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脂”识点:减肥该怎么喝牛奶?- 科学减重一起来
若想科学减重,除了运动,饮食管理同样重要,合理的营养供给不可或缺。奶及奶制品营养丰富,容易被消化吸收,能为人体提供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以及钙等多种营养素。其中,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约为3%。脂肪含量为3%~4%,且这些脂肪以微脂肪球的形式存在,更利于人体消化吸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年人每日应摄入奶及奶制品300~500克。因此,牛奶是人体优质蛋白和钙的重要来源,对健康体重管理有诸多益处。
那么,如何正确地喝牛奶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该选全脂还是脱脂?热牛奶的奶皮要不要去掉?这些看似日常的选择,背后藏着不少健康学问。此外,近期农业农村部出台新规,要求常温奶禁用复原乳,这一政策让我们手中的牛奶“纯度”更有保障。因此,是时候更新一下我们的牛奶知识了,关于牛奶脂肪的真相,本文或许会给你带来惊喜。
01
我要减肥,是不是不应该
喝全脂牛奶?
全脂、低脂、脱脂牛奶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相近,其差别主要体现在脂肪含量上。全脂牛奶的脂肪含量约为低脂牛奶的两倍,而脱脂牛奶中几乎不含脂肪。
需要注意的是,在牛奶脱脂过程中,除了脂肪含量被降低外,那些溶解在脂肪中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等)的含量也会随之减少。因此,对于超重或肥胖人群,可以优先选择低脂牛奶或脱脂牛奶,减少脂肪摄入;而对于无乳糖不耐受、体重也在正常范围的人群,建议选择全脂牛奶,以便获取更全面的脂溶性维生素。
02
热牛奶的奶皮要不要去掉?
牛奶加热后放凉,表面常会形成一层奶皮,它的主要成分为脂肪。很多人为了避免长胖,会选择将奶皮去掉,但这种做法并不推荐——因为去掉奶皮的同时,尽管减少了脂肪摄入,但也会损失溶解在脂肪中的脂溶性维生素。因此,除非有严格的低脂饮食要求(如医生明确建议),否则一般不建议刻意去除奶皮。
03
减肥人士如何挑选到健康的牛奶?
挑选牛奶时,关键要看食品标签的“配料表”,不同类型的乳制品,配料表有明显的差异。
鲜牛奶/纯牛奶:配料表中仅标注“生牛乳”,无其他添加成分,营养更纯粹,是减肥人士的首选。
调制乳:配料表以“生牛乳”开头,但后面会标注其他食品添加剂(如糖、增稠剂等),需注意额外添加成分的含量。
含乳饮料:配料表中排第一位的是“水”,第二位通常是“糖”,第三位才是“牛奶”或“奶粉”,其牛奶含量较低,且含糖量较高,减肥期间需谨慎选择。
因此,当您下次站在乳制品货架前时,您可以更从容地做出选择:如果没有特殊的饮食要求,且正在进行健康体重管理,一杯香醇的全脂牛奶或许是比脱脂奶更明智的选择——它能提供更丰富的营养,帮助你向健康目标再迈进一步。同时,别忘了农业农村部新规带来的利好:选择标签上明确标注“生牛乳”的常温奶,品质更有保障。
从今天开始,试着接纳牛奶的天然脂肪,享受它带来的完整风味与营养吧!
文案:魏鑫瑶
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 陈伟
策划:王宁
编辑:魏鑫瑶
(来源: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
老师的秘密大公开!这些隐藏技能上过学的都懂……
文案/策划:周薇 赵裕洁设计:许昭琳 胡婉颖审校:魏园责编:宋方灿(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
租房如何更省心?这份手册来帮您
编者按:当前,租房已成为许多新市民、青年人在异乡奋斗、安居落脚的重要途径。9月15日,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住房租赁领域的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正式实施,直击“乱收费”“假房源”“甲醛房”等行业痛点,为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筑牢法治根基,助...
-
生动讲解、互动体验、动画宣传……开学第一课 让安全进校园
过去一周,全国中小学校陆续开学。警方联合相关部门一同走进学校,以“校园安全”为主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生动讲解、互动体验,为师生送上了实用的安全知识。上海警方今年通过进校宣讲、线上课堂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开学第一课”交通安全...
-
焦点访谈|“十四五”时期,这份卫生健康领域答卷写满民生温度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健康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一个家庭幸福美满的底色,是人民群众最具普遍意义的美好生活需要。“十四五”时期,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引下,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预...
-
一天中最该刷牙的时刻,偷懒的人危险了!现在知道还不晚
在口腔健康知识的海洋里,有一句简单却至关重要的“真理”,那就是“早晚刷牙,不长蛀牙”。别小瞧了这短短几个字,它可是守护我们口腔健康的“金科玉律”!无论是咱们小时候父母在耳边的叮嘱,还是成为父母以后对孩子的念叨,这几个字的出现频率都极高...
-
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打耳洞后会长这种肉疙瘩啊?
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打耳洞后会长这种肉疙瘩啊???打过耳洞的人一定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的人打完耳洞后,耳朵上会突然冒出个“肉疙瘩”,严重得连耳洞都“保不住”?其实,这种情况并不是所有打完耳洞的人都会“中招”。那如果不幸打完耳洞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