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首个工作日,重大工程建设热火朝天
节后首个工作日,重大工程建设热火朝天(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记者 窦瀚洋 王欣悦 郑洋洋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正加快推进。
以有效投资扩内需,以创新驱动促转型,重大工程建设既是稳增长的“压舱石”,也是惠民生的“强支撑”。奋进新征程,拼搏向未来,各地区各部门以实干开新局,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编 者
浙江建德市——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如火如荼
2月5日,浙江建德抽水蓄能电站的项目工地,迎来了节后复工。施工车辆穿过装点着红绸和灯笼的工地大门有序进场,工人们身着工作服、戴好头盔,回到各自工作岗位。
在姚坞场地,一条双车道已完成硬化,两处隧洞施工全面展开,工人们焊接钻爆台车、支护台车,为下一步爆破掘进做准备;700米之上,乌龙山最高峰山顶谷地,上水库施工区一派忙碌,施工车辆往来上下……
带领10余名施工人员,中国水电一局建德项目总工程师孙永吉一头扎进通风兼安全隧洞内。对照着图纸,团队复盘着节前进度,随后又拿出仪器勘探测绘,为接下来的工程进度做好准备。“节前隧洞刚刚打通,节后要进行厂房施工,新的一年铆足干劲加油干。”孙永吉说。
位于富春江水库边的建德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投资达125亿元,是目前华东地区在建的最大抽水蓄能电站,也是浙江省“千项万亿”重大产业项目,建成后将主要承担华东地区电网调峰、填谷、储能、调频等重要任务。
得益于富春江水库的优势资源,建德抽水蓄能电站拥有了天然的“下水库”。利用684米地势高差,电站的6台单机容量40万千瓦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40万千瓦。
也正因如此,项目施工面临诸多难点。“厂房基本在地下,埋深最深处达650米,各种管道交通隧洞入山入地。斜井落差大,最大角度达58度,给施工作业带来更大挑战。”浙江建德协鑫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总指挥黄涛说。为此,项目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做好现场水情、雨情、环境、边坡位移等数据监测和预警,打造智慧工地,筑牢安全防线。
去年6月,项目建设用地、临时用地全部批复完成,具备动工条件;9月,下水库施工布置区姚坞场地内,整体围墙破土进场;12月,上水库施工区的场内道路破土动工……“今年春节前,我们就进入了全面施工阶段。”黄涛说。
除了蓄能发电,建德市对项目还有更多期待。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项目地处富春江—新安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建成后可以进一步带动周边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为当地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025年,浙江坚持产业优先、新质生产力优先、战略方向优先导向,全省预计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项目数比2024年增长23.9%,总投资增长9.2%,年度计划投资增长11.5%。
重庆沙坪坝区——
成渝中线高铁建设有序开展
2月5日上午8时,中铁十二局成渝中线铁路项目部总工程师康建民迎着朝阳,快步走向重庆市沙坪坝区成渝中线高铁中梁山隧道施工现场。隧道内外,1200余名建设者与200余台大型机械同步投入作业,钢筋碰撞声与设备轰鸣声交织……2025年,成渝中线高铁将迎来主体工程收官,进入无砟轨道施工阶段。
成渝中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线全长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要交通纽带。项目建成后,重庆、成都将实现1小时内通达,受益人口近3000万,极大便利沿线群众出行。
在中梁山隧道深处,三臂凿岩台车的钻头与岩壁摩擦出刺耳声响——这块卡住成渝中线高铁咽喉的“硬骨头”,是成渝中线高铁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
“这截隧道下穿兴隆场编组站的500米浅埋段,是全线‘命门’。”康建民紧盯施工图解释,隧道顶部距编组站铁路线最薄处仅数米,相当于在“豆腐层”里穿针引线,任何细微沉降都可能引发铁路停运风险,“但我们正以毫米级精度啃下这块‘硬骨头’。”
隧道内,热浪扑面而来,正在作业的焊工李师傅穿着薄衣、弯着腰,用焊枪精准焊接钢架与锚杆之间的节点。隧道另一侧,混凝土罐车司机擦了把汗,“这趟车每天进出好几趟,轮胎都得磨薄几毫米!”话音未落,康建民急促却不失条理的调度指令通过对讲机传来:“3号支洞班组,立即增援西侧仰拱作业面。”
隧道外,安全员面前的大屏实时跳动着岩层数据,隧道智能机器人沿轨道扫描拱顶。康建民介绍,成套化智能管控系统可提前2小时预警地质突变,配合自动喷淋降尘装置,实现风险作业区“无人化”,整体施工效率提升15%。
“截至2月5日,中梁山隧道累计掘进2950米,完成45%。预计10月底,中梁山隧道将实现全线贯通。”康建民说,“我们三班倒连轴转,保证安全质量,为实现隧道贯通做好充足准备。”
今年一季度,重庆共开工、投产304个重点项目,其中开工168个、投产136个,涉及现代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达3860亿元。2024年,重庆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971.4亿元、同比增长2.3%,在铁路、交通枢纽、轨道交通、机场等多个交通领域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山西吉县——
古贤水利枢纽建设全面推进
2月5日中午,在山西临汾吉县的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工地,现场一派忙碌景象。晋陕大峡谷之间,黄河缓缓流动。对岸的一处山顶,插着一面作为标识的红旗——未来,古贤大坝坝体将矗立在这里。
施工现场,挖掘机正开足马力平整施工道路,水泥罐车来来往往。一辆罐车驶进道路东侧的洞中,水泥倾泻而下,工人们正忙着推平路面。这是导流洞出口施工支洞,正在铺设路面。
古贤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北干流河段,两岸分别为吉县和陕西宜川县,是“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之一。该工程是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核心工程和国家水网的重要节点工程,也是继2001年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以来,黄河干流上又一项重大骨干水利枢纽工程。
据了解,古贤水利枢纽可研批复总投资约615亿元,建成后将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提供后续动力。同时,工程将极大改善晋陕两省23个县(市、区)、27个工业园区和约685万亩灌区的水源条件,有效缓解供水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此外,工程还能提供大量清洁电力,有力优化黄河两岸的能源结构。
“古贤水利枢纽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为期9年半。2025年,准备期工程全面启动,预计今年3月底导流洞支洞完工。”黄河古贤水利枢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战锋介绍,为了从65公里外的山西河津市运输工程所需的砂石骨料,工程将开凿一条64.75公里长的隧洞,在洞里布设一套世界最长、国内规模最大的皮带机运输系统,预计今年年内启动。
春节假期过后,三晋大地从南到北,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古贤水利枢纽和中部引黄工程春节假期不停工,万家寨引黄北干支线工程1月项目建设永久征地手续全部办理完成。截至1月底,古贤工程、“七河”“五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小浪底引黄二期等11项2025年重点项目已开工9项,计划完成总投资71亿元。
山西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山西全省范围防洪能力提升、灌区建设改造、中部引黄、古贤水利枢纽等9项省级重点水利工程完成投资超过68.68亿元,完成率112.43%。2025年,山西将加快推进现代水网建设,加速省级骨干水网建设,提速市县配套水网建设,打通供水“最后一公里”。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06日 11 版)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岸绿景美生态优 汾河两岸披锦绣
央广网太原7月17日消息(记者张晋鹏 温雅慧)作为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如今太原汾河已是碧水清波两岸葱茏,从曾经“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窘境,到如今成为城市的绿色“会客厅”,向到访的人们讲述着生态之变带来的生活之美。盛夏时节,已经...
-
2025强基计划再升级!@高考生 报考千万别错过这个环节
这几天,强基计划试点高校陆续进入校考阶段。强基计划,是教育部从2020年起实行的一项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目前在我国39所“双一流”高校试点,主要面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生物育种等基础学科和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相关专业招...
-
让患者有更多用药选择 抗肿瘤等领域新药研发再提速
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日前最新发布2024年《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进展年度报告》,从临床试验登记总体情况、各药物类型临床试验实施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汇总分析。去年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达4900项《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
-
体重管理就只看体重?
随着“体重管理年”活动的推进,越来越多人将体重管理付诸实践。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8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4%的受访者进行体重管理是为了保持身材,改善体态形象,64.4%的受访者是想预防慢性疾病,减轻疾病...
-
从小胖到大,问题出在哪
从小胖到大,问题出在哪|科普时间肥胖症是以体内脂肪聚积过多为主要症状的营养障碍性疾病。儿童时期的肥胖,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近年来,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去年暑假期间,一对体形肥胖的夫妻领着他们的孩子小明走进了我们的诊室...
-
考生报志愿注意!2025新增本科专业有哪些?一文了解→
随着各地高考成绩发布,广大考生陆续进入志愿填报阶段。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包含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增列29种新专业,进一步强化专业设置对国家战略急需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快速响应。新专业有哪些?又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