我会观察孩子们之间交流的方式,上课时,我便把我的语言‘翻译’成他们的语言。你一旦知道他是怎么看世界的,你就可以跟他对话了。”在刘峥看来,学会了更多跟孩子们交流的方式,也让他对科学课的教学有了更多的理解。

从不把知识获得作为课堂重点

为了把科学课上好,刘峥还经常自己设计教具。“原来我们科学老师,常戏称自己为学校捡破烂的。”刘峥笑着回忆,早年间科学课没有配套教具,学校每开完一次会,科学老师们就会和做清洁的阿姨抢瓶子。“因为那个矿泉水瓶子在很多的实验里面是很好用的,我们稍微加工一下,就是一个很好的实验材料。还有淘汰掉的七巧板、孩子们不要的橡皮,我们不停地捡这些东西做教具。现在条件好了,配套的教具可能没有自己设计得更好,我就会花点功夫去做准备。”刘峥说。

“从来不把知识的获得作为一节课的重点,在科学课的教学的过程当中,我希望更多的是教会孩子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刘峥说,在教学过程中,他发现孩子们看的书越来越广泛,去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学生的认知水准越来越高,有时甚至会超越老师,“可能他就会觉得你的课没意思。所以在对孩子们的观察、了解方面,我下了更大的功夫。”刘峥回忆,一次讲课涉及火山,有位同学不仅去过火山,还了解很多相关知识,他便鼓励这名学生来当“小老师”,并和这个孩子一起备课。

备课过程中,刘峥会引导学生把这个问题变成他们可以去进一步探究或者分析的东西,让大家不拘泥于认识火山这一层面,让同学们对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趣。“比如,在说镊子这个工具的作用时,我会告诉大家,这是你手的延伸,类似的手的延伸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还有什么。孩子们就慢慢知道工具的意义在哪里,当他知道工具的意义在哪里的时候,就不再是我这节课给你讲的一个工具的价值了,而是对于工具这样一类东西,是探究世界的一个路径。”刘峥说。

从教25年,工作经验丰富的刘峥也像当初自己的老师帮助自己那样,指导着一代又一代年轻的老师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听课、磨课、指导年轻教师参加优质课竞赛,他常把自己参加省优质课竞赛的教案设计和实验材料作为新教师的培训材料,分析教材、研究教法、解读理念,帮助学校更多科学老师走好未来的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受访者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