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90后”许泽荣代表:盼瓷器艺术新品燃爆全球
中新社广州2月24日电 题:潮州“90后”许泽荣代表:盼瓷器艺术新品燃爆全球
中新社记者 程景伟
蛇年春节刚过,广东潮州“90后”小伙许泽荣一边忙着创作烧制窑变瓷器,一边马不停蹄地开展调研,了解陶瓷工艺人才队伍现状,酝酿提出有关传统工艺传承和发展的建议。
许泽荣虽然年轻,却已是潮州知名陶艺家。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分享履职心得,表达了他的新期盼。
潮州有着“中国瓷都”美誉,陶瓷工艺薪火不断,千年相传。“自幼,我便沉浸于家乡无处不在的陶瓷氛围之中,大街小巷弥漫的泥土芬芳与窑火气息将我牵引向陶瓷艺术世界。”许泽荣说。
许泽荣正在创作陶瓷艺术品。(受访者供图) 在潮州市许泽荣窑变艺术馆,众多造型独特、色彩绚丽的瓷器艺术品摆放在橱柜中。练泥、素烧土坯、施釉、烧窑、修底……一块块瓷土经许泽荣的手,变幻出精美的窑变瓷器。
2008年因北京奥运会与窑变瓷结缘后,许泽荣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创办了这家艺术馆。在经历了无数次攻关实验失败后,他最终探索出的当代潮州窑变陶瓷艺术,被誉为“釉与火的结晶”,其窑变瓷器作品有着“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特点。
平常,该艺术馆会举办各种线下活动,邀请民众特别是小朋友、年轻人体验捏泥巴、上瓷釉、烧瓷器。同时,许泽荣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把窑变瓷器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乐趣分享出去。
“以往人们总觉得瓷器工艺很神秘,其实也是很好玩的。”许泽荣表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传播方式,可以在更多人心中种下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许泽荣的窑变陶瓷作品造型独特、色彩绚丽。(受访者供图) 许泽荣深知陶瓷手艺人成长的不易,也通过与其他工艺大师的交流,了解到目前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存在多重困难。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建议以多途径培养非遗传承人才为核心,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与系统性保护;结合农村发展需要,以工艺美术为载体整合乡村资源,打造乡村新型发展空间。相关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为广东乃至全国非遗保护、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
许泽荣持续关注陶瓷工艺传承人才青黄不接这一老难题。“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出现了断层问题,而且比较严重。”在调研中,许泽荣发现,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福建德化、广东潮州等地陶瓷工艺发展势头良好,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凸显,其中就包括传统工艺人才培养成本高企。
“一名学生在学习技艺的过程中,要耗费很多材料、费用和时间,最后还不一定能出师,这就成为传统工艺传承面临的最大现实问题。这需要大家来探讨研究解决,国家再出一些政策扶持,让年轻人掌握传统手艺。”他说。
今年全国两会,许泽荣打算提出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强对传统工艺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品牌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扶持鼓励,通过“科技化”“艺术化”“多元化”的创新路径,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许泽荣还准备在广州、深圳等城市,全力打造集展示、交流、创作、交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瓷器艺术综合平台,为更多的艺术家提供更广阔的展示舞台。
在创新传播方式方面,许泽荣做了新尝试。去年,许泽荣在小红书、抖音等网络社交平台对窑变瓷器作品进行展销,获得巨大的流量,“线上一年收到的传播效果几乎可以顶得上线下十年,这让我们感到很意外。”
近年来,许泽荣创作的多件窑变瓷器作品被作为礼品,赠予外国元首。他希望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让世界进一步认识当代中国艺术陶瓷。
“中国瓷器在古代就深受西方社会喜爱,相信今天我们能做得更好。”许泽荣认为,要坚定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自信,在作品中融入更具中国特色的元素。
他进一步举例说,近期火爆“出圈”的国产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就是把中国元素发挥到了极致,一步就爆火,而且成功推向了海外。他期盼,中国瓷器界也能做出一两款燃爆全球的艺术作品。
【记者手记】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了初心。年轻的许泽荣代表,出于对传统陶瓷工艺的热爱,已潜心瓷艺十余年,并探索出当代潮州窑变陶瓷艺术。
所谓“窑变釉”,即器物在窑内烧成时,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的化学元素,经过氧化或还原作用,出窑后呈现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
许泽荣在国家级、省级的参赛评比中斩获80多项金银大奖,有多件作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等场所展示并被收藏。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之后,许泽荣加强了学习,积极履职,并发挥自身优势,先后提出有关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加强村医队伍建设等多项建议,并得到中国有关部门的回应,推动了社会发展进步。
在全国两会上,越来越多的“90后”代表委员亮相,他们主动深入基层倾听民意,积极建言献策为民解忧,奉献青春力量,把年轻人的声音带到参政议政的平台上,也以自信和从容展现着新一代的风采。今年全国两会上,“90后”代表委员会有何种精彩的表现,人们充满期待。(中新社记者 程景伟)
-
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
新华鲜报丨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杨维汉、罗沙)法律制度如何让天更蓝、水更绿、土更净?各界高度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一步”,法典草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
-
看图学习丨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总书记这样强调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讲解和讨论后发表重要讲话。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
-
核电开闸!国常会核准10台新机组,拉动超2000亿投资,新项目花落谁家?
2025年国内核电项目审批首次开闸。据新闻联播4月27日消息,当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压实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主体责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建设和运营核电机组,持续加强...
-
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
4月2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本届论坛以“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变革发展中的文明力量”为主题,共有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和媒体机构、中外智库、跨国企业等各领域代表约300人,...
-
上海地铁遭起重机侵入,原因公布
2024年12月22日在上海市沪嘉高速-嘉闵高架联络线新建工程施工2标项目内上海绿地建筑钢结构有限公司进行匝道小箱梁吊装作业过程中一台履带起重机主臂倒伏侵入轨道交通11号线区间导致运营的轨道交通11号线一列车车头局部受损并紧急制停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
-
新华社权威快报|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亮相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4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