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机器狗赛跑、在科考船上课 这些中小学科学课太酷啦!
今年全国两会,人工智能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这个学期,很多前沿AI科技也走进中小学科学课堂,点燃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
在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机器狗走进科学课的课堂,倒立行走、翻滚等特技表演,引得学生们阵阵欢呼。和机器狗赛跑、和机器人比拼俯卧撑,让学生们兴奋不已,也充满好奇。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正以不同形式改变着中小学的科学课堂。在四川成都双林小学,AI融合AR(增强虚拟现实技术),将“神秘的太阳系”搬进课堂,帮助孩子们沉浸式学习太阳系每个星球的运转情况。
成都市双林小学智慧教育中心负责人 孟荍:目前我们是把重头戏落在人工智能的融合教学上面。当AI成为我们个性化学习的导航员的时候,我们想我们学校培养的就不仅是知识的接收者,而是未来世界的创造者。
在不少学校,AI还成了“隐形助手”,助力学生高效学习、创新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上海位育中学的柔性屏电路设计打印课上,AI智能体可以为学生的设计提供测试支持,并优化电路方案。
上海市位育中学高三学生 吴浩伦:在编程上使用AI能够很高效地辅助我们去寻找到漏洞,提升我们排除故障的效率。
上海市位育中学科技总指导 王勇:AI可以为每位学生开展定制化的生涯路线规划,帮助他们拓展自己的潜能,激发同学们好奇心、想象力、探究欲,鼓励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国家科技发展的创新之路。
不少于10%的课时用于跨学科主题学习
科学实验课是培养孩子们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有效方式。这两年,一场强化跨学科教学、实验操作和探究式学习实践等的科学教育改革正在悄然进行。
在河南固始县张广庙镇第一小学,科学老师张建涛用废旧材料打造了“科学百宝箱”,带着孩子们用废旧空瓶子制作新型水火箭,弹出发射新高度。
一根吸管加半个废纸杯,就能模仿螺旋桨,送气球去流浪;再加一根线,就能变成气球缆车,震撼课堂。
在教育部等18部门出台的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文件中,要求各地要按照课程标准,开展实验和探究实践活动,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原则上应不少于10%的教学要求。明确各校要由校领导或者聘任专家学者担任科学副校长,创造条件拓展科学实践活动。
在江苏,东南大学选派教授担任南京、苏州、南通等地多所中小学的科学副校长。不久前,南京部分中小学生走进东南大学,开展为期一周的科学与工程实践课。
南京新书院悠谷学校科学副校长 东南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柏毅:我们结合中小学的需求,专门设计了U(大学)S(小学)科学与工程实践的课程。帮助我们高校的老师,将科技成果、科学的研究转换成适合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资源。
在上海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教授沈海军作为科学副校长,走上了中学课堂,他为学生们讲解国产大飞机,并通过简易风洞实验、飞行器模拟驾驶等体验,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教授 沈海军:希望同学们感受到最近这二十来年,我们中国航空工业在迅猛发展,航空口其实是缺人的,特别是缺高端的人才。
融合社会大课堂 了解前沿科技应用
如今的中小学科学课,还充分运用校外优质科学类教育资源,融合社会大课堂,让中小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科技应用。
在四川,绵阳中小学生们走进绵阳科技城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和智能工业机器人下棋对弈;走进长虹产业园的智慧显示工厂,了解最前沿的人工智能科技应用。
一些大科学装置、大国重器也面向青少年开放,在他们心中种下崇尚科学的“种子”。在海南三亚,我国深海科研领域最新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探索三号”科考船成为特殊的课堂,孩子们在科普活动中探索万米海底深渊的生命奥秘。
据介绍,两年来,教育部联合中国科协实施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已服务近4000万人次。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副司长 陈东升: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在两年来得到了普遍提升,下一步,我们要更加聚焦中小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利用大数据、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诊断系统,对全国20多万中小学校进行逐一诊断,针对出现的问题逐一改进,整体提升我们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水平。
(总台央视记者 周培培 赵雄 王殿甲 李筱 王博丰)
-
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
新华鲜报丨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杨维汉、罗沙)法律制度如何让天更蓝、水更绿、土更净?各界高度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一步”,法典草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
-
看图学习丨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总书记这样强调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讲解和讨论后发表重要讲话。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
-
核电开闸!国常会核准10台新机组,拉动超2000亿投资,新项目花落谁家?
2025年国内核电项目审批首次开闸。据新闻联播4月27日消息,当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压实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主体责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建设和运营核电机组,持续加强...
-
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
4月2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本届论坛以“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变革发展中的文明力量”为主题,共有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和媒体机构、中外智库、跨国企业等各领域代表约300人,...
-
上海地铁遭起重机侵入,原因公布
2024年12月22日在上海市沪嘉高速-嘉闵高架联络线新建工程施工2标项目内上海绿地建筑钢结构有限公司进行匝道小箱梁吊装作业过程中一台履带起重机主臂倒伏侵入轨道交通11号线区间导致运营的轨道交通11号线一列车车头局部受损并紧急制停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
-
新华社权威快报|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亮相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4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