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炮、一首歌、一道令,回望抗美援朝

2025年10月26日 来源: 点击:

中新网10月25日电(记者 刁炜)75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而今硝烟虽已远去,但有些声音依旧铿锵,有些印记依然深刻。如果我们重温那场立国之战,或许可借助三把特殊的“钥匙”:一门静默展陈的火炮、一首传唱至今的战歌、一道朴实无华的命令。

一门上甘岭功勋炮的故事

多年来,西方总是将志愿军的胜利,污名化地简单归因于所谓“人海战术”。

然而,这一谬论不仅忽视了现代战争的高度复杂性,更无法解释在装备悬殊的情况下,志愿军为何能以远低于对手的伤亡,与朝方共同取得歼敌109万人的战果。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灵活创新战略战术,历来是人民军队的制胜法宝之一。

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猛烈精准的炮火令敌胆寒。一名美军上尉惊恐地说,“中国军队的炮火像下雨一样,每秒钟1发,可怕极了,我们根本没有藏身之处。”

而实际上,当时志愿军身管火炮数量仅为敌方三分之一,大口径火炮更是稀缺。但通过机动部署、集中使用,志愿军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负一层展厅,陈列着一门美制M1式155毫米榴弹炮。

  上甘岭作战期间,志愿军炮兵某团5连运用该炮,全纵深实施机动和火力支援,总是在敌人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发起火力急袭。

最终,5连用这门功勋炮先后击溃美军10余次集团进攻,击毁敌105毫米以上口径榴弹炮48门、迫击炮3门、坦克7辆及弹药库10座,全连荣立一等功。

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

当年的朝鲜战场对敌我双方来讲,不仅是钢铁、智慧的碰撞,更是信仰、意志的较量。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这首《英雄赞歌》之所以能穿越时空,正因为它唱响的是志愿军不畏艰险、无惧强敌的英雄主义和战斗精神。

血战长津湖之际,零下三四十度极寒条件下,志愿军涌现出多个“冰雕连”,数百名指战员宁可全部战死、冻死,也绝不后退一步。

只有铁的纪律,才能锻造无坚不摧的铁军。抗美援朝期间,像这样震撼人心的战例和英模还有很多——

从“人在阵地在”的松骨峰战斗到“钢铁在燃烧”的铁原阻击战,从缺粮断水的上甘岭坑道到“打不断、炸不烂、冲不垮”的钢铁运输线,从黄继光扑向枪眼的纵身一跃到邱少云在烈火中的岿然不动……

“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只手擎。”这种被对手称作“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源于守护家国的坚定信念,源于捍卫和平的崇高理想,并最终化作压倒一切敌人的磅礴力量。

而这力量,不仅凝聚为志愿军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正义底色,更铸就了“最可爱的人”的不朽丰碑。

一道与打仗“无关”的命令

1951年1月19日,毛泽东主席向志愿军下达指示:“中国同志必须将朝鲜的事情看作自己的事情一样,教育指挥员战斗员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朝鲜人民的一针一线。”

从此,“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成为志愿军上下广为人知的口号。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特别强调出国作战“纪律问题更重要”,志愿军政治部也制定下发一系列遵纪爱民《公约》和《守则》,深入开展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教育。

志愿军老战士回忆,朝鲜盛产苹果,到了成熟的季节,漫山遍野都是香喷喷的苹果,“但部队有纪律,就是不能摘。纪律是红线,碰不得!”

正是这些行为准则,培塑了跳入冰窟勇救朝鲜儿童而牺牲的罗盛教,从烈火中抢救出8名朝鲜妇女、献出年轻生命的吕玉久、张明禄。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志愿军在紧张的战备和训练间隙,还组织、投入大量兵力,积极帮助朝鲜人民恢复重建。

资料显示,志愿军在朝鲜8年间,共帮助当地人民修建公共场所881座、民房45412间,恢复和新建大小桥梁4263座,修建堤坝4096条,修建大小水渠2295条,运输粮食物资6.3万多吨。

1958年全面完成撤军之际,志愿军又将各种设备全部无偿移交给朝方,彰显了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回望历史,我们重新谈及功勋炮、英雄歌、爱民令,不仅是缅怀与追思,更是为了懂得和铭记: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一个曾落后挨打、饱受外侮的民族真正站立起来,并从此势不可挡地走向伟大复兴。(完)

相关文章
  • 吉林大学,太宝藏了吧!
    吉林大学,太宝藏了吧!

    白山巍巍,松水汤汤。在北国春城长春,屹立着一所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高等学府。她历经近八十载风雨洗礼,谱写出一部服务国需、励志图强的奋斗史。走进她,你会听见历史的回响,触摸创新的脉搏,更能与无数心怀热望的同行者相遇。她便是始建于1946年,东北...

  • 2025全国秋冬进程:华北“跑步”入冬 你那儿秋天“缩水”了吗?
    2025全国秋冬进程:华北“跑步”入冬 你那儿秋天“缩水”了吗?

    中国天气网讯 “前天短袖、昨天薄外套、今天羽绒服……”这个画面或许是今年秋冬天不少人经历的“换季快闪”的真实写照。华北秋季“闪现”、“跑步”入冬,江南则秋老虎不退、入秋姗姗来迟,最近我国多地季节转换节奏不同寻常。中国天气网推出2025年秋冬...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南昌看“微笑天使”!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南昌看“微笑天使”!

    “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晚清词人薛时雨曾在《临江仙·大风雨过马当山》中以此描写“江豚吐水”的生动场景图为南昌“江豚湾”,母豚与幼豚结伴出游。 余会功 摄江豚是我国长江流域目前唯一的水生哺乳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头部浑圆、体型流畅、嘴...

  • 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水稀少 明起冷空气影响北方局地降温8℃以上
    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水稀少 明起冷空气影响北方局地降温8℃以上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10月24日)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水稀少,青藏高原东部还将有明显雨雪,四川、陕西等地阴雨在线。明天开始,又将有一股冷空气影响北方,华北、东北、黄淮等地将有4℃至6℃降温,局地降幅可达8℃以上,北方最高气温会在波动中维持偏低状态。青藏...

  • 徐州推出“公安护航+”20项措施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公安动能”
    徐州推出“公安护航+”20项措施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公安动能”

    10月24日,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公安护航+”20项措施》。该措施涵盖产业转型升级、护企助企安商、文旅市场繁荣、中心城市建设、普惠便捷服务、民生福祉关切共6个方面,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把公安职能优势...

  • 不必谈拉尼娜而色变!超前的冷和拉尼娜 与冷冬并没有必然联系
    不必谈拉尼娜而色变!超前的冷和拉尼娜 与冷冬并没有必然联系

    很多人觉得今年北方的秋季很短,主要是因为秋雨多,秋高气爽的日子少,而且冷得提前,冬季进程快速推进,华北多地秋季长度只有1个月左右。像河北石家庄,今年9月中旬入秋,10月中旬入冬,再加上时不时下雨,秋季只有一个月出头的时间,秋高气爽的体验也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