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专家团队转变观念、创新手术模式 胃肠肿瘤患者实现上午手术下午出院
中新网上海4月25日电 (记者 陈静)传统的胃肠肿瘤根治手术患者需要住院1周-2周;在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不少胃肠肿瘤患者接受微创手术只需在医院住48小时。记者25日采访获悉,当下,经过专家团队的不断创新,部分胃肠肿瘤患者上午入院接受微创手术,下午即可出院。
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涂小煌告诉记者,患者在院时间进一步缩短,对医生团队而言,不仅要有理念上的更新,还要有精湛的微创技术要求以及全程的精准管理。这位专家坦言,医疗团队必须有主观能动性,用心去做并积累经验,早期实践可以从身体素质较好、医从性较好,家离医院较近且较为早期的年轻胃肠肿瘤病人开始,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最终是可以实现对绝大多数择期胃肠肿瘤手术的病人实施日间手术的目标。
在采访中,这位专家表示,其实身体条件好的,没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可切除肿瘤的患者均可接受胃肠肿瘤的日间手术。但是,目前国内因为病人及医务人员的观念尚没有转变,导致有条件实施日间手术的病人较少。“有些病人觉得宁愿在医院多住点时间来观察,以确保完全康复,并不愿早出院。”他说,这需要在学术和观念上进行科普和理念推广。
涂小煌表示,开展日间手术,医生必须提升微创手术技术及围术期各种医疗措施的管理水平。他说,术后24小时即可出院的极速康复病人,若把术前检查安排在入院前,都可以进一步缩短在院时间,大幅提升医院资源利用率。
他分享了一个病例,一位40岁的女性直肠恶性肿瘤患者上午八点半进入手术室,九点手术开始,十点半手术顺利结束。回到病房后,她无需他人帮助,便能自由下地活动,还开始进行流质肠内营养,全程无需输液。下午四点半,办理出院手续后,她回家继续康复。
涂小煌强调,胃肠肿瘤日间手术模式推动了康复理念的革新。创新模式促进医疗从“治好病”向“快速康复、减少创伤”转变。该模式更加注重术前评估、营养支持、疼痛管理等全流程协作,助力患者快速康复。
在采访中,这位专家表示,不良饮食习惯、烟酒嗜好、缺乏运动,幽门螺杆菌感染、肠道疾病、炎症性肠病等都是消化道肿瘤的高危因素。家族中有胃肠癌病史者,发病风险增加2倍-3倍。他建议40岁以上、有家族史、慢性胃炎或幽门螺杆菌感染者,35岁-40岁及以上有息肉或肠癌家族史者应接受胃肠镜检查、粪便检测。(完)
-
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
新华鲜报丨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杨维汉、罗沙)法律制度如何让天更蓝、水更绿、土更净?各界高度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一步”,法典草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
-
看图学习丨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总书记这样强调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讲解和讨论后发表重要讲话。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
-
核电开闸!国常会核准10台新机组,拉动超2000亿投资,新项目花落谁家?
2025年国内核电项目审批首次开闸。据新闻联播4月27日消息,当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压实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主体责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建设和运营核电机组,持续加强...
-
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
4月2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本届论坛以“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变革发展中的文明力量”为主题,共有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和媒体机构、中外智库、跨国企业等各领域代表约300人,...
-
上海地铁遭起重机侵入,原因公布
2024年12月22日在上海市沪嘉高速-嘉闵高架联络线新建工程施工2标项目内上海绿地建筑钢结构有限公司进行匝道小箱梁吊装作业过程中一台履带起重机主臂倒伏侵入轨道交通11号线区间导致运营的轨道交通11号线一列车车头局部受损并紧急制停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
-
新华社权威快报|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亮相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4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