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小学数学期末考卷是操之过急还是传递教育改革信号
这些天,深圳市南山区一份小学期末试卷被称为“难出天际”,“席卷”了各种热搜榜,从网传的各种截图可以看到,试卷共36道题,整整6页A4纸。
这张试卷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首先是因为试卷试题所呈现出来的样子。不少家长反映,一张数学试卷一眼看过去是满篇的成语古文、诗词歌赋,全然没有了自己印象中数学题该有的模样。
继深圳市南山区之后,又有家长晒出了一份初中数学期末考试的试题:“曹操在《短歌行》中用______,______表达自己对天体间万有引力的感叹。”
不少家长质疑,数学题为何非要加入诗词歌赋,这般操作是不是故意加大难度、刁难学生,纯属“没苦硬吃”?
随着事件不断发酵,一周多过去了,讨论热度依旧不减。最初的激动情绪逐渐平复,理性冷静的声音开始涌现。
其实,参与讨论的家长中有不少对这样的试题持支持态度。有家长认为,这种学科交叉的试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有一些专家在媒体上表示,学科交叉考查是未来教育的重点方向。
从2022年9月秋季学期起,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正式实施,与旧课标相比,新课标提出了“跨学科”概念,“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等。
被誉为“难出天际”的考题的确契合了新课标的精神,体现出了“跨学科”“综合化”等特征。一位基层学校的校长在看到这份试卷时兴奋地在朋友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这位校长说:“这个试题的题型方向代表了新课改的方向,以后的命题就是这种情景化、综合性及生活应用。”
与此同时,这样的试题或许还传递了更多教育改革的方向和信号。
近几年,我国出台的多项基础教育改革措施,都致力于改变死记硬背的知识学习方式,将“记住知识”转变为“运用知识”。于是,不少地方、不少学校在考试中尝试让学生在新的情境中,使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以小学数学为例,要求学生不仅拥有计算、推理等关键能力,还要有很强的信息提取、理解和整合能力,在此基础上能够做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但是,符合了新课标精神、顺应了改革方向的试题就一定是好试题吗?
不一定。
教育改革最忌讳的就是“一刀切”和“坐火箭”式的激进推进。
当考试题目向“情景化”“跨学科”“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迈进时,也要考虑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现状,同时要考虑不同年龄孩子的知识认知水平。
一位深圳的家长表示,南山是深圳教育水平较高的区域,教育改革也较为领先。在教育发达地区尝试变革都会让学生家长感到明显的不适应,更何况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的地区。
再有,不同年龄孩子的知识认知水平也不容忽视。让孩子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真实的情境中必然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这个时候就要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了,否则,题目出得再好、再巧妙,孩子们根本没有阅读到,也无法获得应有的效果。
基础教育领域一直有一个争论,到底应该是“学什么所以考什么”,还是“考什么所以学什么”。这似乎是一个难以简单定论的问题。
但是,教育问题绝非“鸡生蛋还是蛋生鸡”那般混沌难辨,教育有着清晰且不应颠倒的先后顺序。它始于知识的传授,成于能力的培养,考试只是检验这一过程的阶段性标尺,其存在是为了衡量学习成果,而非本末倒置地主导学习方向。
在我国,考试“指挥棒”对教学过程的指导作用很强大。一度,“考什么所以学什么”几乎成了教学一线的实际参考,这样做不仅造成学生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制造了学生和家长的焦虑,更不利于学生打开视野,培养创新型人才。
目前,我国已经取消了高考的考试大纲,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也已取消。其目的就是让教学回归知识掌握的规律,鼓励实验与实践,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
当然,这对考试提出了更高要求。至此,问题形成了顺序合理的闭环。教育改革推动考试变革,考试变革又反向作用于教学实践,而教学实践的调整最终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改革从来都不会一蹴而就,教育改革尤其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孩子的成长并不是简单的加减法,对每一个知识点掌握的背后,还有孩子的好奇心、自信心、能力的培养、态度的形成等,润物细无声从来都是教育最好的方法,教育的改变要靠每一个课堂点滴变化的叠加以及在每一次作业、每一套试卷中的逐步渗透。
樊未晨来源:中国青年报
-
吉林大学,太宝藏了吧!白山巍巍,松水汤汤。在北国春城长春,屹立着一所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高等学府。她历经近八十载风雨洗礼,谱写出一部服务国需、励志图强的奋斗史。走进她,你会听见历史的回响,触摸创新的脉搏,更能与无数心怀热望的同行者相遇。她便是始建于1946年,东北...
-
2025全国秋冬进程:华北“跑步”入冬 你那儿秋天“缩水”了吗?中国天气网讯 “前天短袖、昨天薄外套、今天羽绒服……”这个画面或许是今年秋冬天不少人经历的“换季快闪”的真实写照。华北秋季“闪现”、“跑步”入冬,江南则秋老虎不退、入秋姗姗来迟,最近我国多地季节转换节奏不同寻常。中国天气网推出2025年秋冬...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南昌看“微笑天使”!“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晚清词人薛时雨曾在《临江仙·大风雨过马当山》中以此描写“江豚吐水”的生动场景图为南昌“江豚湾”,母豚与幼豚结伴出游。 余会功 摄江豚是我国长江流域目前唯一的水生哺乳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头部浑圆、体型流畅、嘴...
-
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水稀少 明起冷空气影响北方局地降温8℃以上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10月24日)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水稀少,青藏高原东部还将有明显雨雪,四川、陕西等地阴雨在线。明天开始,又将有一股冷空气影响北方,华北、东北、黄淮等地将有4℃至6℃降温,局地降幅可达8℃以上,北方最高气温会在波动中维持偏低状态。青藏...
-
徐州推出“公安护航+”20项措施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公安动能”10月24日,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公安护航+”20项措施》。该措施涵盖产业转型升级、护企助企安商、文旅市场繁荣、中心城市建设、普惠便捷服务、民生福祉关切共6个方面,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把公安职能优势...
-
不必谈拉尼娜而色变!超前的冷和拉尼娜 与冷冬并没有必然联系很多人觉得今年北方的秋季很短,主要是因为秋雨多,秋高气爽的日子少,而且冷得提前,冬季进程快速推进,华北多地秋季长度只有1个月左右。像河北石家庄,今年9月中旬入秋,10月中旬入冬,再加上时不时下雨,秋季只有一个月出头的时间,秋高气爽的体验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