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评:文科缩招,该担忧吗?
中新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袁秀月)近日,“复旦将降低文科招生比例”的新闻引发热议。
据报道,复旦大学将进行一场“教育教学3.0版”的改革,加速学校向创新型大学转型。其中,该校文科招生的比例,会从原来的百分之三四十,降到百分之二十。
一时间,关于“文科重不重要”的争论再度展开。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哈佛本科生学院2024年取消了至少30门课程,涉及二十多个系,其中大多是文科专业,也引发外界对于“文科倒闭潮”的担忧。
种种迹象表明,在当前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中,部分传统学科正经历转型和优化。但以几所高校的专业调整就说文科无用或即将“消亡”,显然是一种误读。
事实上,近年来,高校的专业调整一直在进行中。2023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文件,要求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其目的之一,就是尽可能让高校专业设计与就业及产业需求一致。
所以,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对学科专业进行调整,引导学生选择更好就业的学科,并借此增强自身竞争力,无可厚非。此轮专业调整,也并非只针对文科专业。近年来,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土木工程等专业也被多所高校撤销。
当前,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飞速发展,对高校带来冲击。尤其传统文科教育的诸多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如课程设置滞后、人才培养与实践脱节、可替代性较强、效能不高等等。
因此,与其说是我们面临的是“文科消亡”的问题,不如说是文科如何继续往前走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改变也许是好的开端。
不少专家提倡,在重视文科素养教育的同时,也要为学生开设交叉学科和其他通识课程,将科技融入文科教育,培养出更具人文关怀、社会导向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可以注意到,当前新文科建设的特点就是交叉融合。此次复旦大学也提出,“要跳出文科来谋交叉”。
对于文明的发展而言,理科教育与文科教育是两个不可或缺的支柱。与其争论“文科重不重要”,不如更实在点,思考下如何培养出更多能适应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的文科人才。而对于文科学子而言,也不必过于悲观,相反更应该放宽视野,提升专业,拥抱新技术,加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完)
-
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
新华鲜报丨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杨维汉、罗沙)法律制度如何让天更蓝、水更绿、土更净?各界高度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一步”,法典草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
-
看图学习丨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总书记这样强调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讲解和讨论后发表重要讲话。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
-
核电开闸!国常会核准10台新机组,拉动超2000亿投资,新项目花落谁家?
2025年国内核电项目审批首次开闸。据新闻联播4月27日消息,当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压实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主体责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建设和运营核电机组,持续加强...
-
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
4月2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本届论坛以“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变革发展中的文明力量”为主题,共有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和媒体机构、中外智库、跨国企业等各领域代表约300人,...
-
上海地铁遭起重机侵入,原因公布
2024年12月22日在上海市沪嘉高速-嘉闵高架联络线新建工程施工2标项目内上海绿地建筑钢结构有限公司进行匝道小箱梁吊装作业过程中一台履带起重机主臂倒伏侵入轨道交通11号线区间导致运营的轨道交通11号线一列车车头局部受损并紧急制停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
-
新华社权威快报|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亮相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4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