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佛教界人士走进新疆:访千年石窟话两岸“佛缘”
中新社乌鲁木齐4月5日电 (苟继鹏)“新疆是佛教东传的门户,遗留了很多文化底蕴深厚的石窟群,这些石窟承载着佛教传播的历史,也见证了历史上佛教在新疆的繁荣。”台湾中台禅寺副住持、台湾中台世界博物馆馆长释见谌法师5日在乌鲁木齐说。
连日来,释见谌法师等一行到访新疆,走进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吐鲁番市等地,探访了克孜尔石窟、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等新疆千年石窟群。
“新疆的石窟艺术带给我们极大震撼,置身丝路遗址现场的感受,远非文献影像可比。那些悬于绝壁的佛寺,令人深切体会到古代僧侣与信徒的虔诚。”释见谌法师表示,这些历经千年的石窟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希望能被更多人所见。
他还说,从佛教修行者视角来看,特别能感受到当时僧侣们在洞窟中苦修的艰辛历程。“这些历史遗存既是佛法东传的重要实证,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为当代两岸修行者提供了历史参照。”
5日一早,他们一行人走进位于乌鲁木齐市的清泉禅寺,诵经礼佛,与新疆佛教界人士共话两岸“佛缘”。
“了解佛教历史,新疆是一个不得不来的地方。”新疆佛教协会会长寂仁法师向到访的台湾佛教界人士介绍,在新疆,包括佛教在内的各宗教和谐共处。
释见谌法师告诉记者,此次特别造访清泉禅寺,观察到寺院建筑群保存完整,佛事活动有序开展。期待未来两岸能以佛教文化为纽带,常来常往,深化交流与合作。
两岸佛教界人士还在座谈中表示,中国佛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内核古今相通,两岸信众对佛法的虔诚始终如一。
“以佛教文化为纽带,推动两岸文化交流,这既是历史机遇,更是当代佛教界应有的担当。”释见谌法师说。(完)
-
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
新华鲜报丨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杨维汉、罗沙)法律制度如何让天更蓝、水更绿、土更净?各界高度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一步”,法典草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
-
看图学习丨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总书记这样强调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讲解和讨论后发表重要讲话。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
-
核电开闸!国常会核准10台新机组,拉动超2000亿投资,新项目花落谁家?
2025年国内核电项目审批首次开闸。据新闻联播4月27日消息,当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压实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主体责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建设和运营核电机组,持续加强...
-
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
4月2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本届论坛以“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变革发展中的文明力量”为主题,共有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和媒体机构、中外智库、跨国企业等各领域代表约300人,...
-
上海地铁遭起重机侵入,原因公布
2024年12月22日在上海市沪嘉高速-嘉闵高架联络线新建工程施工2标项目内上海绿地建筑钢结构有限公司进行匝道小箱梁吊装作业过程中一台履带起重机主臂倒伏侵入轨道交通11号线区间导致运营的轨道交通11号线一列车车头局部受损并紧急制停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
-
新华社权威快报|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亮相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4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