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休越疲劳的你,学会休息了吗

2025年02月07日 来源: 点击:

“一眨眼假期就过完了,早知道就不眨眼了。”每次休假过后,许多人仍感精疲力竭。虽然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却越休越累,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实际上,不同职业、不同生活方式的人,需要的休息方式大不相同。休息不仅仅是睡觉,更是有针对性地“修复”大脑和身体,恢复身心活力。

疲劳有很多种,你是哪一种?

了解疲劳背后的生理和心理机制,能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休息。疲劳通常分为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和情绪性疲劳。

体力疲劳,通常由肌肉和能量系统的消耗引起,伴随乳酸堆积、肌肉微损伤等现象。身体可通过营养摄取和充足睡眠等进行自我恢复。脑力疲劳更多涉及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消耗,长期集中注意力会导致认知资源的过度使用。情绪性疲劳则来自长期压力导致的焦虑等负面情绪,它可能影响激素水平,增加体内的炎症反应,进而导致慢性疲劳。因此,有效的休息既包括为身体补充能量,也包括修复脑力和情绪。若对此认识不足,方法失当,就会让你感觉越休越累。

在现代社会,休息障碍还与超负荷的信息接收有着密切关系。你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便已经意识到身心很累了,还是莫名其妙地抱着手机刷个不停。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信息过载已成为隐性疲劳的主要来源。许多人在工作之余选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游戏等娱乐方式放松,但这些活动如果过度也会刺激大脑,甚至让人比工作时还累。由于屏幕上的信息是碎片化且快速更替的,大脑一直处于“高频处理”的状态,这会耗费大量认知资源,导致脑疲劳。而长时间注视屏幕,也会造成视觉疲劳、头痛、颈椎不适等问题。

对此,我们应进行信息“排毒”,通过设定屏幕使用时间、提高信息管理效率、短时“断网”等方式,把自己从信息爆炸中解救出来。

根据职业选择休息方式

科学休息,应针对不同职业制定不同的休息策略。

对于从事高度紧张工作的人(如急诊医生、金融交易员等)而言,可以采用减压与放松结合的休息策略。正念练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减压方法,它通过关注当下,避免头脑的“自动驾驶”模式,帮助大脑从应激状态中解脱出来。每日10~15分钟的正念冥想可以显著减轻压力,提升专注力。通过运动、舞蹈等方式,可以帮助身体将压力释放出来。自然疗法也颇为有效,亲近自然(如在公园散步或远足)可以帮助神经系统从应激状态中恢复,自然景观和声音能够降低皮质醇水平,缓解紧张。

轮班工作者的生物钟常常被打乱,容易导致睡眠障碍、情绪波动以及长期疲劳的累积。其挑战在于如何让身体在非传统的休息时间里快速恢复。对此,重新调节生物钟与提高睡眠质量非常重要。应尽量创造“封闭式”休息环境,确保睡眠环境的黑暗与安静。可以使用遮光窗帘、耳塞和白噪音机,尽量模拟夜间睡眠环境,帮助入睡和深度休息。

如果长时间的连续睡眠无法保证,可以尝试分段睡眠策略,将休息时间分为两段或三段,但每段至少保证90分钟的完整睡眠周期,以确保进入深度睡眠。通过光照疗法,可调节体内褪黑素的分泌。轮值夜班结束后,可以暴露于自然光或特制的光照灯前,帮助身体逐渐恢复正常的生物节律。

学会为情绪“休息放假”

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的情绪与心理在经过超长待机后,也需要休息。心理和情绪上的疲劳往往伴随着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这种状态会引起持续的压力反应,使得恢复变得更加困难,这时可以从调节自律神经系统入手。

自律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前者负责“战斗或逃跑”(fight or flight)反应,后者负责“休息与恢复”(rest and digest)反应。长时间的情绪压力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的持续过度激活,抑制副交感神经的功能,使得身体难以进入真正的修复状态。我们常说的“情绪稳定”,其实就是二者平衡的表现。

深长的腹式呼吸能有效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通过延长呼气时间,可帮助身体进入放松状态。常见的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气7秒、呼气8秒)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神经调节方法;冷敷或冷水浴,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度,促进副交感神经的恢复。冷敷颈部的迷走神经尤其有效,这也是冬泳令人着迷的原因之一。

长期的情绪疲劳可导致情绪耗竭,衍生职场倦怠等问题。情绪耗竭不仅会拖累工作表现,还可能影响个人的社交关系和生活质量。

书写,是情绪恢复的系统化方法之一。情绪疲劳者可以通过写日记等方式,记录并梳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释放内在的情绪压力,情感表达能够有效降低应激水平;情绪支持网络不可或缺,尤其是同行或朋友的互助,可以显著增强心理恢复能力。

休息其实并不简单,它涉及神经系统、肌肉系统、情绪与认知功能的全方位修复。对于不同类型的工作者,基于其疲劳的性质,科学地调节不同系统的恢复节奏,是真正实现“回血”的关键。在信息过载和工作压力巨增的现代社会,休息也应成为一门被重视的科学。(作者李瑾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副主任技师;作者刘铁军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作者:李瑾 刘铁军

原标题:《“排毒”与“回血” 越休越疲劳的你,学会休息了吗》

相关文章
  • 吉林大学,太宝藏了吧!
    吉林大学,太宝藏了吧!

    白山巍巍,松水汤汤。在北国春城长春,屹立着一所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高等学府。她历经近八十载风雨洗礼,谱写出一部服务国需、励志图强的奋斗史。走进她,你会听见历史的回响,触摸创新的脉搏,更能与无数心怀热望的同行者相遇。她便是始建于1946年,东北...

  • 2025全国秋冬进程:华北“跑步”入冬 你那儿秋天“缩水”了吗?
    2025全国秋冬进程:华北“跑步”入冬 你那儿秋天“缩水”了吗?

    中国天气网讯 “前天短袖、昨天薄外套、今天羽绒服……”这个画面或许是今年秋冬天不少人经历的“换季快闪”的真实写照。华北秋季“闪现”、“跑步”入冬,江南则秋老虎不退、入秋姗姗来迟,最近我国多地季节转换节奏不同寻常。中国天气网推出2025年秋冬...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南昌看“微笑天使”!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南昌看“微笑天使”!

    “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晚清词人薛时雨曾在《临江仙·大风雨过马当山》中以此描写“江豚吐水”的生动场景图为南昌“江豚湾”,母豚与幼豚结伴出游。 余会功 摄江豚是我国长江流域目前唯一的水生哺乳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头部浑圆、体型流畅、嘴...

  • 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水稀少 明起冷空气影响北方局地降温8℃以上
    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水稀少 明起冷空气影响北方局地降温8℃以上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10月24日)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水稀少,青藏高原东部还将有明显雨雪,四川、陕西等地阴雨在线。明天开始,又将有一股冷空气影响北方,华北、东北、黄淮等地将有4℃至6℃降温,局地降幅可达8℃以上,北方最高气温会在波动中维持偏低状态。青藏...

  • 徐州推出“公安护航+”20项措施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公安动能”
    徐州推出“公安护航+”20项措施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公安动能”

    10月24日,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公安护航+”20项措施》。该措施涵盖产业转型升级、护企助企安商、文旅市场繁荣、中心城市建设、普惠便捷服务、民生福祉关切共6个方面,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把公安职能优势...

  • 不必谈拉尼娜而色变!超前的冷和拉尼娜 与冷冬并没有必然联系
    不必谈拉尼娜而色变!超前的冷和拉尼娜 与冷冬并没有必然联系

    很多人觉得今年北方的秋季很短,主要是因为秋雨多,秋高气爽的日子少,而且冷得提前,冬季进程快速推进,华北多地秋季长度只有1个月左右。像河北石家庄,今年9月中旬入秋,10月中旬入冬,再加上时不时下雨,秋季只有一个月出头的时间,秋高气爽的体验也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