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年共入藏2453件珍贵藏品
中新网北京4月11日电 (记者 应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岁积跬步——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年度收藏成果展”日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一层展厅开幕。展览集中展示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年在戏曲、音乐、美术等多个艺术领域的珍贵收藏成果。
展览现场。 主办方供图 展览分为“妙笔写韵”“粉墨传韵”“书卷留韵”和“清音余韵”4个单元。其中,戏曲类展品包括清道光后期昆曲生角穿戴的纳纱龙箭衣、梅兰芳先生访日演出期间的媒体报道资料;音乐类展品有获得国家专利的改良阮、20世纪中叶的俄文粗纹唱片;美术类展品汇聚了国内5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位获“鲁迅版画奖”的艺术家,以及俄罗斯4位人民艺术家、6位艺术科学院院士、8位功勋艺术家的精品力作;文献类展品则有王朝闻先生及其夫人简平女士写给工艺美术大师徐竹初的亲笔信札、涂武生先生旧藏的20世纪早期俄文经典文献等。
展览现场。 主办方供图 开幕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涂武生再次向中国艺术研究院捐赠其珍贵手稿。此前,涂武生已向中国艺术研究院捐赠手稿及旧藏珍稀文献。艺术与文献馆馆长郑光旭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接受捐赠,并分别向捐赠代表涂武生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文国璋颁发收藏证书。涂武生表示,虽已跨入鲐背之年,但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发挥有限的、微薄的余热和余力。
捐赠仪式(从左至右:涂武生、郑光旭、文国璋)。 主办方供图 捐赠艺术家代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叶南在发言中说道,202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藏品入藏与活化利用等方面成绩显著,期待中国艺术研究院继续发挥学术引领作用,以开放视野为艺术学“三大体系”的发展注入活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王洪俊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此次展览不仅是对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年度收藏成果的总结,更是对藏品资源贡献者的深深礼敬。未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将继续深耕学术收藏,完善收藏体系,推动藏以致用。
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国家级综合性艺术研究机构,历经70余年的发展,积累了浩瀚宏富的藏品资源。202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秉持收藏的历史性、学术性和艺术性,全年共入藏911种2453件珍贵藏品,进一步丰富了藏品资源。(完)
- 上一页:春日这些常见的花草,原来都是中药
- 下一页:英国前保守党议员因“赌选”被起诉
-
七夕启幕 以爱为约 “920就爱你”首部微短剧《宁波·遇见》正式开机
中国台湾网宁波8月29日讯(记者 郁诚)8月29日,恰逢七夕佳节,“920就爱你”系列微短剧首部作品《宁波·遇见》在甬正式开机。该剧由宁波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指导,宁波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台湾网、北京郑云影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制作...
-
从“老铁”到“小铁”,这档亲子微综艺何以打动人心?
这个暑假,亲子旅游热度一路攀升,各地知名景区、博物馆、主题乐园中,多了不少举家出游的身影。而在短视频平台,一档名为《小铁环游记》的亲子旅行微综艺悄然出圈——没有夸张的剧情设计,没有刻意制造的亲子冲突,它用最真实的记录、最自然的互动,让...
-
长知识了!原来“觥筹交错”的“觥”长这样
央视网消息:暑期多地迎来文博热。陕西历史博物馆“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展览,汇集了全国50多家文博机构的340多件(组)青铜器和相关文物。“吉金”是古人对青铜的雅称。“中国”二字则取自青铜器何尊的铭文“宅兹中国”,意为天下的...
-
一起回顾成都世运会中国队夺金高燃瞬间!
作者:贺劭清 程嘉馨...
-
文化中国行丨从“雨过天青色”品汝窑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
汝窑,因复杂的烧制工艺和“雨过天青”般的绝美釉色,位居宋代瓷器“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显著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代代研究人员和匠人苦心钻研下,汝窑技艺得以复刻传承,千年名窑风华再现。今天的文化中国行,我们一起来感受汝窑清...
-
文化中国行·焦点访谈丨扎根本土、特色鲜明 这个暑假中小博物馆火爆“出圈”
场馆入口处,观众队伍如约而至,展厅内人头攒动……这样的场景,成为不少博物馆的常态。而这个暑假旅游旺季,为持续升温的“博物馆热”再添了一把旺火,人气爆棚。博物馆已经成为孩子们学习知识、感受历史的“暑期第二课堂”,也是众多游客喜爱的文化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