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年|行程万里 文韵悠长
编者按: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日子。新时代以来,每到年味渐浓之时,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深入到群众当中,问冷暖送祝福、听民声解民忧。值此辞旧迎新之际,央视网推出系列特稿,与您一起循着总书记新春足迹,感悟深厚的人民情怀。
乙巳蛇年,中华儿女迎来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新春佳节。
2025年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四,年味渐浓。这一天,正在辽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沈阳长安小区。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见到大家喜气洋洋地写春联、做绒线花、编中国结,总书记欣慰地说,“几千年形成的过节的文化传统,是凝聚中华民族、中国人、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他为大家的作品点赞,并勉励大家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春节,这一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于烟火人间讲述着“何以中国”的生动故事。
春节前夕,总书记走基层、看非遗、赏民俗……行程中饱含关于以文润城、以文兴业、以文惠民的深邃思考。
以文润城·让人们记住乡愁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农历羊年春节前,古城西安迎来了习近平总书记一行人。
2015年2月15日夜里,总书记登上西安古城墙。脚下是岁月浸润的石板路,远眺是熙熙攘攘的烟火人间,总书记殷殷叮嘱:“这是世界级的宝贝,要保护传承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千里之外的北京,朱门楹联,苍老石纹、花木扶疏……五朝古都沉淀的人文底蕴,藏在红墙青瓦里、老街胡同中。
2019年2月1日,临近春节时,总书记走进北京前门东区草厂四条胡同。在44号院的“小院议事厅”,总书记饶有兴致地参与到胡同院落提升改造恳谈会的讨论中,并关切地询问大家:“从什么时候开始改造?”“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房子多不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2019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前门东区草厂四条胡同看望慰问群众时,同市民合影。
“北京的传统文化特色在哪里?就是胡同。如果北京的胡同都消失了,都变成高楼大厦了,还怎么记得住乡愁?”总书记叮嘱,“我们搞现代化建设,既要把这个文化底蕴保留下来,又要让胡同居民过上现代生活,要把二者结合好。”
天津古文化街,同样浓缩着当地的民俗与历史。
2024年2月1日,总书记在天津古文化街考察时,一条写着“津味中国年”的横幅吸引了他的目光。总书记直言:“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韵味的城市,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
一面城墙、一个胡同、一条古街……在流淌的光阴中,庚续着文化的传承。这些“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
以文兴业·赋能高质量发展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带动产业发展的引擎。
在四川成都战旗村,有个“网红”打卡点——“乡村十八坊”。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坊内的唐昌布鞋坊,更是门庭若市。2018年2月春节前,总书记在战旗村考察时走进“精彩战旗”特色产业在线服务大厅,在这里买下了一双唐昌布鞋。
7年前的场景,手工艺人赖淑芳至今历历在目:“总书记说,在陕北插队时,老乡就做这种布鞋,穿着很舒服。我想送总书记一双布鞋,没想到他自己掏钱买了一双。”
那天,在“精彩战旗”特色产业在线服务大厅,总书记一路看,一路问,一路支招,停留时间最长。
在蓉绣坊展位,一位绣娘聚精会神飞针走线,现场演示蜀绣技法,不一会儿,颜色光亮明快的彩线就在针下汇聚成精美图案。总书记驻足端详,频频点头。
这个展位上,展陈着罗中立的名作《父亲》、仇英的《莲溪渔隐图》、以国宝熊猫为素材的多种精品绣作。总书记肯定道:“传统文化作为产业发展大有可为”,并鼓励大家在款式花样上多研发、设计,把蜀绣作为国礼送出去,让中国的传统非遗文化走向世界。
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沿街巷察看山西平遥古城风貌,走进东湖老醋坊,了解当地开展特色经营情况。
2022年1月,农历虎年春节前夕,在山西平遥古城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多家地方特色小店。在推光漆器店,小到首饰盒,大到五斗柜、屏风,总书记一件件看得仔细,还详细了解了推光漆器的制作工艺;在东湖老醋坊,他观看并亲自体验陈醋发酵打耙,称赞这“既是技术,也是学问,又是艺术”。
“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把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发扬光大、推向世界”……以文赋能企业转型、赋能乡村振兴、赋能产业发展。今日中国,唐昌布鞋成网红、蜀绣装点冠军服,各种“非遗”变身“新国潮”……在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中,各地蹚出了一条条以文兴业的新路子。
以文惠民·点亮高品质生活
每逢新春佳节,大江南北处处张灯结彩,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汇成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习近平总书记走入百姓中间,给大家拜年,与大家一起贴春联、包饺子、观看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
2014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乡)参加冬季那达慕“五畜祈福”仪式。
在内蒙古宝力根苏木(乡),总书记按照当地习俗端起银碗,用无名指蘸上鲜牛奶弹了三下,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畜兴旺,人民幸福安康。
在云南腾冲司莫拉佤族村,总书记拿起鼓棒,敲响三声佤族木鼓,祝福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在山西临汾段村,乡亲们打起威风锣鼓、扭起秧歌,一曲《风搅雪》把年味烘托得喜庆热烈。总书记热情点赞:“威风锣鼓,好威风!”
…………
源于民间,流传至今,年俗文化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各地年俗虽有不同,但文化根脉相同。总书记主张“春节期间,各地可以多举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节日更喜庆、更欢快”,“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
福建华安,舞动的“巨龙”穿梭在土楼之间,气势磅礴;云南文山多民族群众跳起民族舞蹈,分享传统美食花米饭;新疆乌鲁木齐,人们打起手鼓,跳起麦西热甫,喜迎新春……
人间烟火气,红火中国年。浓浓的年味里,铭刻着几千年的文化基因,也焕发着蓬勃的时代气息。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策 划丨蔡纯琳
编 辑丨李珊珊
视 觉丨颜妮
校 对丨李丹 鲁杨 刘禛 宋春燕 李英卓 任佳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 上一页:流感防治要点看过来 - 科普时间
- 下一页:流感别硬扛 出现这些症状千万别拖!
-
多国举办庆中秋节活动 中外宾客齐聚一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寓意着团圆、幸福的中秋活动连日来在世界多国举办,成为各国民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近日,中国驻德国使馆与多个德国友好机构共同在首都柏林举办中秋音乐交流会,来自中国和德国的多名音乐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德国民众 伊莎...
-
饼大如月盘、皮薄馅足……连苏东坡都夸的大月饼,你吃过吗?
中秋明月夜,合家团圆时。餐桌上一盘金黄诱人的月饼,是中国人中秋佳节不可或缺的传统美食。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这里出产的大月饼大如月盘,轻轻切下一块,可见皮薄馅足,松软香甜,放入口中,色泽澄黄的饼皮油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翟李强 摄 合浦...
-
“麦德姆”继续影响广西云南 南方多地高温持久北方秋凉加重
中国天气网讯 今明天(10月6日至7日),台风“麦德姆”及其环流将影响广西、云南等地,部分地区雨势强劲,需注意做好防范措施。四川盆地和华北地区等地也是降雨频繁,北方多地叠加冷空气影响,未来几天气温明显下降,公众国庆中秋假期返程请注意防雨、保暖。...
-
即将进入假期返程高峰,复杂天气将给公众出行带来哪些影响?
这个假期仿佛“捅了台风窝”!返程路上将遇上“烤验”还是“秋冻”?中国天气网讯 这个国庆假期,天气舞台格外“热闹”!秋台风接二连三,“麦德姆”今天(10月5日)下午登陆广东徐闻,第22号台风“夏浪”又在西北太平洋生成。与此同时,冷空气对北方的影响...
-
多国举行庆中秋活动 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中秋佳节之际,多国举行文艺演出、游园、文化体验活动,吸引当地民众与华人华侨共同庆祝中国传统佳节,感受中华文化魅力。10月4日至5日,一场盛大的中秋游园会活动在英国曼彻斯特举办。人们通过观看文艺表演,品尝月饼,体验书法、漆扇制作等文化活动感受...
-
广东清远星子豆沙饼,舌尖上的“月光宝石”
掰开金黄酥脆的星子豆沙饼飘散的不仅仅是豆沙的香甜更是跨越数百年的乡愁记忆这颗被列入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月光宝石”连接着全球游子的中秋情结图为星子咸蛋黄豆沙饼。 (清远连州市官方供图) 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切片星子镇位于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