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2024年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1180.65万亩
中新社兰州2月15日电 (记者 冯志军)2025年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15日在兰州召开。据介绍,过去一年,甘肃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1180.65万亩,资金量和任务量居中国第二。在该工程牵引下,甘肃完成国土绿化任务1370.61万亩,较上一年度增加27.55万亩,实现4连增,全省草原退化率由69.63%下降到66.04%。
“三北”工程,是指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西起新疆、东至黑龙江,是一道绵亘万里的绿色长城。
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旭晨介绍说,今年将继续探索创新治沙新模式,广泛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力争“三北”工程区域林草覆盖率达到37.4%、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63%、沙化土地综合植被盖度达到16.3%。
图为甘肃省林草部门工作人员在测试研发的压沙机。(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甘肃是中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沙化土地面积占该省总土地面积的近三成。据了解,目前甘肃尚有可治理沙化土地317.9万公顷以上,169.7万公顷介于沙化和非沙化土地之间,极易成为新的沙化土地。
近年来,甘肃在持续探索创新治沙新模式,所研发的一批智能化、现代化的治沙机械装备陆续“破土而出”。在传承被誉为“中国治沙魔方”草方格沙障的基础上,亦有“小型手扶式沙障机”和网红治沙神器“吞沙巨兽”固沙机等陆续投用,推动实现“三北”工程区生态治理可持续发展。(完)
-
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
新华鲜报丨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杨维汉、罗沙)法律制度如何让天更蓝、水更绿、土更净?各界高度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一步”,法典草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
-
看图学习丨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 总书记这样强调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讲解和讨论后发表重要讲话。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
-
核电开闸!国常会核准10台新机组,拉动超2000亿投资,新项目花落谁家?
2025年国内核电项目审批首次开闸。据新闻联播4月27日消息,当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压实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主体责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建设和运营核电机组,持续加强...
-
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
4月2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本届论坛以“交流互鉴 科技赋能——变革发展中的文明力量”为主题,共有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和媒体机构、中外智库、跨国企业等各领域代表约300人,...
-
上海地铁遭起重机侵入,原因公布
2024年12月22日在上海市沪嘉高速-嘉闵高架联络线新建工程施工2标项目内上海绿地建筑钢结构有限公司进行匝道小箱梁吊装作业过程中一台履带起重机主臂倒伏侵入轨道交通11号线区间导致运营的轨道交通11号线一列车车头局部受损并紧急制停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
-
新华社权威快报|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亮相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4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