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在武汉启幕
中新网武汉4月27日电 (马芙蓉 程家忠)“融在楚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27日下午在湖北省博物馆启幕。展览从湖北境内出土的数百万件文物中,精选出150件(套)展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珍贵文物进行集中展出。
观众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 马芙蓉 摄 湖北地处中国腹地,长江贯穿全境,是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长期以来,各民族在湖北大地你来我往,血脉相融。从湖北境内出土的文物,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物质载体。
此次展览分为“贡献大一统”“促进大融合”“维护大团结”三个单元,以时间为轴,展出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重点文物。150件(套)珍贵文物包含玉器、陶器、简牍、书画等,其中一级文物近30件(套)。
观众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 马芙蓉 摄 现场展出的石家河彩陶纺轮,是石家河文化早期最有特色的陶器之一。纺轮图案丰富多彩,有四分直线纹、漩涡纹、麻点纹、扇面纹、同心圆纹、太极图纹等,体现了黄河、长江两大文明圈的交流互动和跨区域文明的一体化发展。
昭君出塞促进了西汉与匈奴的和睦相处,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王昭君是湖北兴山人,此次展览中,主办方特意将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清代倪修梅的《昭君出塞图》选为重点展品之一,这也是该文物的首次展出。
观众参观展览。 马芙蓉 摄 亮相展区的还有高山流水画像砖,这是研究南北朝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实证;青瓷胡人骑狮插器,反映了多元文化在湖北的交融;楚庄王为嫁到随(曾)国的女子芈加所作的“楚王媵随仲芈加鼎”,是族群交融、文化交流、利益相通的见证……
此次展览由湖北省委统战部、湖北省民宗委、湖北省文旅厅共同主办,将从4月底持续至10月。(完)
-
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
新华鲜报丨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杨维汉、罗沙)法律制度如何让天更蓝、水更绿、土更净?各界高度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一步”,法典草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
-
看图学习丨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总书记这样强调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讲解和讨论后发表重要讲话。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
-
核电开闸!国常会核准10台新机组,拉动超2000亿投资,新项目花落谁家?
2025年国内核电项目审批首次开闸。据新闻联播4月27日消息,当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压实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主体责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建设和运营核电机组,持续加强...
-
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
4月2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本届论坛以“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变革发展中的文明力量”为主题,共有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和媒体机构、中外智库、跨国企业等各领域代表约300人,...
-
上海地铁遭起重机侵入,原因公布
2024年12月22日在上海市沪嘉高速-嘉闵高架联络线新建工程施工2标项目内上海绿地建筑钢结构有限公司进行匝道小箱梁吊装作业过程中一台履带起重机主臂倒伏侵入轨道交通11号线区间导致运营的轨道交通11号线一列车车头局部受损并紧急制停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
-
新华社权威快报|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亮相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4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