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习、考试代替上课”,推进“双休”政策落地难点在哪?
教育实践证明,“填鸭式”教学培育不出时代所需的创新型人才,以时间换分数的做法不适应教育变革。针对此,全国多地近期开始推进高中阶段“双休”政策。
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双休”政策初步落地,但目前仍有一些家长和学校对政策落地后的影响心存担忧。同时,一些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学校通过“以自习、考试代替上课”“学生签署自愿补课申请书”等方式变相应对“双休”。推进“双休”政策落地,难点在哪?如何有效落实“双休”政策?
落实“双休”,有人担忧
半月谈记者与多名基层教育人士交流后了解到,在中部某省教育主管部门的强力推进和动态监管下,当地学校均已按照政策要求落实双休政策。
然而,想到升学率、本科上线率等考核指标,有的县城高中负责人又变得有些担心。“如果别人都在卷,我们不卷,那等于是让自己的学生吃亏。”一名县城中学校长说,与大城市中学相比,县城中学在师资力量、教辅资源上均有明显差距,除了拼学习时长和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很难有反超机会。
一些农村地区的教师、家长则担忧起孩子的管理问题:每周末的“双休”会给在外务工的家长接送学生、照顾学生增加一定困难。在中部某县的政府网站留言板上,有高中家长留言:“我们村太偏远,从县城坐车回家特别不方便,孩子也受累。而且,家里爷爷有时候也管不住,很愁人。”
中部地区一名县城高中高三班主任石老师告诉半月谈记者,自己班里的孩子有一多半来自农村家庭,父母都在外打工,这些家庭缺少周末陪伴孩子的时间。
一些农村高中教师、家长反映,部分学生缺乏自制力,周末在家没有老师、学校的约束,除了可能影响成绩外,也难以保障学生自身安全。
人在上海务工、孩子在老家上学的潘女士说,虽然学校已经通知实行“双休”,但她仍会选择周末把孩子送去托管机构。“在那起码还有老师管着,我们两口子不在家,家里只有老人,根本管不了孩子去哪儿。”
“双休”执行遭遇“剧场效应”
中部某县教育局长介绍,按照“双休”政策当前执行标准,周末期间学生一律不允许在校,一旦被上级发现未按规定落实,校长等责任人就要面临处分甚至免职的处罚。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开始实行“双休”政策的城市,校内执行得较好,校外尚存监管空白。一些家长“校内双休、校外不休”,开始在课外补习上暗中“较劲”,“剧场效应”苗头初显。
“有钱课外一对一,没钱回家玩手机。”家在河南某市市区的陈先生告诉半月谈记者,自己的孩子目前在读高二。学校上个月刚实行“双休”,他就得知孩子班上有同学上了课外一对一辅导班。本来听说有“双休”还为孩子感到开心,但一想到别人家孩子周末开始悄悄上课外补习班,自己立刻焦虑起来。
陈先生反映,当地的高中课外一对一辅导动辄上百元一个小时,语数英主科小班教学价格稍便宜一些,但一个月也至少需要2000元。“孩子如果能考个好学校,就算贵我们也愿意花这个钱。”
半月谈记者调查还发现,有的地区“双休”政策执行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半月谈记者了解到,中部某县高中计划在周末引进线上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直播授课的方式为学生在周末安排课程并布置相应习题。还有一些学校计划通过集体采购线上教学平板的方式来进行周末补课,并已经向家长进行了意愿调查。家长除了要支付平板电脑费用外,还要支付每学期上百元的学习账号费。即便如此,仍有部分家长表示愿意为这些费用买单。
实行“双休”正当其时
虽然当前一些家长倾向于用学生的学习时间来衡量学习效果,但许多受访中学校长、教师认为,实行“双休”正当其时。在他们看来,这项政策会倒逼学校进行教学方式和培养方案改革,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给予学生更多时间,意味着给予他们更多自由度,使其有更多的选择方向和发展可能。
当然,给予周末时间的同时更要有针对性的引导,这需要家长与学校的合力。让学生考上好大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但为社会培养一个身心健康、三观正确、积极向上的人更是高中教育应有之义。实行“双休”是教育改革的关键一步,也是推动教育观念变革不可或缺的一步。
一名高中老师坦言,学校和教师并不能包揽一切,自律意识的养成对学生未来发展至关重要。长远来看,依赖学校严管、长期耗时灌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成长并非一件好事。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双休”的必要性,开始调整自身的教育预期和方式。
今年1月发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指出需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旨在构建一个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与评价内容体系,特别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学科素养及思维品质的深度考查。
受访教育工作者认为,教育改革难以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双休”的目的是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望,需要给学生、学校、家长时间和空间,更需要以此为突破口,真正带动整个教育领域的变革跃升。
半月谈记者:郑家宝 韩朝阳
(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岸绿景美生态优 汾河两岸披锦绣
央广网太原7月17日消息(记者张晋鹏 温雅慧)作为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如今太原汾河已是碧水清波两岸葱茏,从曾经“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窘境,到如今成为城市的绿色“会客厅”,向到访的人们讲述着生态之变带来的生活之美。盛夏时节,已经...
-
2025强基计划再升级!@高考生 报考千万别错过这个环节
这几天,强基计划试点高校陆续进入校考阶段。强基计划,是教育部从2020年起实行的一项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目前在我国39所“双一流”高校试点,主要面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生物育种等基础学科和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相关专业招...
-
让患者有更多用药选择 抗肿瘤等领域新药研发再提速
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日前最新发布2024年《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进展年度报告》,从临床试验登记总体情况、各药物类型临床试验实施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汇总分析。去年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达4900项《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
-
体重管理就只看体重?
随着“体重管理年”活动的推进,越来越多人将体重管理付诸实践。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8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4%的受访者进行体重管理是为了保持身材,改善体态形象,64.4%的受访者是想预防慢性疾病,减轻疾病...
-
从小胖到大,问题出在哪
从小胖到大,问题出在哪|科普时间肥胖症是以体内脂肪聚积过多为主要症状的营养障碍性疾病。儿童时期的肥胖,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近年来,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去年暑假期间,一对体形肥胖的夫妻领着他们的孩子小明走进了我们的诊室...
-
考生报志愿注意!2025新增本科专业有哪些?一文了解→
随着各地高考成绩发布,广大考生陆续进入志愿填报阶段。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包含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增列29种新专业,进一步强化专业设置对国家战略急需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快速响应。新专业有哪些?又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