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我们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人才?
中新网杭州3月2日电(林波 曹丹)今年初,在杭州发生的科技热点事件彰显了中国科技创新范式的新突破。数字时代浪潮波涛汹涌,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审视当下,在这场“无尽前沿”的逐浪中,我们不禁要问,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究竟需要怎样的科技人才,才能驾驭科技的力量,引领未来的发展方向?
房建成分享现场。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供图 “必须要做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技术创新。”中国科学院院士、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置首席科学家房建成在2025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新年论坛上表示,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创造科学知识是为了带来颠覆性的、国家需要的新技术,推动前沿科学到科技创新再到产业创新的转化,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
他以自身在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工作为例,这一设施的建设初衷是为了服务国防科技,但在建设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这一技术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以解决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需求。
“于是,我们开始与医学界合作,探索极弱磁场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房建成直言,在这一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跨学科合作和交叉融合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坚定了他对未来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看法。
2025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新年论坛现场。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供图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了要“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如何以学科高质量建设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浙江大学是全国培养、孵化最多创新企业和企业家的高校之一。其中多数企业家是来自管理学院的毕业生。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但是仍然要秉持‘求是’精神,要用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行动,通过中国管理教育模式的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培养创新型领导人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谢小云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表示,未来的人才应该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打破学科壁垒,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发展挑战”。
在谢小云看来,管理教育必须向实,加强与理工农医学科的会聚融合;如果管理学院的学生不了解行业、产业的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时将遇到很大挑战。
在去年初,该学院正式推出“学科交叉BEST战略”,旨在引领商业与工程、科学、技术多学科交叉,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突破学科边界,深化跨学科融合,以新型管理教育模式,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5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新年论坛现场。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供图 在浙江,随着“杭州六小龙”在网络走红,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等产品颇受关注。
“人形机器人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因为其通用的人工智能和强大的通过能力,更因为其潜在的市场需求和广泛的应用场景。”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秋国表示,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力量,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解决许多技术难题,如运动控制、感知融合、人机交互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AI正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之一。
“在‘AI+出海’战略中,我们需要的是那些能够深刻理解AI技术,并将其应用于企业实际运营中的人才。”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管理学系终身教授马旭飞注意到,自2023年初以来,中国企业家高度关注AI和出海两大趋势。他表示,AI在降低企业家不确定性、增强信心及知识积累方面作用显著,这使得其在企业出海战略中成为管理及经营的重要工具。
那么,如何打破学科、学院和大学的边界,致力于服务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谢小云认为,一方面,管理学科需要沿着学科交叉的路径,更加紧密地与工程、科技结合在一起,发展基于STEM的管理教育,扎根行业、产业需求,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另一方面,也要特别重视以教育的力量,推动营商环境的持续提升,呵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及民营经济发展的前沿重镇,浙江始终以解放思想、创新创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在教育、科技、人才的议题推进方面已有诸多一贯的探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许翾表示,身处浙江,40多年来,该学院始终致力于将管理研究和管理教育更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完)
-
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
新华鲜报丨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杨维汉、罗沙)法律制度如何让天更蓝、水更绿、土更净?各界高度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一步”,法典草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
-
看图学习丨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总书记这样强调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讲解和讨论后发表重要讲话。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
-
核电开闸!国常会核准10台新机组,拉动超2000亿投资,新项目花落谁家?
2025年国内核电项目审批首次开闸。据新闻联播4月27日消息,当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压实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主体责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建设和运营核电机组,持续加强...
-
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
4月2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本届论坛以“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变革发展中的文明力量”为主题,共有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和媒体机构、中外智库、跨国企业等各领域代表约300人,...
-
上海地铁遭起重机侵入,原因公布
2024年12月22日在上海市沪嘉高速-嘉闵高架联络线新建工程施工2标项目内上海绿地建筑钢结构有限公司进行匝道小箱梁吊装作业过程中一台履带起重机主臂倒伏侵入轨道交通11号线区间导致运营的轨道交通11号线一列车车头局部受损并紧急制停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
-
新华社权威快报|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亮相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4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