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党”注意了 这些不良习惯让你越来越聋!

2025年04月15日 来源: 点击:

耳机,是不少人日常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随身产品。除了用音频填充碎片化时间,在晨跑路上、上班途中,甚至是打游戏、追剧时,为了不被外界打扰,越来越多人喜欢戴上耳机享受独处时光,有些人甚至连睡觉时都要戴耳机。

可你知道吗?长时间使用耳机可能会对耳部造成刺激,从而引起听力减退的情况。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是造成不可逆听力损伤的重要原因,很多年轻人在使用连接智能手机等设备的耳机时有不良习惯。

耳机音量调太大

真的会聋

耳机使用不当

会对耳朵造成多种危害

↓↓↓

听力下降

手机听歌耳机音量最高大概能到115~120分贝,这种水平下只需几分钟,听力就会永久损伤。而当我们身处嘈杂的环境之中,为了获得清晰、良好的声音效果,往往会不自觉地调高耳机的音量。

音量过大时,可能会导致耳蜗毛细胞损伤,从而导致出现噪声性耳聋或耳鸣。

当声音强度达到80分贝以上,且每周累计时长超过40小时,就会对我们内耳中脆弱的毛细胞造成损害,进而引发听力下降。

感染风险

大部分耳机与耳道贴合紧密,导致耳道内的温度、湿度上升,细菌滋生;这增加了耳部感染风险,进一步导致发痒、流脓症状的出现。

外耳道炎:长时间使用耳机后不定期清洁,可能会积聚细菌和污垢,当耳机与耳道接触时,这些病原体可能进入耳道,引发外耳道炎。

耳道疖肿:我们日常使用的耳机,大多会与耳廓前面及外耳道软骨部直接接触,频繁使用耳机可能会对这些部位的皮肤造成反复压迫及刺激导致皮肤损伤,引起疼痛或瘙痒,增加疖肿发生的机会。

耵聍(就是耳屎)栓塞:长期佩戴入耳式耳机,不仅会影响耵聍的正常排出,还会刺激外耳道耵聍腺分泌增多且凝结成块儿,再加上不当的处理方法,可能会推动耵聍向耳道深处移动,导致形成耵聍栓塞,进而引起耳堵、耳痛等不适。

注意!

无论是入耳式、头戴式还是骨传导耳机,长时间的使用和过大的音量,同样会损伤你的听力。

耳部结构损伤

一方面,长时间佩戴耳机可能导致外耳道、耳廓等结构出现机械性损伤。另一方面,耳机的密封性太好,当我们塞入和取出耳机时,耳道内外的气压差带来的强力冲击可能导致鼓膜穿孔,直接的结果就是造成听力丧失等严重问题。

如何正确使用耳机

“三个60”原则

无论是大耳机、入耳式、骨传导都应遵循“三个60”原则。

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

聆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

佩戴耳机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周围的环境噪声,如果环境噪声超过60分贝,不建议在这个环境下佩戴。

“耳机党”注意了 这些不良习惯让你越来越聋!

所以,尽量避免在地铁上、公交车上、马路边使用耳机。一定要使用,也优先选择主动降噪耳机,不要为了听清耳机里的声音而将音量调得过高,尽量把音量控制在能让自己听清楚内容的最低限度。

注意耳机的清洁

养成定期清洁耳机的习惯,防止细菌和真菌滋生,降低感染风险。

不在睡觉时佩戴耳机

睡觉时佩戴耳机会增加耳部结构损伤的风险,进而引起外耳感染;同时睡眠状态下佩戴耳机,不仅会使内耳毛细胞一直接收声音信号的刺激,导致听力疲劳,最终造成噪声性听力损伤,还会因为持续的声音刺激使大脑处于浅睡眠状态,影响睡眠效率,导致第二天精神状态变差。

如果睡前非要听,定时关闭很重要

双耳交替佩戴耳机

如果你需要长时间佩戴耳机,尽量左、右耳轮流佩戴耳机,使听力疲劳得以充分恢复。

❖ 温馨提示,下列人群最好不要戴耳机:

1、患有外耳道炎的人,不建议佩戴耳机。

外耳道炎的治疗原则之一为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干燥与通畅。不过如果外耳道炎已经完全治愈,那么也是可以佩戴耳机的,但要注意保持良好的耳机使用习惯哦~

2、已经出现耳鸣、耳闷甚至听力下降等症状的人,建议暂时不要佩戴耳机,及时去医院就诊。

你的听力是否受损?

快来自测

“耳机党”注意了 这些不良习惯让你越来越聋!

听力损伤是永久性

且不可逆的

快转给你身边的“耳机党”

共同守护听力健康

监制丨陆毅

制片人丨房轶婷 张奇斌

策划丨张媛

编辑丨胡月

视觉丨刘敏敏

相关文章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岸绿景美生态优 汾河两岸披锦绣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岸绿景美生态优 汾河两岸披锦绣

    央广网太原7月17日消息(记者张晋鹏 温雅慧)作为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如今太原汾河已是碧水清波两岸葱茏,从曾经“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窘境,到如今成为城市的绿色“会客厅”,向到访的人们讲述着生态之变带来的生活之美。盛夏时节,已经...

  • 2025强基计划再升级!@高考生 报考千万别错过这个环节
    2025强基计划再升级!@高考生 报考千万别错过这个环节

    这几天,强基计划试点高校陆续进入校考阶段。强基计划,是教育部从2020年起实行的一项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目前在我国39所“双一流”高校试点,主要面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生物育种等基础学科和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相关专业招...

  • 让患者有更多用药选择 抗肿瘤等领域新药研发再提速
    让患者有更多用药选择 抗肿瘤等领域新药研发再提速

    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日前最新发布2024年《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进展年度报告》,从临床试验登记总体情况、各药物类型临床试验实施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汇总分析。去年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达4900项《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

  • 体重管理就只看体重?
    体重管理就只看体重?

    随着“体重管理年”活动的推进,越来越多人将体重管理付诸实践。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8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4%的受访者进行体重管理是为了保持身材,改善体态形象,64.4%的受访者是想预防慢性疾病,减轻疾病...

  • 从小胖到大,问题出在哪
    从小胖到大,问题出在哪

    从小胖到大,问题出在哪|科普时间肥胖症是以体内脂肪聚积过多为主要症状的营养障碍性疾病。儿童时期的肥胖,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近年来,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去年暑假期间,一对体形肥胖的夫妻领着他们的孩子小明走进了我们的诊室...

  • 考生报志愿注意!2025新增本科专业有哪些?一文了解→
    考生报志愿注意!2025新增本科专业有哪些?一文了解→

    随着各地高考成绩发布,广大考生陆续进入志愿填报阶段。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包含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增列29种新专业,进一步强化专业设置对国家战略急需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快速响应。新专业有哪些?又有哪些特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