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三五万亿元,细算水利投资账

2025年02月11日 来源: 点击:

二〇二四年我国水利建设投资创新高

一点三五万亿元,细算水利投资账(经济新方位)

2024年,我国水利建设投资创历史新高,实施水利工程项目46967个,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3529亿元、同比增长12.8%。

水利工程,特别是重大水利工程具有吸纳投资大、产业链条长、创造就业机会多等特点,可以有效带动经济增长。

水利投资如何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近日,记者到几座重大水利工程采访,细算数据背后的投资账。

投资如何落地?

两手发力,尽可能多地形成实物量

钱塘江源头马金溪,85.5米的大坝起于江中,24公里长的输水隧洞在群山间贯通,历时3年建设,浙江开化水库具备下闸蓄水验收条件。

从开挖第一铲土到基本完工,投资计划有序执行,资金及时拨付,确保了工程尽可能形成更多实物量。

“工程初设总投资45.54亿元,目前完成投资44.79亿元,占比超98%,其中2024年实际完成投资8.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南水北调(开化)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兼商务管理部主任李玉介绍。

投资如何落地?“资金跟着项目走。”李玉介绍,年度投资计划分解到月,项目建设动态管理,一旦发现进度滞后,采取新增工作面、调整施工组织等措施,推进投资计划有序实施。

“在资金拨付上,我们采取信息化手段,建立实时短信提醒网络会签机制,信息公开透明,沟通及时有效,工程验收合格后,资金及时拨付给施工单位。”李玉介绍。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钱从哪来?政府之手有力。“来自政府的投资有35.4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1.5亿元,浙江省级专项资金15.9亿元、国债资金8亿元。”开化水库建设中心党组副书记、主任张伟介绍。

机制创新,撬动社会资本,市场之手发力。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社会资本方,组成联营体,以特许经营模式参与工程建设管理。浙江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社会资本前期投建、中期运管和后期退出,既能发挥社会资本在管理和技术上的优势,又能减轻政府负担和降低债务风险。

优化金融服务、提供贷款利率优惠……银行融资助一臂之力。“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我们通过招标比选,获得银行暂定6.6亿元的贷款额度,贷款期限28年。”张伟说。

财政资金、金融信贷、社会资本共同发力的水利投融资新格局基本形成,推动水利投资加力。水利部规划计划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以来,水利部门抓好财政资金落实,全力推进增发国债水利项目实施,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同时,争取更多金融支持,落实贷款额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股权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实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第一单上市。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一系列举措,持续拓宽投融资渠道。

如何带动产业链循环畅通?

水利工程建设新需求催生新供给,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

南粤大地,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进度条”不断刷新。施工D4标管道施工现场,起重机铁臂起落,精准“抓”起管道,缓缓移至预定位置。

作为广东历史上引水流量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建设条件最复杂、总投资最高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大块头”动起来,有力带动上下游产业链。

“工程需要传统建筑材料水泥300万吨、钢材110万吨、砂石1130万立方米,有力带动上游企业生产。”广东粤海粤西供水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建喜介绍。

新需求催生新供给。“工程对管道的预应力钢丝母材有特殊需求,这种钢丝母材要严格控制氢、氧、氮含量。大规模应用,带动了特种钢材生产工艺提升。”杨建喜介绍。

穿越云开大山,下穿铁路、公路、河流100多处,开凿长距离隧洞,是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特点。“工程建设带动盾构机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生产制造。”杨建喜说,针对不同地质特点,工程将采用敞开式硬岩掘进机、双护盾硬岩掘进机、泥水平衡盾构和土压平衡盾构等4种类型设备,设备配备智能掘进系统、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大型制冷设备等,进一步带动了工程设计、智能信息化设计等企业发展,设备制造金额约17亿元。

重大水利工程有效盘活存量,带来增量。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全长164.8公里,总投资约440亿元。“工程建设所需的塔吊、汽车吊、混凝土罐车、自卸汽车,大多从当地租赁,数量超140台套,提高了设备利用率。”淮河水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史红亮介绍。

“其中,二河枢纽进洪越闸自2023年11月底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混凝土浇筑5.2万立方米,其所需钢筋、水泥等材料,可为上游相关产业发展带来超5500万元的增长点。”淮河水利委员会建设局二河枢纽建管局局长李晶介绍。

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用新供给激活新需求。水利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水利工程加快建设,不仅直接带动水泥、钢铁、机械装备、泵阀、管道、施工设计等传统相关行业发展,随着工程建管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更加明确,还将带动新型材料、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新产业发展,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

有效益的投资如何实现?

补短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有效益的投资,是指投资有质量、有效率、有回报。水利工程能有效补上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等短板,还为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绿色低碳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水支撑。

2024年12月30日,桂西北治旱百色水库灌区工程正式通水,每年可向沿线地区提供农业用水约7762万立方米,向城乡生活工业供水1105万立方米。

“水源稳定了,发展产业的底气也足了。”广西百色市田东县林逢镇福兰村芒果种植户李英华说,过去山上种芒果,浇水是难题,遇到旱天,开着小三轮车拉水,产量没有保障。

“灌区通水后,泵站抽水,引水上山。前不久,嫁接了100亩新品种,两年挂果,三年盛产,预计产量能提高20%以上。”李英华还有了新打算,“芒果树下套种中药材,一田能双收。”

水之变,推动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百色市引进新项目,计划发展香柚3万亩左右,同步建设年产能100万吨的饮料深加工项目,将形成集香柚种植到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今年1月3日,“两重”建设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广西左江治旱黑水河现代化灌区工程开工,估算总投资76.97亿元。“作为2025年首个开工的重大水利工程,其目标是为崇左市的农业生产和城乡供水提供稳定水源,保障粮食生产,助力‘双高’糖料蔗生产,推动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处长傅铁介绍。

水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水利投资能发挥较强的正外部性,为产业发展补短板、增后劲。2024年,1342处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加快推进,建成后将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约7000万亩,完成2.3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提升1.1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

水利部提出,2025年将构建国家水网工程体系,开工建设四川引大济岷、辽东半岛水资源配置等省级水网骨干工程,加快新疆玉龙喀什、西藏帕孜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进度,开工建设江西井冈等大型灌区,进一步发挥水利投资稳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作用。

本报记者 王 浩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1日 第 02 版)

相关文章
  • 吉林大学,太宝藏了吧!
    吉林大学,太宝藏了吧!

    白山巍巍,松水汤汤。在北国春城长春,屹立着一所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高等学府。她历经近八十载风雨洗礼,谱写出一部服务国需、励志图强的奋斗史。走进她,你会听见历史的回响,触摸创新的脉搏,更能与无数心怀热望的同行者相遇。她便是始建于1946年,东北...

  • 2025全国秋冬进程:华北“跑步”入冬 你那儿秋天“缩水”了吗?
    2025全国秋冬进程:华北“跑步”入冬 你那儿秋天“缩水”了吗?

    中国天气网讯 “前天短袖、昨天薄外套、今天羽绒服……”这个画面或许是今年秋冬天不少人经历的“换季快闪”的真实写照。华北秋季“闪现”、“跑步”入冬,江南则秋老虎不退、入秋姗姗来迟,最近我国多地季节转换节奏不同寻常。中国天气网推出2025年秋冬...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南昌看“微笑天使”!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南昌看“微笑天使”!

    “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晚清词人薛时雨曾在《临江仙·大风雨过马当山》中以此描写“江豚吐水”的生动场景图为南昌“江豚湾”,母豚与幼豚结伴出游。 余会功 摄江豚是我国长江流域目前唯一的水生哺乳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头部浑圆、体型流畅、嘴...

  • 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水稀少 明起冷空气影响北方局地降温8℃以上
    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水稀少 明起冷空气影响北方局地降温8℃以上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10月24日)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水稀少,青藏高原东部还将有明显雨雪,四川、陕西等地阴雨在线。明天开始,又将有一股冷空气影响北方,华北、东北、黄淮等地将有4℃至6℃降温,局地降幅可达8℃以上,北方最高气温会在波动中维持偏低状态。青藏...

  • 徐州推出“公安护航+”20项措施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公安动能”
    徐州推出“公安护航+”20项措施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公安动能”

    10月24日,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公安护航+”20项措施》。该措施涵盖产业转型升级、护企助企安商、文旅市场繁荣、中心城市建设、普惠便捷服务、民生福祉关切共6个方面,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把公安职能优势...

  • 不必谈拉尼娜而色变!超前的冷和拉尼娜 与冷冬并没有必然联系
    不必谈拉尼娜而色变!超前的冷和拉尼娜 与冷冬并没有必然联系

    很多人觉得今年北方的秋季很短,主要是因为秋雨多,秋高气爽的日子少,而且冷得提前,冬季进程快速推进,华北多地秋季长度只有1个月左右。像河北石家庄,今年9月中旬入秋,10月中旬入冬,再加上时不时下雨,秋季只有一个月出头的时间,秋高气爽的体验也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