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迎来青少年体质健康“开卷考”
“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20条”发布——
“家校社”迎来青少年体质健康“开卷考”
“我家孩子适合什么体育项目?”“每周孩子需要多少次体育活动?”“每次体育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强度?”近年来,随着体教融合的不断深化,体育和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儿童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增强身体素质。但在鼓励孩子们“动起来”的过程中,“孩子究竟应该怎么动”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编制的“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20条”(以下简称“20条”)正式发布,首次为儿童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提供科学健身指导类的纲领性文件。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发展指导处副处长陈石表示,“20条”的作用不仅是要帮助孩子们动起来,更要科学、有效、安全地动起来。
一份全面、可操作的健身指南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脊柱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等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且呈现低龄化趋势,超重肥胖形势严峻,脊柱健康问题日益显现,心理健康问题频发。
“这些问题都和运动不足有直接的关系。”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原所长、教授马军表示,青少年时期的健康习惯养成是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的基础,“例如,从小到大几乎没人教过我们怎么去正确地‘蹲’,但错误的蹲姿就可能给我们老年阶段膝关节损伤埋下隐患”。因此,在儿童青少年时期掌握正确的运动姿势、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将受益终身。
“与2020年相比,虽然孩子们的身体形态有所改善,但在体能方面却出现了下滑,跑得更慢、跳得更近、力量更小、耐力更差,各类身体素质问题不容忽视。”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副司长姜庆国表示,为强化青少年健身的安全性、科学性和规范性,“20条”编制团队邀请体育、教育、卫生健康等行业专家深度参与,紧紧抓住“安全性”“科学性”“权威性”“实用性”“普及性”这五项原则进行编制,内容涵盖青少年近视防控、科学减脂、体姿改善、心理健康、科学健身5大方面。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袁虹表示,“20条”不仅聚焦当前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所面临的问题与不足,还突出身体素质提升,在儿童青少年运动健身方面精确定位、精准发力,重点围绕健身方式、运动强度、运动量、运动时间等提出指南性、精简、凝练的内容。
例如,身体素质主要包括耐力、力量、速度、柔韧、平衡及灵敏素质等方面,是维持健康、提升运动能力的基础,也是体育考试关注的关键内容,“20条”对于提高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给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运动建议:如,耐力练习以有氧运动为主,穿插适量的无氧练习,每周3-5次,每次30-50分钟;力量练习应注重全身各部位肌肉均衡发展,逐渐增加训练负荷,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速度练习可以让儿童青少年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身体各部位进行快速、准确的动作,建议每周进行2-3次,每次20-30分钟等。
此外,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心理健康、睡眠不足等问题,“20条”编制了针对性强的指导建议。袁虹介绍,睡眠问题很容易被忽视,因此,在“20条”中着重强调了高质量睡眠对于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重要意义,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参加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建议睡前进行适量的拉伸和放松活动,如温和的瑜伽体式,有助于缓解一天的疲劳,“需要注意的是,睡前2-3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身体过于兴奋影响睡眠”。
值得注意的是,“20条”专门对儿童青少年运动风险筛查列出了指导性条目。
“运动风险筛查是保障运动安全的重要环节,但大众对运动风险筛查的认识还较为片面,甚至存在误区,对儿童青少年运动风险筛查的重视程度尤为不足。”袁虹强调,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其生理和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发育也不健全,无论是肌肉力量还是骨骼强度方面都相对脆弱,抗击打和防御能力相对较差,加之好奇心、求胜欲、冒险欲强,可能在体育锻炼时急于求成,使身体超负荷,从而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对此,“20条”从健康状况评估、运动能力评价、疲劳状态以及心理状态评估、特殊风险因素筛查等4个方面提出了儿童青少年运动风险筛查的指导性建议,力图尽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隐患,降低与运动相关的伤害和损伤风险,保障儿童青少年在运动中收获更多健康。
落实“科学”需要家校社联动
“‘20条’瞄准了当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炼出了重点注意事项,极具针对性。”教育部义务教育监测中心体育健康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佑发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无论校内、校外,“20条”都为引导儿童青少年培养主动健康意识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学校体育层面,“20条”中关于运动强度、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拉伸等内容,对体育老师的课堂教学“作出提醒”,“比如,有的学校为了保障运动安全,不敢上强度,孩子们上一节体育课下来不出汗、不气喘,就很难达到应有的锻炼效果”。甚至,因中小学阶段未形成运动前热身和运动后拉伸的意识,很多学生进入高校依然缺乏基础的健身知识。他建议,学校可以充分利用“20条”发布的契机开展各类体育竞赛活动,注重健身过程而非健身结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在山东省日照市新营小学的校园里,跳绳、踢毽子、篮球、足球、健美操、武术操等20余项体育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该校体育教师唐国峰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20条”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指导,“运动不是动起来就行,还要有科学的依据参照,今后我会更关注学生的心率等情况,更科学地把握好每堂课的强度,同时,适当增加趣味性的内容,引导他们更加喜欢体育,科学健身,有助于终身体育的形成”。
实际上,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保障下,目前,我国中小学生校内锻炼情况较好,但校外体育锻炼明显不足,李佑发透露,“全国仅不足三成的孩子能达到每天一小时的校外体育锻炼”。而“20条”将对学生在家庭、社区、俱乐部等场景的运动健身提供科学指导和依据,促进“校内校外各一个小时锻炼”真正落实。
在上海体育大学教授刘阳看来,“20条”真正落地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儿童青少年的主体环境在学校,要重视体教融合,推动体育、教育、卫生等多部门的协同合作。要对学校进行科普,首先让校长理解科学运动的重要性,通过校长转变观念。”此外,家庭推广方面要积极利用家校结合的部分,“例如,利用校园开放日或家长会等机会进行‘20条’的普及推广,让更多家长重视学生科学运动的具体方法,从而带动家庭养成科学锻炼气氛”。
刘阳表示,也要探索更多儿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和内容产品,利用海报、漫画、明星、动画等形式进行多途径推广。“科普是一个科学研究进行成果转化的过程,要利用多种多样的科普形式让更多儿童青少年接触到实用又有指导性的健身方法。”
光有理论指导还不够。山东体育学院国家足球学院国家篮球学院副院长杜韬表示,“20条”让孩子们的健身活动更加精准、量化,为家长和社会各界提供了基础概念,确保后续健身活动科学开展,但想让“20条”更好地影响儿童青少年,还需培养一批专业的青少年体育指导员,推动队伍职业化,“期待这个指导性文件能够进一步细化,继续对不同年龄段和能力水平的青少年制定适合的健身项目和标准。在今后的高校人才培养中,‘20条’就可以作为参考标准,帮助对口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投入青少年体育工作中”。
“我是一名体操运动员,深知盲目地进行训练容易受伤。”体操世界冠军肖若腾认为,科学的健身计划讲究循序渐进与合理的强度安排,希望更多的儿童青少年可以在“20条”和老师、专家的指导下,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得到强健的体魄,“希望像我一样的运动员能更多地进入学校,用我们的专业技能和竞技体育精神,让‘20条’更加深入人心,既为广大儿童青少年打好健身基础,也能促进各个体育项目的人才储备”。
本报北京12月23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梁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平等”二字重千钧!民企有痛点 法律有回应 民营企业“放心干、大胆闯”
央视网消息:《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5月20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首次明确了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5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司法部副部长王振江介绍,司法部将贯彻...
-
新华图讯丨习近平出席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当地时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盛大庆典,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应邀出席庆典。这是庆典结束后,习近平同其他国家领导人一起从红场来到亚历山大花园,向无名烈士墓献花,并肃立默哀。记者:谢...
-
“把脉会诊”助力智慧田管 “数智”良方夺高产 农业焕发新活力
央视网消息:目前,已进入立夏时节,气温升高、雨水增多。南方的早稻大都分蘖,北方地区的冬小麦也在灌浆之中,万物进入快速生长期。在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正加速推进。据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情调度,截至5月6日,全省旱田农作物已播4909万亩,水田已泡田...
-
蓝莓这个地方容易滋生霉菌 吃前别忘给它“掏耳朵”
近日,话题“蓝莓肚脐眼里的霉菌”引发热议。网友:“原来蓝莓这个地方这么脏!”“难怪蓝莓通便…合着我是吃坏肚子了啊” 有人还分享了用棉签清洗蓝莓的方法,吃之前一定要记得给蓝莓“掏耳朵”。蓝莓营养丰富,被誉为“浆果之王”,同时因为它含有大量...
-
雄姿英发!中国仪仗队步入莫斯科红场
应俄罗斯国防部邀请,当地时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仪仗分队119名官兵在莫斯科参加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英姿飒爽走过红场,展现中国军人风采。...
-
习近平同普京出席签字和合作文本交换仪式
新华图讯丨习近平同普京出席签字和合作文本交换仪式当地时间5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签字和合作文本交换仪式。记者:王晔编辑:张善臣 李琰 毕晓洋 张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