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幢小楼是复旦新生“第一课”,在这里品尝“真理的味道”|校馆弦歌
编者按:
正值大学开学季。
立德树人,启智润心。高校承担着引导青年一代学子坚定报国信念、树立文化自信、涵养优秀人格的重要使命。大学里的博物馆、校史馆、老建筑,承载厚重的校史,蕴含人文的光辉,也如同一个个精神航标,为一届届新生锚定青春的航向。
文汇报今起推出“校馆弦歌”系列报道,展示沪上高校在引导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汲取文化力量、弘扬科学精神等方面的新举措、新思考、新作为。
9月的复旦大学校园,秋意渐起,天气仍然炎热。位于国福路51号的《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以下简称“宣言馆”)迎来了一批批朝气蓬勃的新生。记者采访这一天,恰遇150名复旦生科院的新生分批参观学习。这里,是许多复旦新生的“开学第一课”,也是他们触摸学校红色血脉的“第一扇窗”。
“甜极了!”百年前,陈望道先生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蘸墨汁,从此有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百年后,在他曾居住过的米黄色小楼里,当初的无心之言,正通过一群90后、00后的讲述,点亮新一代学子的信仰之光。
2020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勉励他们“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这八个字,如今是宣言馆内最醒目的精神坐标。
并非高高在上,红色文化就在身边
“在复旦,红色文化是滋养学子成长的土壤。”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指导教师周晔说。每一届新生就像一颗颗新的种子,一落地,便被这片“因红色而起,因红色而兴”的沃土滋养。
这片红色沃土的源头可追溯至陈望道老校长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时刻。他一字一句翻译出的第一个完整中译本,不仅点燃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星星之火,也为复旦大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传统注入了精神内核。正如那句“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份“信仰之源”贯穿了整个宣言馆。
作为新生的“第一课”,在复旦,很多师生都参观过宣言馆。在这里,大家听到的不是干巴巴的理论宣讲,而是瞻仰一件件有生命的展品,聆听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在润物细无声中触摸历史的脉搏。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2025级直博生罗熠晨说,自己在参加新生入学教育、第一次参观宣言馆时,就被里面的故事吸引了。在这里,陈望道老校长不再是遥远的名字,而是“可亲可感”“爱生如子”的身边人。
在宣言馆二楼的“望道书房”,陈列着一份陈望道亲笔批改的学生成绩单(复制品),分数多在七八十分,引得同学们笑称“复旦绩点3.3早有传统”。而在宣言馆三楼“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展厅,还有一份在开馆后由其子女捐赠的遗嘱(复制品)。因为身体原因,陈望道的字迹已颤抖模糊,却仍在嘱托他的儿子和儿媳“争取早日加入共产党,为党工作”。
红色文化的传承,需要透过具体的人。宣言馆自2018年开馆伊始,便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队,由队员承担讲解工作,与宣言馆“相生相成”。服务队取名“星火”,寓意队员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每个人都是传递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火种。因为“星火”队,宣言馆真正成为了“永远不下课的课堂”与“永远打开的教科书”。对队员本身来说,也因为加入“星火”队,实现了“育人育己”。
“星火”传承里,照亮未来人生
两年前,当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现任“星火”队副队长张雨馨第一次讲解时,内心非常忐忑。刚开始,讲解词是需要反复背诵的,陈望道先生也只是一个历史名字。慢慢地,一些奇妙的变化发生了。她发现,自己会揣摩老校长的心境,会因参观者突发奇想的提问而广泛查阅资料。讲解不再需要背词,就像跟朋友聊天,还有了自己独特的幽默风格。
“我不再是一个局外人,而是和这段历史、这份精神绑定在一起了。”张雨馨说,在“星火”队,每个志愿者的讲解风格、侧重点都不同,遇到的观众提问也不一样。大家都用自己的体验,将历史转化为真实可感的温度。
此外,这群年轻人们还用属于Z世代的奇思妙想,不断创新传播形式。电影《望道》上映时,他们推出“电影党课”;“剧本杀”成为社交新宠时,团队便开发出“红色剧本杀”,用沉浸式体验让参与者“穿越”回风云激荡的年代。“这份陈望道校长当年设计的‘贺年卡’,就是我们的重要资料。”张雨馨指着展馆中的展品介绍。
在复旦,不少“星火”队队员毕业后,选择留校成为思政课教师,或扎根基层做选调生,将曾在馆内讲述的故事,变成付诸一生的事业选择。
今年5月,复旦大学迎来百廿华诞。宣言馆外再添文化新地标:复旦源。以校园内相辉堂草坪为中心,包括校史馆、科技成果馆、博物馆、艺术馆、校友馆、特藏档案馆在内的“一源六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参观。复旦源既是复旦早期成片教育历史文化建筑群与遗存区、今日复旦邯郸校区的源头,更是复旦精神的溯源地。“复旦的红色文化精神,是和学校深厚的学科底蕴相结合的。”周晔说。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文汇报 李相如
-
吉林大学,太宝藏了吧!白山巍巍,松水汤汤。在北国春城长春,屹立着一所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高等学府。她历经近八十载风雨洗礼,谱写出一部服务国需、励志图强的奋斗史。走进她,你会听见历史的回响,触摸创新的脉搏,更能与无数心怀热望的同行者相遇。她便是始建于1946年,东北...
-
2025全国秋冬进程:华北“跑步”入冬 你那儿秋天“缩水”了吗?中国天气网讯 “前天短袖、昨天薄外套、今天羽绒服……”这个画面或许是今年秋冬天不少人经历的“换季快闪”的真实写照。华北秋季“闪现”、“跑步”入冬,江南则秋老虎不退、入秋姗姗来迟,最近我国多地季节转换节奏不同寻常。中国天气网推出2025年秋冬...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南昌看“微笑天使”!“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晚清词人薛时雨曾在《临江仙·大风雨过马当山》中以此描写“江豚吐水”的生动场景图为南昌“江豚湾”,母豚与幼豚结伴出游。 余会功 摄江豚是我国长江流域目前唯一的水生哺乳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头部浑圆、体型流畅、嘴...
-
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水稀少 明起冷空气影响北方局地降温8℃以上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10月24日)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水稀少,青藏高原东部还将有明显雨雪,四川、陕西等地阴雨在线。明天开始,又将有一股冷空气影响北方,华北、东北、黄淮等地将有4℃至6℃降温,局地降幅可达8℃以上,北方最高气温会在波动中维持偏低状态。青藏...
-
徐州推出“公安护航+”20项措施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公安动能”10月24日,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公安护航+”20项措施》。该措施涵盖产业转型升级、护企助企安商、文旅市场繁荣、中心城市建设、普惠便捷服务、民生福祉关切共6个方面,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把公安职能优势...
-
不必谈拉尼娜而色变!超前的冷和拉尼娜 与冷冬并没有必然联系很多人觉得今年北方的秋季很短,主要是因为秋雨多,秋高气爽的日子少,而且冷得提前,冬季进程快速推进,华北多地秋季长度只有1个月左右。像河北石家庄,今年9月中旬入秋,10月中旬入冬,再加上时不时下雨,秋季只有一个月出头的时间,秋高气爽的体验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