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眼日丨出现这些症状 是眼睛在报警!
今天(6日)
是第30个全国“爱眼日”
今年的活动主题是
关注普遍的眼健康
高度近视有多危险?
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如何防控近视?
一起了解↓↓
你的近视有多少度?
近年来
近视已成为
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
及国民健康的
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近视防治指南》:
低度近视:近视度数在50度至300度之间
中度近视:近视度数在300度至600度之间
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超过600度
许多人认为
近视可以通过
佩戴眼镜等方式进行矫正
就掉以轻心 不去专门控制
这其实会给自己的眼睛埋下更大的隐患
其中超过600度的高度近视
最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
高度近视会发展为病理性近视
诱发眼睛多种病变
高度近视
比你想象中的更危险
近视度数越高
眼球的轴长也会越大
现在医学界有一个共识
高度近视已被列为致盲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高度近视带来的四大并发症分别是:
视网膜脱落、黄斑病变、青光眼和白内障
视网膜脱落:正常的眼球形状像苹果,随着近视不断增加,患者的眼球就往外拉伸,变成提子状。高度近视时,视网膜由致密的结构变成纱网状结构,会渗进去一些水分,逐渐把视网膜扯下来,营养供应中断,视物的功能随之丧失。
△黄斑变性是黄斑病变中特定的一类
黄斑病变:黄斑含有非常密集的感光细胞,位于视网膜的正中央。高度近视时视网膜变薄,导致脉络膜无法提供营养给黄斑区,缺血缺氧会产生脉络膜新生血管,导致病变。
青光眼:医学还未证实青光眼的发病机理,但这种疾病绝大多数有眼压高、眼胀、眼疼的表现,同时视野范围会越来越窄。
白内障:对于高度近视人群来说,患白内障的年龄会提前到四五十岁。白内障发生在晶状体,晶状体浑浊遮挡光线,形成雾视。
特别提示
失明标准有两个:一是视力表检查0.05以下,另一个是视野范围小于5度。
视网膜脱落、黄斑病变、白内障这三种疾病要尽早发现、尽快治疗;
青光眼的视野丢失是不可逆的,尽快治疗可以控制视野不再丢失。
所以
高度近视可不仅仅是
眼镜片加厚这么简单的事
如果出现突然增多的
飞蚊症、闪光感、视物模糊、视野缺损等症状
要立即到眼科专科就诊
重点人群
应该怎么防控近视
青少年人群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户外活动可以促进视网膜释放多巴胺,每天两小时的活动时间,有助于抑制眼轴的增长,从而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姿势
指尖离笔尖一寸(3.3厘米),胸部离桌子一拳(6~7厘米),书本离眼一尺(33厘米),保持读写坐姿端正,不在行走、坐车或躺卧时阅读。
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建议每天电子产品使用不超过1小时,确保电视的观看距离不小于屏幕对角线距离的4倍,电脑的水平观看距离不小于50厘米,手机的观看距离不小于40厘米。
饮食与睡眠保障
合理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omega-3脂肪酸、叶黄素的食物,比如新鲜蔬果、蛋黄、深海鱼类等。这些营养素有助于延缓晶状体老化。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老年人群
避免强光和用眼过度
电子产品的蓝光刺激会引起并加重干眼。4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因为眼睛自身调节能力的下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更容易出现视疲劳的症状。
避免盲目用药 保护过度
眼药水等药物成分大多含有防腐剂,总用它刺激眼睛,会造成角膜上皮点状缺损,导致“药物性角膜炎”,损伤视力。
积极防治慢性病
尤其糖尿病最易并发白内障,要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健康饮食,戒烟限酒
吸烟会引起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增大,导致血管的损伤,加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另外尼古丁会伤害血管,让黄斑缺血缺氧;同时吸烟也被证实和白内障密切相关。
最后教给大家一个
保护视力 缓解眼疲劳的
“202020”法则
眼睛是我们看见世界的窗户,在当下电子设备泛滥、用眼负担加重的环境里,护眼是我们人人都需要加以重视的行动。发现眼部的变化与不适请一定认真对待,及时就诊;高度近视患者需定期复诊,防范不可逆的视力损伤。
(央视新闻综合科普中国、国家疾控局、北京市疾控中心等)
监制丨陆毅
制片人丨张奇斌
策划丨邵希炜
编辑丨汪泽源
视觉丨汪泽源
审校丨陈晓月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岸绿景美生态优 汾河两岸披锦绣
央广网太原7月17日消息(记者张晋鹏 温雅慧)作为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如今太原汾河已是碧水清波两岸葱茏,从曾经“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窘境,到如今成为城市的绿色“会客厅”,向到访的人们讲述着生态之变带来的生活之美。盛夏时节,已经...
-
2025强基计划再升级!@高考生 报考千万别错过这个环节
这几天,强基计划试点高校陆续进入校考阶段。强基计划,是教育部从2020年起实行的一项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目前在我国39所“双一流”高校试点,主要面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生物育种等基础学科和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相关专业招...
-
让患者有更多用药选择 抗肿瘤等领域新药研发再提速
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日前最新发布2024年《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进展年度报告》,从临床试验登记总体情况、各药物类型临床试验实施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汇总分析。去年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达4900项《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
-
体重管理就只看体重?
随着“体重管理年”活动的推进,越来越多人将体重管理付诸实践。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8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4%的受访者进行体重管理是为了保持身材,改善体态形象,64.4%的受访者是想预防慢性疾病,减轻疾病...
-
从小胖到大,问题出在哪
从小胖到大,问题出在哪|科普时间肥胖症是以体内脂肪聚积过多为主要症状的营养障碍性疾病。儿童时期的肥胖,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近年来,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去年暑假期间,一对体形肥胖的夫妻领着他们的孩子小明走进了我们的诊室...
-
考生报志愿注意!2025新增本科专业有哪些?一文了解→
随着各地高考成绩发布,广大考生陆续进入志愿填报阶段。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包含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增列29种新专业,进一步强化专业设置对国家战略急需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快速响应。新专业有哪些?又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