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务工“入职年薪24万元”?别轻信!
远洋务工“入职年薪24万元”?别轻信!
建立行业准入与信用管理机制、定期发布合规中介机构名录,打消求职者顾虑
阅读提示
近年来,远洋捕捞业劳动力需求激增,随之而来的纠纷也增多。部分劳务派遣平台以高薪为诱惑进行虚假宣传,“忽悠”劳动者签订不合理就业协议。专家表示,应建立起行业准入与信用管理机制,定期发布合规中介机构名录,实施信息透明化工程。
“入职年薪24万元,包培训包就业。”看到直播间这则消息后,25岁的张伟怀揣着“出海淘金梦”,在交了2.4万元的培训费和服务费后,与辽宁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了协议。然而,张伟工作1年后仅拿到7.2万元的收入,而每日要工作14个小时。
日前,记者采访调查发现,部分劳务派遣平台以高薪为诱惑进行虚假宣传,利用信息差“忽悠”劳动者签订不合理就业协议,损害了劳动者权益。
“出海淘金梦”的高薪诱惑
2023年初,张伟在辽宁朝阳老家刷手机时看到“远洋海员,年薪24万元,零基础包培训包上船”的招聘海报。他联系到劳务派遣中介后,得知要交2.4万元的费用,参加国际认证课程。一想到未来的高薪回报,他便同意了。
在结束长达4个月的培训,又等待了3个月后,张伟被安排上船从事体力劳动。根据协议约定,张伟每个月可以领到6000元的基本工资,其他绩效工资及超产奖励会根据实际情况在年底结算。一年后,船只提前返航,他仅拿到了基本工资。
张伟告诉记者,中介起初承诺的待遇极为诱人,包括24小时海景房、免费环游世界、工作3年就能升任高级海员、年薪24万元以上等。实际上,他和11个人挤在40平方米的底舱工作,空气里全是铁锈味和汗臭味,除了吃饭睡觉,其余的时间几乎都用来工作了。
工作第2个月,张伟才知道,普通船员前期的培训费、体检费加起来才1000多元。相同职位的同事每个月能领到1.1万元的工资,而他到手只有6000元。
船长解释说:“派遣工的工资是由企业支付给劳务派遣中介,再由中介发给派遣工。”中介给出的回复则是,扣除的部分是管理费。
48岁的李志强和张伟在同一条船上工作,他在工作6个月后因身体不适,想回国就医。根据上船前双方签订的协议,船员出海一年内中途回国的,会扣除60%的工资。他翻看协议时发现,得满足“工伤病残自理”“全年无休”“完成指派工作量”“不得提前离职”“工作满一年”等8项条件才能拿到全部工资。为此,他只能坚持干满了一年。
招聘公司缺乏资质
近年来,随着远洋捕捞业劳动力需求的激增,行业面临用工难挑战,随之而来的纠纷也增多。部分劳务派遣平台刻意隐瞒船员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收取高额培训费和管理费,签订扣减薪资的“霸王条款”,而取证难度大,也让劳动者陷入维权难的境地。
工作12年的远洋船长吴斌表示,不少招聘广告都在吹嘘高薪,却不强调工作强度和难度,刻意隐瞒薪资构成的复杂性及不同岗位、不同航线、不同船型之间工资的差异,对于急于求职的劳动者来说极具迷惑性。“出海作业有特殊性,海员要能适应孤独与封闭环境,具备抗压能力应对极端天气、机械故障等突发状况。如果招募的船员在未知的情况下被‘骗’上船,极大的心理落差很容易导致各种纠纷。”吴斌说。
据悉,通过网络搜索到的众多招聘船员的公司多数为劳务派遣公司,本身并不拥有船舶,而是以中介的身份帮助求职者寻找船上工作。其中不乏没有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没有对外务工资质的“黑中介”,在直播招聘的过程中,也未依法取得并公示营业执照及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除了招聘存在虚假宣传,还存在船员的权益保障不够等问题。”大连市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律师团团长王金海表示,近几年,部分船员和雇主达成不缴纳社保的私下协议,受工伤后引发纷争的情况时有发生。更有雇主以“委托代理”名义规避用工责任,务工者被转包至多个船东,权益无从保障。
张伟在维权过程中发现,他与劳务派遣中介签订的是劳务协议而非劳动合同,公司还将工资、加班费以及各项待遇以“打包”的形式发放给他,而对于其“空头承诺”与实际工作环境的差距,张伟也没有足够证据维权。
35岁的胡剑先也遭遇了维权困境。他在一次出海作业中受伤,导致右臂骨折,计划将船舶所属公司和劳务派遣公司一同告上法庭,通过诉讼索赔。结果发现劳务派遣公司的信息是虚假的,他陷入“告无可告”的境地。
多方合力破解维权困境
2023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外派管理规定》,对海员外派机构的资质、责任与义务,违反相关管理规定应负的法律责任,以及海事管理机构应负的职责进行了进一步的明晰。今年1月,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发挥交通运输作用促进全社会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指导意见》,提出提升船员就业质量,加强船员职业的宣传和引导,推动企业加大对船员各类福利待遇保障,提升船员职业吸引力,帮助船员结合智能航运的发展趋势,开展新的职业技能转型培训。
“随着政府部门强化资质审核、加强管理,船员劳务骗局会越来越少。”辽宁省劳动人事争议研究会法律专家孟宇平说。她建议,应建立起行业准入与信用管理机制,定期发布合规中介机构名录,对中介机构实施等级评分,级别低的机构直接吊销资质,实施信息透明化工程,开发权威的招聘信息发布平台。此外,在船员培训中增加“劳务风险防范”模块,教授识别虚假合同、高额中介费陷阱等典型案例。
王金海提醒劳动者,在签订协议前一定要进行资质核查和签证甄别,通过官方网站查询企业是否列入“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名录”,拒绝“免签务工”说辞,确保持有合法工作签证。同时,增强法律意识,明白要求收取高额费用且不承诺“包退款”的中介有诈骗嫌疑,并在签署协议时确保有工作和生活条件、工资福利待遇及支付方式、协议期限和上下船安排、社会保险的缴纳、伤病亡处理、特殊情况及争议的处理等约定内容。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工人日报 记者 刘旭)
-
这种常见水果含水量很高,关键还稳血糖、不怕胖,适合全家人吃
随着夏天的到来,桃子已经开始大量上市。软软的果肉、甜甜的汁水,很多人一吃就停不下来。其实,桃子不仅好吃,营养也很不错。它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抗氧化物质,水分足热量也并不高。如今市面上的桃子品种越来越丰富,从爽脆的油桃到多汁的水蜜桃,从扁...
-
学习新语|一首诗一首歌,感受中哈深情厚谊
“中哈历来是近邻,山水相连像近亲”“中哈友谊心连心,丝绸之路永光明”“你帮我来我帮你,和平幸福永不停”……当地时间6月16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阿斯塔纳,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托卡耶夫邀请,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机场贵宾楼...
-
给飞船返回舱装上“安全气囊” 零高度逃逸新模式有啥不一样
6月1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成功组织实施12时30分,梦舟载人飞船逃逸发动机成功点火,船塔组合体在固体发动机推动下腾空而起,约20秒后达到预定高度后,返回舱与逃逸塔实现安全分离,降落伞顺利展开;12时32分,返回舱使用气囊...
-
向海图强!福建舰下水3周年 三航母同框指日可待
2022年6月17日舷号“18”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的中国海军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下水福建舰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是全球首艘采用常规动力电磁弹射技术的航空母舰。与常规航母相比,采...
-
新华图讯丨习近平乘专机离开阿斯塔纳
当地时间6月1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返回北京。记者:毕晓洋 殷博古 刘杰 李任滋...
-
微视频|携手共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视频:微视频|携手共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来源:新华社中亚大地,亚欧大陆的中心,与中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2023年初夏,习近平主席同中亚五国元首齐聚西安,出席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与会各方达成《西安宣言》,宣布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