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搬牛”引热议,给校园管理怎样的启示?
高星
大学生“搬牛”,你见过吗?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因“随机刷新两头‘牛’”引发热议。
据媒体报道,四川农业大学的大学生们经常将学校的几头雕塑牛搬来搬去,在校园里的各个角落,都能够看见雕塑牛的身影。
对此,四川农业大学宣传处工作人员回应称,同学们经常把牛摆出各种造型,没事就去“搬牛”,已经成为学校传统。即使是校外的人,如果进入学校,也可以参与“搬牛”。
为什么大学生“搬牛”会引发热议?这其实折射出不少人对大学人性化管理的期待。大学能允许大学生以及校外游人“随意”搬牛,把牛搬到自己想搬的地方,这不是什么大事,但体现了学校管理的“松弛感”,在把大学生“搬牛”变为学校一道美丽风景的同时,也让大学生增强了校园主人翁的自豪感。
大学生能“搬牛”,与雕塑牛的设计有关。由于雕塑牛没有固定,可以较为轻松地被几个同学一起搬走,因此,比较“皮”的大学生就可能把雕塑牛搬到宿舍楼下,甚至停车场。可搬到校园任意地方的雕塑牛,就变成了流动的风景。
但雕塑牛能不能搬动,与学校允不允许搬动,是两码事。如果校方规定,学生不能随意搬动校园雕塑,并将搬动校园雕塑列为不文明行为,那么,就算雕塑牛能搬动,学生也不敢随意搬。搬动雕塑牛的学生被发现后,还可能会被老师批评、教育。
其实,该校大学生“搬牛”,已经不是第一次上热搜、引起热议了。早在2017年,大学生“搬牛”就曾上过微博热搜。几年过去,大学生“搬牛”热度不减,表明这一活动深受大学生欢迎。这也是对校园文化的传承,从高年级学生传到刚入学的新生,每届学生的大学生活都有雕塑牛的影子。
大学生“搬牛”可谓学生与校园雕塑深层次的互动。每所大学校园里,都会有一些雕塑,但雕塑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不能搬动、也不允许学生搬动,要把雕塑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要由学校决策,再由校园管理部门执行。这所大学的雕塑牛,不固定安装,这一创意就具有开放性,让雕塑牛在校园的不同地方出现,会有不一样的艺术效果。当然,有的也可能没有什么艺术效果,学生们追求的不过是好玩、有趣。
近年来,我国大学管理学生的一些措施遭遇舆论质疑,如大学管理“高中化”、学校不允许学生在宿舍里挂窗帘、不允许大学生带手机进课堂等,这些管理措施,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即缺乏人性化,显得僵化、呆板。与这些管理措施相比,大学生可自由“搬牛”,就增加了校园生活的人性化色彩。这意味着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有更大的自主空间,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美化、装点校园。
这也是大学生“搬牛”引发热议给人的启发。大学要把校园更大程度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对校园有更强的“主人翁意识”,进而激发他们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作者是知名教育研究学者)
- 上一页: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
- 下一页:全国高校首个人工智能艺术学院成立
-
“平等”二字重千钧!民企有痛点 法律有回应 民营企业“放心干、大胆闯”
央视网消息:《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5月20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首次明确了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5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司法部副部长王振江介绍,司法部将贯彻...
-
新华图讯丨习近平出席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当地时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盛大庆典,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应邀出席庆典。这是庆典结束后,习近平同其他国家领导人一起从红场来到亚历山大花园,向无名烈士墓献花,并肃立默哀。记者:谢...
-
“把脉会诊”助力智慧田管 “数智”良方夺高产 农业焕发新活力
央视网消息:目前,已进入立夏时节,气温升高、雨水增多。南方的早稻大都分蘖,北方地区的冬小麦也在灌浆之中,万物进入快速生长期。在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正加速推进。据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情调度,截至5月6日,全省旱田农作物已播4909万亩,水田已泡田...
-
蓝莓这个地方容易滋生霉菌 吃前别忘给它“掏耳朵”
近日,话题“蓝莓肚脐眼里的霉菌”引发热议。网友:“原来蓝莓这个地方这么脏!”“难怪蓝莓通便…合着我是吃坏肚子了啊” 有人还分享了用棉签清洗蓝莓的方法,吃之前一定要记得给蓝莓“掏耳朵”。蓝莓营养丰富,被誉为“浆果之王”,同时因为它含有大量...
-
雄姿英发!中国仪仗队步入莫斯科红场
应俄罗斯国防部邀请,当地时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仪仗分队119名官兵在莫斯科参加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英姿飒爽走过红场,展现中国军人风采。...
-
习近平同普京出席签字和合作文本交换仪式
新华图讯丨习近平同普京出席签字和合作文本交换仪式当地时间5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签字和合作文本交换仪式。记者:王晔编辑:张善臣 李琰 毕晓洋 张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