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圈粉”打工人 “主动健康”更受推崇
中新网4月8日电(记者 李双南)最近,在北京从事程序员工作的吴华(化名),深受腰椎疼痛的困扰。经同事推荐,他来到公司附近一家公立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医生根据他的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为他开具了康复治疗方案,内容包括器械运动训练、复合手法推拿治疗、日常生活动作训练等。
“经过五次治疗之后,疼痛有所缓解。”吴华对中新网记者表示,第一次来到康复科时,有“大开眼界”之感。这里不仅有各种器械设备,还有康复治疗师进行“一对一”的精准动作指导。“我的康复治疗师主要带我进行核心肌群的力量训练。医生说,这些动作学会之后,可以坚持日常练习,能有效改善肌肉劳损带来的疼痛。”
康复科的专业康复设备。中日友好医院康复医学科供图 如今,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把三甲康复科当私教房”成为热议话题。不少年轻网友发布就诊康复科的“经验帖”,分享挂号、治疗等体验。
中日友好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师何佳欣对中新网记者表示,近年来,康复科就诊患者的确出现年轻化趋势。她认为原因不乏三方面:一是随着久坐办公、电子设备依赖等生活方式变化,年轻上班族因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慢性疼痛等问题就诊康复科的比例显著上升;二是自媒体的传播提升了康复科的社会认知度;三是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普及,民众的“主动健康”意识得到提高。
不过,何佳欣亦指出,康复科与健身房的适用人群不同,不可一概而论。“健身房适合希望通过锻炼提升体能、改善体形的健康人群,而康复科治疗更适合术后、运动损伤或慢性疾病患者。康复医学科旨在通过专业评估和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功能、预防并发症。比如腰椎间盘突出并伴有腰痛的人群,更适合在康复科进行治疗和训练。”
事实上,康复科不仅受年轻打工人的青睐,更面临社会整体需求的增长。何佳欣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者数量增多以及人们从“治病救命”向“功能与生活质量改善”的观念转变,康复科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康复科不仅能够帮助老年人、术后患者、残疾人等群体恢复身体功能,还能通过预防措施减少疾病复发,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此外,国家政策支持、康复技术不断创新等因素,都在积极推动康复科发展。
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8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2人。康复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服务方式更加多元化,康复医疗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人民群众享有全方位全周期的康复医疗服务。业内人士指出,今后可通过强化人才培养、康复设施建设等举措,有效化解康复医疗目前存在的供需矛盾,为更多追求“主动健康”的民众提供专业高效的康复服务。(完)
-
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
新华鲜报丨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杨维汉、罗沙)法律制度如何让天更蓝、水更绿、土更净?各界高度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一步”,法典草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
-
看图学习丨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总书记这样强调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讲解和讨论后发表重要讲话。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
-
核电开闸!国常会核准10台新机组,拉动超2000亿投资,新项目花落谁家?
2025年国内核电项目审批首次开闸。据新闻联播4月27日消息,当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压实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主体责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建设和运营核电机组,持续加强...
-
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
4月2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本届论坛以“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变革发展中的文明力量”为主题,共有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和媒体机构、中外智库、跨国企业等各领域代表约300人,...
-
上海地铁遭起重机侵入,原因公布
2024年12月22日在上海市沪嘉高速-嘉闵高架联络线新建工程施工2标项目内上海绿地建筑钢结构有限公司进行匝道小箱梁吊装作业过程中一台履带起重机主臂倒伏侵入轨道交通11号线区间导致运营的轨道交通11号线一列车车头局部受损并紧急制停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
-
新华社权威快报|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亮相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4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