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高 赛道新 研发强——透视“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记者 邹明仲 丁非白
上榜门槛从年营收263亿元增至270.23亿元,企业纷纷入局新兴赛道,总研发投入突破万亿元大关……8月28日,“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布,中国民营企业继续加速成长,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展现出发展韧性和创新活力。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赛道企业正在加速成长。数据显示,83%的上榜企业应用低碳技术和设备,推进绿色化转型,66.8%的企业已通过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正在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门槛更高:入榜线增至270.23亿元
“中国民营经济的‘家底’正持续夯实,高质量企业群体不断扩容。”全国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参与申报的企业营收门槛从5亿元提高到10亿元,申报的企业数量已达6379家,民营经济的规模进一步增长,活力进一步增强。
自2011年全国工商联首次发布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以来,入榜门槛持续攀升,一路涨至今年的270.23亿元。这一“门槛之变”不仅印证了头部企业“家底”更厚、实力更强,更折射出中国民营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作为连续多年入围500强的企业“掌舵人”,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卫东说,禾丰去年营收达743亿元,较前一年增长40多亿元,排名从第162位升至第144位。“经济形势复杂,但坚持创新、专注主业的企业依然能跑出高速度。”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政说,要是以前会觉得年营收200多亿元的入榜门槛很高,现在看前十名头部企业已跨入五千亿级,中国民营经济的“大盘”还在快速增长,民营企业的进步速度很快。
除了营收门槛的提升,资产规模也呈“水涨船高”之势。数据显示,民营企业500强资产总额超过千亿元的企业达到97家,较上年增加8家;营业收入总额突破43.05万亿元,户均营收达861.02亿元,同比增长2.72%。
赛道更新:新兴产业企业数量明显增加
如果门槛提升体现的是“量”的积累,那么行业结构之变则揭示了“质”的飞跃。
纵观今年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一个突出变化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企业数量增加,而传统制造业、商贸业占比相应下降。
这种行业变迁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而是民营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必然结果。报告显示,309家填报企业累计投资627个新兴产业项目,布局更加聚焦细分赛道:AI技术从教育、医疗延伸至智能车载、工业互联;新能源领域重点加码储能技术、车规级芯片;新材料则攻坚高端碳纤维、生物基材料等“卡脖子”环节。
坐落在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厂区内的特高压套管研发制造基地,在两年的时间里,成为行业规模最大、研发制造水平最先进的套管研发基地之一。“我们一直坚守制造业,不断加大在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上的投入,这几年逐渐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特变电工沈变公司总经理刘永清说。
“这种布局转变,既源于企业对技术趋势的精准判断,也得益于国家对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政策支持。”李政说:“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市场敏感度高,往往能更快捕捉新赛道机会。”
“新赛道不是追概念,而是找产业痛点与技术所长的交集,着眼于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位列榜单第72名的神州数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CEO王冰峰说,公司基于旗下神州鲲泰和木犀智能进一步夯实“算网一体”智算基础设施体系,通过全栈AI解决方案,打通企业AI落地“最后一公里”。
研发更强:总投入超万亿元
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研发人员总数突破115.17万人,有效专利数量达72.16万件——这三个数据,共同勾勒出民营企业创新的新气象。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企业选择以创新突围,研发投入不再是被动的成本支出,而是主动的战略投资。数据显示,民营企业500强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77%。其中研发强度超过3%的企业有103家,超过10%的有14家;研发人员占比超10%的企业达191家。
高研发投入背后是企业对长期发展的战略布局。京东为构建智能物流体系,连续多年研发投入保持高增长,无人仓分拣效率持续提升;腾讯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精准投入,其行业大模型已在金融、医疗等领域落地……
“真正的创新从不是追逐热点的昙花一现,而是耐住寂寞、持续投入后的厚积薄发。” 广东圣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南说:“当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唯有沉下心来,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在核心技术领域深耕不辍,才能突破关键瓶颈、筑牢竞争壁垒,让企业在长远发展中走得更稳、更远。”
专利增长数据印证了创新成果的加速涌现。民营企业500强拥有有效专利72.16万件,同比增长8.23%;其中国内有效专利增长12.42%;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积极性大幅提高,共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9948项、行业标准7568项。从“执行标准”到“制定标准”,中国民营企业正从技术追随者向规则引领者转变。
会上发布的数据还显示,64.2%的企业已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以技术升级重塑生产经营模式;83%的企业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可持续竞争力。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通过“绿色化+智能化”协同改造,实现了降本增效,也为自身开辟了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
蓝生脑科坚持引育并举 重视优秀管理人才培养
蓝生脑科坚持引育并举重视优秀管理人才培养在公司可持续发展、医院内涵式建设的背景下,管理人才已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面对连锁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蓝生脑科董事长卓立强直言:“引育用留需要全面发力,真学实练方能锤炼英才。”自2020年以...
-
“粮饲双收”“一塘多收”……新技术“大显身手”绘就秋日别样好“丰”景
央视网消息:山东菏泽成武县是大蒜产区,大蒜玉米轮作是成武县重要的种植模式之一。眼下,全县10万亩蒜后玉米相继成熟,抢收工作正在进行。2025年,当地有4万亩蒜后玉米采取“粮饲双收”的收获模式,在收获玉米的同时,将秸秆粉碎为饲料,既保障秋粮归仓,...
-
六个核桃交卷:养元饮品半年报背后的“逆周期”筑基
8月23日,六个核桃母公司养元饮品(SH603156)发布2025年中期报告。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65亿元,净利润7.44亿元。值得关注的是,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1358%至3.77亿元,货币资金余额增至14.59亿元,增幅达58.96%;叠加每10股派现5元(含税)、总分红6.3亿...
-
十年高考助学行动,剑南春铸就公益长效主义
8月27日,随着“强国青年研学之旅”学子从深圳返程,剑南春2025年高考公益行动画上圆满句点。在为期两个月的活动中,剑南春以“AI志愿解码+科技节目IP+深度研学”三维矩阵,为全国考生构建起从考场到未来的桥梁。 从2016年起,剑南春发起高考公益行动,累...
-
快手“快·来耍”落地成都:火锅节成文旅消费新引擎
近日,作为2025美食之都成都火锅文化月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由成都市商务局、成都市文广旅局、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全程指导,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与成都餐饮同业公会联合主办、锦江区商务局、青羊区商务局联合协办的快手“快·来耍”成都热辣火锅节正式启幕...
-
一图读懂“人工智能+”将怎样影响你我生活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全文发布,聚焦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六大行动领域,绘出了人工智能发展清晰的路线图。“人工智能+”将怎样影响你我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一图读懂!监制:王薇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