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领袖|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2021年,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仗剑远游写下的诗句,为新时代我国文艺事业发展激荡凌云壮志。
三年多后,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不仅成为了中国影史首部票房破百亿、亚洲首部票房破百亿的影片,还创造了全球单一电影市场最高票房纪录,位居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之冠。该片收获的一波接一波好评热潮和高歌猛进的票房曲线,正是我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生动写照。
乙巳蛇年春节期间,影迷在《哪吒之魔童闹海》巨幅海报前拍照打卡。 优秀的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如何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
时间拉回到2014年那场影响深远的文艺座谈会。
会场内,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作家、老艺术家,也有崭露头角的文艺新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热烈。习近平总书记同大家一起分析现状、交流心得。
“一些人觉得,为一部作品反复打磨,不能及时兑换成实用价值,或者说不能及时兑换成人民币,不值得,也不划算。这样的态度,不仅会误导创作,而且会使低俗作品大行其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针对一段时间我国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以及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急功近利、脱离大众等问题,总书记切中时弊。
他亲切勉励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短短几句话,鲜明指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文艺创作应有的价值底色。
作家柳青的创作经历,让习近平总书记印象深刻。柳青为了深入农民生活,曾辞去县委副书记的职务、保留常委职务,在陕西的皇甫村蹲点14年,最终成就了新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经典作品——《创业史》。
“中央的文件下来了,他就知道他的房东老大娘是该哭还是该笑,他很了解老百姓的想法。”2017年,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总书记特别提到了作家柳青。
优秀的文艺作品,就是最好的精神食粮。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必然需要文艺工作者扎根现实生活,全身全心全情投入,仔细打磨、精益求精。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封来信,让演员牛犇热泪盈眶。信中,总书记肯定他“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把为人民创作作为人生追求”,勉励他“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
年近九旬的牛犇,演了一辈子“小人物”,他在舞台和影视剧中的角色却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弦。《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给牛犇的颁奖辞中是这样写的:“人们忽略他的名字,但记住了他塑造的生活。”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第九任队长乌力吉图对此同样深有体会:“骑马舞、打草舞、挤奶舞……都是长期深入农牧区的队员们根据群众日常生产劳作的场景创作而成的。”
2023年9月30日,呼和浩特,乌兰牧骑的队员在敕勒川草原表演。 2017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成立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回信肯定队员“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他同时勉励大家“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
在总书记看来,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早在2003年,他就在《文化产品也要讲“票房价值”》一文中提出:“先进的文化产品,应当既体现先进性,又能体现群众性;既不趋利媚俗,又不远离市场、忽视市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与文艺工作者面对面交流,还是参加相关会议, “出精品”都是总书记讲话中的高频词、关注点。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上,时任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戏剧导演田沁鑫第一个向习近平总书记作汇报。
汇报时的各种细节,田沁鑫多年后仍记忆犹新。她在红色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了好几页,其中有一句就是总书记一再强调的“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背后,正是文艺工作者默默抵制浮躁与急功近利、“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可贵精神。
听李雪健讲述自己塑造焦裕禄、杨善洲两位典型人物的体会时,总书记点赞:“正如你所说,从焦裕禄、杨善洲身上,人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的‘职业病’——自找苦吃。只有全面准确地把握人物的精神世界,才能把荧幕形象刻画好、塑造好。”
听尚长荣结合《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世》《廉吏于成龙》的创作实践,谈起戏曲工作者在创作演出中努力践行传播传统文化时,总书记肯定道:“你的戏我看过,很有现实针对性,真正起到了繁荣发展文艺工作的作用。”
…………
“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蕴含着沉甸甸的“人民”二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讴歌时代气象,构筑文化高峰,才能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为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孙晓媛
校 对丨蔡纯琳 鲁杨 任佳 毛长志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
吉林大学,太宝藏了吧!白山巍巍,松水汤汤。在北国春城长春,屹立着一所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高等学府。她历经近八十载风雨洗礼,谱写出一部服务国需、励志图强的奋斗史。走进她,你会听见历史的回响,触摸创新的脉搏,更能与无数心怀热望的同行者相遇。她便是始建于1946年,东北...
-
2025全国秋冬进程:华北“跑步”入冬 你那儿秋天“缩水”了吗?中国天气网讯 “前天短袖、昨天薄外套、今天羽绒服……”这个画面或许是今年秋冬天不少人经历的“换季快闪”的真实写照。华北秋季“闪现”、“跑步”入冬,江南则秋老虎不退、入秋姗姗来迟,最近我国多地季节转换节奏不同寻常。中国天气网推出2025年秋冬...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南昌看“微笑天使”!“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晚清词人薛时雨曾在《临江仙·大风雨过马当山》中以此描写“江豚吐水”的生动场景图为南昌“江豚湾”,母豚与幼豚结伴出游。 余会功 摄江豚是我国长江流域目前唯一的水生哺乳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头部浑圆、体型流畅、嘴...
-
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水稀少 明起冷空气影响北方局地降温8℃以上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10月24日)中东部大部地区降水稀少,青藏高原东部还将有明显雨雪,四川、陕西等地阴雨在线。明天开始,又将有一股冷空气影响北方,华北、东北、黄淮等地将有4℃至6℃降温,局地降幅可达8℃以上,北方最高气温会在波动中维持偏低状态。青藏...
-
徐州推出“公安护航+”20项措施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公安动能”10月24日,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公安护航+”20项措施》。该措施涵盖产业转型升级、护企助企安商、文旅市场繁荣、中心城市建设、普惠便捷服务、民生福祉关切共6个方面,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把公安职能优势...
-
不必谈拉尼娜而色变!超前的冷和拉尼娜 与冷冬并没有必然联系很多人觉得今年北方的秋季很短,主要是因为秋雨多,秋高气爽的日子少,而且冷得提前,冬季进程快速推进,华北多地秋季长度只有1个月左右。像河北石家庄,今年9月中旬入秋,10月中旬入冬,再加上时不时下雨,秋季只有一个月出头的时间,秋高气爽的体验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