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造”火箭间隔逾5小时连续发射 背后不仅是速度
中新网上海8月18日电 (记者 郑莹莹 马帅莎)人们一觉醒来,“上海造”火箭已成功连续两次赴太空,两次相隔仅5小时20分。
北京时间8月17日22时1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9组卫星发射升空。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简称:八院)抓总研制。
而就在同一天的16时55分,八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护送”了试验二十八号B星02星。这两次发射时间间隔仅5个多小时。
八院地处上海。八院抓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简称:长征火箭)已实现243次飞行。这些年,“上海造”长征火箭走过37载岁月,迎来持续升级。
1988年9月7日,八院首次抓总研制的长征四号甲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国家。这是“上海造”长征火箭的起步。
2018年10月25日,八院抓总研制的“第100发”——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从1到100,“上海造”火箭历时30年。
2023年10月24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这是八院抓总研制的“第200发”。第二个100,“上海造”火箭仅用时5年。这背后,离不开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土壤”。
“上海造”火箭的变化不仅是发射次数的增长,还有技术的持续创新。这些年,从常温运载火箭到新一代低温无毒无污染的高性能运载火箭,从“光杆”构型的单芯级火箭到固液捆绑的混合动力火箭,“上海造”长征火箭不断升级。
比如,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就是新一代固液捆绑中型运载火箭,可满足单星,多星串联、并联、堆叠、壁挂、搭载等多样化密集发射需求,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6.5吨(轨道高度500公里)。
此外,伴随中国商业航天的崛起,“上海造”火箭还在商业航天领域不断探索。2024年11月30日22时25分,八院抓总研制的中国首型4米级运载火箭——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完)
-
8岁少年暑假出行方式“曝光”,有点意思
最近,杭州“高铁少年”王慕清又有新动作。四天时间里,他坐了六趟高铁,串联起八座高铁站,亲身体验列车技术细节,甚至用硬币测试隧道风压。这趟“急行军旅行”不仅是玩乐,更是一次深入的科学探究。为啥要这么密集地坐高铁?王慕清今年8岁,是杭州市采...
-
看见美丽中国丨三江源20年蜕变:千湖归来 “中华水塔”焕新生
二十年前在浙江安吉余村,一粒思想的种子破土而生——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两山论”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
-
“羊都不吃”的羽衣甘蓝爆火:当健康焦虑正中资本下怀
羽衣甘蓝正带着“健康”的铭牌成为食品市场新贵。两年前批发价0.8元/斤无人问津,如今3.5元/斤还供不应求。喜茶“夺冠纤体瓶”新上市,单月就消耗掉10万斤羽衣甘蓝,瑞幸羽衣轻体果蔬茶上线两周就狂卖1120万杯。是名副其实还是徒有虚名?在我们再次心安理得...
-
和总书记面对面 - 青山常在路更长
一场雨后,浙江安吉余村绿意浸染、蝉鸣悠扬。穿过山清水秀的村口,沿着村主干道往里走,“春林山庄”的招牌赫然醒目。五年前,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余村,走进这一全村最早的农家乐“春林山庄”。山庄主人潘春林热情将总书记迎进院内,向总书记介...
-
8月新规,一起来看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8月新规,一起来看规范网信部门行政处罚行为;整合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持续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保护水平……8月一批新规将施行,一起来看!记者:齐琪海报制作:贾稀荃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
国家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用“关怀温度”提升“幸福指数”
央视网消息: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对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