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得“肝疼”,到底是哪里疼?
很多人生气的时候,常常会脱口而出:“气得我肝疼!”传统医学里也有所谓“生气伤肝”的说法。但这种“肝疼”究竟是真实的身体不适,还是一种心理上的错觉?肝真的会因为生气而感到疼痛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有趣的话题~
“肝疼”和“肝疼”不一样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首先理解一个现象,即人们对日常生活感受的描述常常会受到时代文化认知的影响,比如说古代人描述一个人皮肤好,会用“肤如凝脂”,而现代人表达同一个意思,有些人可能就会用“满脸的胶原蛋白”了。
因此,一般人平时所说的气得“肝疼”和解剖学意义上的肝脏本身的疼痛并不是一回事。
肝脏发生病变一般都会引起疼痛,比如肝炎、肝脓肿、肝癌发生时,可能会因为肿胀导致肝脏包膜张力增加,从而让病人感觉到上腹部有钝痛,同时还会伴有消化系统的其他不适症状,这些症状的发生多有一个由轻到重的过程,而且不会自行缓解,直到这种疼痛严重到足以引发人的警觉,敦促人尽快就医。
而平时人们所说的气得“肝疼”其实一般时候并不是肝脏真的出问题了,往往只是大家对定位模糊的肚子疼的经验性描述,这种肚子疼通常都发生的比较迅速,而且一旦怒气消退,症状也随之消失,不至于产生严重后果。
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Sely.H)认为当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之后,会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的变化,以唤起体内的整体防御能力,主要表现有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率和呼吸加快,血压增高、出汗、手足发凉等。此时,全身血液优先供应心、脑、肺和骨骼肌肉系统,以确保机体处于“战斗”或“逃跑”的准备阶段。此时,消化系统就有可能出现一过性的功能紊乱,比如因胃肠道的蠕动不规律而引起腹痛。
塞里的应激学说对心身医学有重要意义,此后许多应激研究都是在此基础上的修正、充实和发展的,但该学说后来也被研究者发现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该学说忽略了应激过程的心理成分。
因为应激源(比如生气、发怒)可能是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应激反应既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应激过程也受个体多种因素的影响,认知评价和个人经历都会显著地影响应激的作用过程和结果。
如果一个人原本就有“怒大伤肝”的心理预期,那么这个人就更有可能在生气时出现消化系统相关的症状,比如腹痛,而这一过程又会反过来强化他原有的“怒大伤肝”的认知,因此,他自然就很容易常常被气得“肝疼”了。
很多疾病
都与不良情绪有关
事实上很多消化系统的疾病确实都与不良情绪有关。比如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胃食管反流病、急性应激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胰腺炎等。
情绪与消化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既有生理机制的直接作用,也有心理因素的间接影响。例如,长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可能会导致消化系统的慢性炎症,而这些炎症又会进一步加重情绪问题。此外,个体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也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些人可能更容易受到情绪应激的影响,而另一些人则能够更好地调节情绪,从而减少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情绪与心血管疾病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消极情绪如愤怒、焦虑、抑郁等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收缩、炎症反应增强、氧化应激增加等[4]。
18 世纪时,医学界已经意识到生气发怒会引发心绞痛了,比如英国著名的外科医生约翰·亨特(John Hunter,1728-1793)自己就有心绞痛的问题,他也发现巨大的情绪波动会引起心绞痛的发作。
约翰·亨特是一位伟大的医生,非常善于利用一切机会观察学习疾病,当他的心绞痛发作时,他就会冲到镜子面前去仔细观察自己痛苦的表情。可他总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年,有一次他对一个死于一阵暴怒的人进行尸检之后,开玩笑地讲,自己的生命完全掌握在任何一个会在语言上激怒他的恶棍之手。孰料一语成谶,1793 年 10 月 16 日,他在圣乔治医院的会议室与人发生激烈的辩论过后,痛苦地倒下了。
这位生前为探索疾病的奥秘曾解剖过无数尸体的外科医生,死后也将自己的尸体献给了医学事业——对他的尸体解剖发现,其冠状动脉的病变已经很严重了。
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疗措施。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也逐渐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例如,认知行为疗法(CBT)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情绪,从而减轻症状。此外,一些研究表明,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也可以改善情绪状态,进而缓解消化系统的症状。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与情绪相关的不适症状如果严重到需要就医的程度,实际上是很难迅速判断出来到底是以哪个器官的病理变化为主了。因为人体对内脏疼痛的感知,经常会出现定位不太准确的情况,比如说心绞痛确实最常表现为胸痛,但也有些不太典型的病例,会让病人感觉到腹痛,如果急诊科的医生经验丰富,就会通过基本的体格检查初步判断出病人的问题可能出在心脏,如果病人和医生都不太走运的话,这类不甚典型的病例,就有导致诊断延误的风险。
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愤怒情绪
既然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如此显著,那么学会处理愤怒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生活方式医学》的建议,当愤怒的情绪出现时,最好是思考而不是仅仅做出反应,关键是要花时间思考问题,以明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愤怒,以及这种愤怒会产生其他什么影响,重点应放在寻找最佳办法上,以应对目前的处境。
人们不要被愤怒所控制,应该尽快化解愤怒情绪,处理引起愤怒的方法包括与引发愤怒的人进行积极的沟通,重点是解决问题,而非责备。
电影《教父》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不要憎恨你的敌人,那会影响你的判断力。”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电影中的情节,也适用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情绪管理。可惜老教父的大儿子没有学会这一点,他的愤怒可不只是让自己“气得肝疼”,直接中了对手的圈套,命丧于乱枪之下。
但我们都很清楚,愤怒的情绪是在大脑中产生的,让我们控制愤怒情绪的指令也只能由大脑发出。那么,用黄油做成的刀具,它还能切割黄油本身吗?就像你在生气的时候,旁边有人好心劝你别生气啦,这种劝慰会奏效吗?
可能不是那么容易。但不管怎么样,如果总是被气得“肝疼”,类似的建议,或许值得一试。
策划制作
作者丨李清晨 哈尔滨儿童医院 胸外科副主任医师
审核丨闫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 主任医师
策划丨林林
责编丨杨雅萍
审校丨徐来
-
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
新华鲜报丨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杨维汉、罗沙)法律制度如何让天更蓝、水更绿、土更净?各界高度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一步”,法典草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
-
看图学习丨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总书记这样强调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讲解和讨论后发表重要讲话。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
-
核电开闸!国常会核准10台新机组,拉动超2000亿投资,新项目花落谁家?
2025年国内核电项目审批首次开闸。据新闻联播4月27日消息,当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压实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主体责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建设和运营核电机组,持续加强...
-
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
4月2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本届论坛以“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变革发展中的文明力量”为主题,共有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和媒体机构、中外智库、跨国企业等各领域代表约300人,...
-
上海地铁遭起重机侵入,原因公布
2024年12月22日在上海市沪嘉高速-嘉闵高架联络线新建工程施工2标项目内上海绿地建筑钢结构有限公司进行匝道小箱梁吊装作业过程中一台履带起重机主臂倒伏侵入轨道交通11号线区间导致运营的轨道交通11号线一列车车头局部受损并紧急制停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
-
新华社权威快报|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亮相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4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