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胸科医院联合团队临床研究新成果 为心脏手术围术期管理提供新思路
中新网天津3月26日电 (孙玲玲 焦德芳)24日,天津大学胸科医院郭志刚教授、韩建阁教授团队联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孟令忠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多部位组织氧与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非体外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评估》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发表。
该研究历时3年,全面客观评估了多部位组织氧监测结合血流动力学管理方法对择期非体外冠脉搭桥围术期管理中的实际效用,为心血管手术围术期精准管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心脏手术患者的围术期管理始终是临床中的一个难题,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化手段提高手术过程中的精确度,降低围术期风险,是心脏外科领域亟待攻克的难题。围术期传统血流动力学监测主要依赖心率、血压等单一指标,难以反映组织器官灌注的真实状态。
研究团队整合近红外光谱组织氧监测技术与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对1960例60岁以上非体外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开展“联合监测”和“常规监测”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发现,多部位组织氧监测结合血流动力学管理组织氧水平更稳定,与传统血流动力学管理组相比,虽然主要结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联合监测对降低术后肺炎发生率方面表现出优势,揭示了特定并发症的防控窗口,这对高风险患者群体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据了解,这项成果得到天津大学医工结合重点项目《基于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的非体外冠脉搭桥手术围术期不良事件预警方法及应用》的资助,该项目由天津市科技局重点专项支持,并依托天津大学和天津市心血管急危重症重点实验室开展研究。项目旨在研发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的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以实时监测和采集患者生理指标,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提前预测潜在并发症,实现对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实时预警,为个性化精准医疗提供技术支撑。该系统已完成关键技术的研发,计划在2025年内正式启动临床应用。未来,心脏手术、乃至不同医学专业领域的手术和危重患者的临床管理都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环节。(完)
-
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
新华鲜报丨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杨维汉、罗沙)法律制度如何让天更蓝、水更绿、土更净?各界高度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一步”,法典草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
-
看图学习丨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总书记这样强调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讲解和讨论后发表重要讲话。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
-
核电开闸!国常会核准10台新机组,拉动超2000亿投资,新项目花落谁家?
2025年国内核电项目审批首次开闸。据新闻联播4月27日消息,当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压实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主体责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建设和运营核电机组,持续加强...
-
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
4月2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本届论坛以“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变革发展中的文明力量”为主题,共有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和媒体机构、中外智库、跨国企业等各领域代表约300人,...
-
上海地铁遭起重机侵入,原因公布
2024年12月22日在上海市沪嘉高速-嘉闵高架联络线新建工程施工2标项目内上海绿地建筑钢结构有限公司进行匝道小箱梁吊装作业过程中一台履带起重机主臂倒伏侵入轨道交通11号线区间导致运营的轨道交通11号线一列车车头局部受损并紧急制停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
-
新华社权威快报|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亮相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4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