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和春耕图鉴:数字引领、农资保障、农田蝶变
中新网乌兰察布2月24日电 题:内蒙古兴和春耕图鉴:数字引领、农资保障、农田蝶变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雨水节气过后,随着冻土逐渐消融,广袤的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已是一派繁忙景象。为推动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菜篮子”供应基地,这座塞北小城正悄然孕育着新的丰收图景。
图为农业大棚内蔬菜长势喜人。 钟真君供图 数字赋能春耕图景
走进兴和县智慧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36座装配式日光温室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棚内,智能温控系统实时显示着温度、湿度数据,水肥一体化设备正在为黄瓜、西红柿等作物精准输送养分,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间苗、整枝作业。
“我们借助物联网技术,构建了一套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控制。”产业园技术顾问杨振明指着智能终端介绍道,“通过这个系统,不仅能远程操控卷帘机、通风设备,还能根据作物不同的生长阶段,自动调节水肥配比,相较于传统种植方式,节水节肥效果显著。”
这座总投资2.33亿元、占地573.81亩的现代农业园区,已成为推动当地产业升级的强劲“新引擎”。园区创新推行“公司+农户+订单农业”模式,通过技术培训、种苗供应、兜底收购等一系列举措,成功带动80余户农民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预计全部投产后,这里每年可产出果蔬200万公斤,为300名村民提供就近就业机会,实现人均年增收3万元。
图为工作人员在检查农资产品。 兴和县委宣传部供图 农资保障底气十足
“这种燕麦籽种多少钱一袋?”“滴灌管哪一种好?”……
在兴和县宏泰农资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各类农资堆叠成整齐的“小山”。种子区,抗旱燕麦、高油酸油菜等新品种琳琅满目;肥料区,缓释肥、生物有机肥等绿色产品一应俱全,满载农资的货车络绎不绝驶向各乡各镇。
“今年我们提前与多家龙头企业对接,引进了多个新品种。”公司负责人范月恩拿起一袋彩色包衣种子介绍说,“这种燕麦种的出苗率比常规种子更高,特别适合我们这边的旱作区。”目前,兴和县全县农资储备充足,种子、化肥的到位率极高,完全能够满足春耕生产的需求。
在农资市场监管方面,兴和县农牧和科技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组建5支执法小分队开展“拉网式”巡查,为春耕生产筑起安全屏障。
“目前,全县19家种子销售门店已储备各类种子约36吨(不包括马铃薯种子),肥料储备2.85万余吨。我们对已储备的种子、肥料的质量进行抽查,一旦发现不合格农资,立即进行处理。”兴和县农牧和科技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贾雪飞说。
图为兴和县智慧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部分大棚。 兴和县委宣传部供图 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速
在兴和县店子镇朱家营村的四级共建旱作高标准农田试验示范基地项目现场,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土壤墒情,提前筹备节水软管。
“我们通过侵蚀沟治理,建成了一座60吨的蓄水池,干旱时可以集雨补灌。此外,还建设了15000多米的田埂,有效留住‘天上水’,实现了雨水、地表水、地下水的‘三水归田’。”兴和县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王峰一边查看工程进度,一边算起了节水账。
近年来,兴和县紧紧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更加注重耕地保护,积极倡导节水、保肥的高效农业发展模式,粮食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今年,当地将重点推广高垄滴灌、膜下滴灌等节水技术模式,力争新增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1.75万亩以上。
百业农为首,粮安天下稳。从智慧大棚里的“数字工匠”到高标准农田上的“科技管家”,兴和县正以“满格”状态跑出春耕“加速度”。当春日的暖阳洒向生机勃勃的田野,一幅科技兴农、产业富民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北疆大地徐徐展开。(完)
-
吉林大学,太宝藏了吧!白山巍巍,松水汤汤。在北国春城长春,屹立着一所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高等学府。她历经近八十载风雨洗礼,谱写出一部服务国需、励志图强的奋斗史。走进她,你会听见历史的回响,触摸创新的脉搏,更能与无数心怀热望的同行者相遇。她便是始建于1946年,东北...
-
2025全国秋冬进程:华北“跑步”入冬 你那儿秋天“缩水”了吗?中国天气网讯 “前天短袖、昨天薄外套、今天羽绒服……”这个画面或许是今年秋冬天不少人经历的“换季快闪”的真实写照。华北秋季“闪现”、“跑步”入冬,江南则秋老虎不退、入秋姗姗来迟,最近我国多地季节转换节奏不同寻常。中国天气网推出2025年秋冬...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南昌看“微笑天使”!“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晚清词人薛时雨曾在《临江仙·大风雨过马当山》中以此描写“江豚吐水”的生动场景图为南昌“江豚湾”,母豚与幼豚结伴出游。 余会功 摄江豚是我国长江流域目前唯一的水生哺乳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头部浑圆、体型流畅、嘴...
-
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水稀少 明起冷空气影响北方局地降温8℃以上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10月24日)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水稀少,青藏高原东部还将有明显雨雪,四川、陕西等地阴雨在线。明天开始,又将有一股冷空气影响北方,华北、东北、黄淮等地将有4℃至6℃降温,局地降幅可达8℃以上,北方最高气温会在波动中维持偏低状态。青藏...
-
徐州推出“公安护航+”20项措施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公安动能”10月24日,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公安护航+”20项措施》。该措施涵盖产业转型升级、护企助企安商、文旅市场繁荣、中心城市建设、普惠便捷服务、民生福祉关切共6个方面,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把公安职能优势...
-
不必谈拉尼娜而色变!超前的冷和拉尼娜 与冷冬并没有必然联系很多人觉得今年北方的秋季很短,主要是因为秋雨多,秋高气爽的日子少,而且冷得提前,冬季进程快速推进,华北多地秋季长度只有1个月左右。像河北石家庄,今年9月中旬入秋,10月中旬入冬,再加上时不时下雨,秋季只有一个月出头的时间,秋高气爽的体验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