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焊将”姜涛:38载传承航天焊接“毫米精神”
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六号运载火箭近日成功将天平三号A星02星送上太空。发射当天,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马公司”)的姜涛注视着电视里火箭直冲霄汉,心情平静而喜悦。
这是姜涛和团队第十四次助力长征六号升空。火箭起竖发射系统的主体焊接工作,凝结着他们的心血。
作为天马公司材料成型部有色金属焊接班班长、特级技师,姜涛在西部一干就是38年。他潜心钻研焊接技术,先后参与“长征”系列火箭焊接等众多国家级工程和国家多个重大型号装备研制,先后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在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等方面掌握的技能和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徒弟们,为公司培养了300多名优秀焊接人才。
此次发射采用的长征六号第二套起竖发射对接装置,由上千个零件组成,最小的零件只有一粒绿豆大,最高的零件有一层楼高。姜涛和团队要把这些大小不一的零件焊接成一个能够托起火箭的坚固整体。不仅如此,起竖发射系统焊接工艺还要求每一条焊缝必须经过X射线检测,做到百分之百无缺陷,无任何气孔、杂质和裂痕。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握着焊枪的手在颤抖,是师傅手把手教我如何调整电弧角度,如何送焊丝。师傅用30年经验凝练出五字口诀,‘看、听、准、短、控’。”43岁的张锦鹏是姜涛的得意弟子之一,如今,他已是天马公司特级技师、贵州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我成长的道路离不开师傅的口传心授。师傅说,呼吸会影响手臂动作的节奏与力度,焊接时必须呼吸均匀、手能持重。他的口头禅是:‘用心焊好每一道焊缝、每一个工件,自然会成为最优秀的工匠。’”张锦鹏说。
姜涛的徒弟中,获得各类荣誉的人不在少数,其中有两名全国技术能手、7名贵州省技术能手、4名遵义市技术能手、两名航天技术能手,还有一些徒弟享受国务院和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
姜涛说:“我们是焊工,更是航天人,我们身负使命。太空中的一颗颗中国卫星,凝聚着我们的汗水和报国情。”
1987年初中毕业后,17岁的姜涛按照家里安排,到工厂当了技术工人。入厂前,姜涛暗暗下了决心,“当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别给父母丢脸,不要让人瞧不起”。
初进工厂时,姜涛的师傅只带了他不到两个月便调回了上海。“我一下子变成了没有师傅带的徒弟。有的老焊工看到我凑到跟前,就随手把焊枪放下。”
姜涛变得勤快了起来。他除了给老师傅们端茶倒水,还主动把车间工作环境打扫干净。别人焊接时,他递送焊条,清理地上的焊渣。一来二去,几个老师傅都喜欢上这个勤快的徒弟,开始教他焊接技术。
为了让手握焊接达到一定的稳定性,姜涛给双手绑上沙袋,每天做6个小时的焊接钢板训练,常常累得满头大汗。苦练7个月后,他就取得了一般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取得的压力容器焊接合格证,提前成为厂里的正式工人。
工作中,姜涛最大的障碍就是理论知识不足。除了请教厂里的技术员,姜涛还让父母在出差时帮他购买电焊专业书籍,并自费订阅了一些介绍焊接技术的杂志。后来,厂里安排他脱产参加职工大学高级焊工的培训。在这一年里,姜涛如饥似渴地学习机械制图、金属材料、焊接原理等内容,提升了自己的知识水平。通过考核后,他拿到了高级焊工的职业资格证书。
“我外出学习时就暗暗发誓,将来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都总结出来,帮助年轻人进厂后掌握和学习技能。”姜涛说。
201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姜涛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国家级“姜涛技能大师工作室”。12年来,姜涛带领工作室通过技能培训、比赛等方式,帮助青年焊工提升技艺。
目前,国内能承接铝合金焊接的企业还很少,姜涛和他的班组主攻的就是铝合金焊接。“铝合金焊接熔池没有明显颜色变化,很容易被烧穿,最初我会用手一点点去感受,去控制温度,通过不断试验、训练,最终成功。”他说。
姜涛的徒弟,贵州省技术能手、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晓飞告诉记者,师傅平时一点一滴纠正他不正确的工作习惯;自己能在贵州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焊接赛项中以绝对优势斩获金牌,离不开师傅的日常指导。
“师傅在专业上追求极致。他对技术的钻研精神、对质量的苛刻要求,塑造了今天的我。他常说,要把‘做好’变成习惯,而非仅仅‘做完’。”王晓飞说。
“师傅常常对我们说,‘合格只是底线,完美才是标准。’”张锦鹏说,师傅独有的大型结构件焊接方法,能将焊接变形控制在1毫米以内,自己从他身上传承了精益求精的“毫米精神”。
这些年来,姜涛带领团队,在实践中解决了包括有色金属管道焊接内部氧化等数以百计的焊接难题,制作和发明了50多件辅助焊接的工装夹具,获得54项研究成果和专利。他还总结了自己数十年的实践经验,编写成《手工电弧焊培训教材》,无偿提供给航天科工系统同行参考使用。“有人害怕后来者超越,让自己失去独一无二的地位。我希望我的焊接技术能更好传承下去,为国家航天焊接事业作贡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桂杰来源:中国青年报
-
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
新华鲜报丨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杨维汉、罗沙)法律制度如何让天更蓝、水更绿、土更净?各界高度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一步”,法典草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
-
看图学习丨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总书记这样强调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讲解和讨论后发表重要讲话。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
-
核电开闸!国常会核准10台新机组,拉动超2000亿投资,新项目花落谁家?
2025年国内核电项目审批首次开闸。据新闻联播4月27日消息,当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压实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主体责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建设和运营核电机组,持续加强...
-
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
4月2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本届论坛以“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变革发展中的文明力量”为主题,共有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和媒体机构、中外智库、跨国企业等各领域代表约300人,...
-
上海地铁遭起重机侵入,原因公布
2024年12月22日在上海市沪嘉高速-嘉闵高架联络线新建工程施工2标项目内上海绿地建筑钢结构有限公司进行匝道小箱梁吊装作业过程中一台履带起重机主臂倒伏侵入轨道交通11号线区间导致运营的轨道交通11号线一列车车头局部受损并紧急制停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
-
新华社权威快报|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亮相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4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