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势不对颈椎“受罪” 手法治疗来“解救”

2025年02月07日 来源: 点击: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梁博、韩文青

长期伏案工作,日常生活中刷起手机就停不下来,“低头一族”越来越多,“姿势不对,颈椎受罪”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你是否也因此饱受困扰?

一旦确诊颈椎病,疼痛难忍、颈部僵硬转动受限,不吃药、不打针,手法治疗能“解救”吗?

春运到来,无论回老家或是出门旅行,坐长途飞机、动车或者自驾途中如何保护好颈椎?康复医学科专家为你支招——

旅途中坐着打盹

颈椎发硬“卡住了”

50岁的张老师(化名),因长期伏案工作,颈肩曾有过劳损。去年有段时间,因工作需要,她频繁坐飞机、动车往返各地,旅途中经常坐着打盹,脑袋不时向前一抖,醒来后觉得脖子有点不对劲。一开始没太在意,后来发现脖颈越来越僵硬,好像哪里“卡住了”,最后发展到不但脖子转动受限,而且疼痛难忍,晚上睡觉都受影响。

她到医院检查,医生通过影像资料发现她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间盘突出,还伴有骨质增生,确诊为颈椎病。

听说康复医学科有手法治疗,不用手术也不用吃药,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前往求医。在接受了第一次手法治疗后,她脖子能转动了,睡眠有所改善;第二次治疗后她的疼痛基本缓解了;第三次治疗后,她说感觉脖颈轻松多了,至今未再复发。

春运出行护颈椎

不妨带个充气枕

春运大幕已经开启,无论回老家或是出门旅行,坐长途飞机、动车或者自己开车,如何才能更好保护颈椎,避免张老师那样的遭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负责人、主任医师苏义基建议带个U形充气枕,但更重要的是闭目休息时适当将座椅调成后倾状态,同时头往后仰。因为如果头前倾、低头,一打盹还是容易伤到颈椎。

“所以坐下后要适当调整好姿势,保持头颈后仰,将U形充气枕开口向上垫在脖子下,末端充气部分分别放置在头部两侧,有效支撑保护头颈,当头往两边侧斜时也能托得住,可以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他支招,腰不舒服的,也可在腰背后面垫点东西,使腰椎也得到有效的支撑。

姿势不对现象普遍

多个生活场景要注意

“姿势不对,颈椎受罪”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多人都像张老师一样出现过类似的不适,只是程度轻重不一而已。不只是旅途中打盹头颈前倾,长期伏案工作,日常生活中刷起手机就停不下来,“低头族”也越来越多。

“在头颈前倾、低头时,我们的颈椎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苏义基解释说。据相关测算,成年人头部前倾30度时,颈椎承重可高达18公斤;前倾达45度时,承重可升高到22公斤;前倾达到60度时,颈椎承重增加到27公斤……这一个个压力值,是否远超你的想象?

“由此也不难理解,长期低头为何能产生那么大的张力,‘迫使’颈部肌肉被拉紧,日积月累,一步步劳损、钙化、变僵硬,同时也使颈椎的生理曲度一点点被‘掰直’,甚至反张,出现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退行性病变。”苏义基补充说,在此基础上,睡觉打盹,脑袋向前“一抖”,颈椎小关节打开、肌肉痉挛,小关节卡住了,椎间盘压力更大了,长期在这么大压力下,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对颈椎的“拖累”不言而喻。

手法调整助小关节归位

放松肌肉筋膜缓解疼痛

一旦颈椎疼痛、脖子僵硬转不动,很多人像张老师一样会想去按摩、推拿“松松骨”,希望不吃药、不打针、不手术就能解除病痛。

“其实,恰当的手法治疗对于缓解轻中度颈椎病确实是有帮助的。”苏义基解释说,手法治疗是颈椎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融合传统医学与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以颈椎关节的解剖和生物力学原理为基础,结合患者的情况确定累及的肌肉筋膜区域、分析力线,然后采用推动、牵拉、旋转等手法来帮助调整颈椎小关节紊乱等病理改变,恢复其正常的解剖和生物力学关系。

手法治疗不只是做关节松动,还包括筋膜和肌肉的松解,但要找到筋膜的触发点,通过按压、揉捏、推拿等手法,以合适的力度从浅层到深层做筋膜松解,并激活肌力弱的肌肉,缓解痉挛、减轻疼痛,帮助颈椎及其周围的筋膜和肌肉恢复平衡。

相关文章
  • 这种常见水果含水量很高,关键还稳血糖、不怕胖,适合全家人吃
    这种常见水果含水量很高,关键还稳血糖、不怕胖,适合全家人吃

    随着夏天的到来,桃子已经开始大量上市。软软的果肉、甜甜的汁水,很多人一吃就停不下来。其实,桃子不仅好吃,营养也很不错。它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抗氧化物质,水分足热量也并不高。如今市面上的桃子品种越来越丰富,从爽脆的油桃到多汁的水蜜桃,从扁...

  • 学习新语|一首诗一首歌,感受中哈深情厚谊
    学习新语|一首诗一首歌,感受中哈深情厚谊

    “中哈历来是近邻,山水相连像近亲”“中哈友谊心连心,丝绸之路永光明”“你帮我来我帮你,和平幸福永不停”……当地时间6月16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阿斯塔纳,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托卡耶夫邀请,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机场贵宾楼...

  • 给飞船返回舱装上“安全气囊” 零高度逃逸新模式有啥不一样
    给飞船返回舱装上“安全气囊” 零高度逃逸新模式有啥不一样

    6月1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成功组织实施12时30分,梦舟载人飞船逃逸发动机成功点火,船塔组合体在固体发动机推动下腾空而起,约20秒后达到预定高度后,返回舱与逃逸塔实现安全分离,降落伞顺利展开;12时32分,返回舱使用气囊...

  • 向海图强!福建舰下水3周年 三航母同框指日可待
    向海图强!福建舰下水3周年 三航母同框指日可待

    2022年6月17日舷号“18”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的中国海军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下水福建舰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是全球首艘采用常规动力电磁弹射技术的航空母舰。与常规航母相比,采...

  • 新华图讯丨习近平乘专机离开阿斯塔纳
    新华图讯丨习近平乘专机离开阿斯塔纳

    当地时间6月1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返回北京。记者:毕晓洋 殷博古 刘杰 李任滋...

  • 微视频|携手共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微视频|携手共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视频:微视频|携手共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来源:新华社中亚大地,亚欧大陆的中心,与中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2023年初夏,习近平主席同中亚五国元首齐聚西安,出席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与会各方达成《西安宣言》,宣布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