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考古研究分别揭示广西福兰、江西岸遗址史前人类生活方式
中新网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新石器时代中早期,古人类拥有怎样的生业经济模式与植物利用方式?气候环境变化又如何影响古人的生存与生活方式?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吴妍研究员团队联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等相关研究机构合作伙伴,分别在广西福兰遗址、江西岸遗址开展植物考古工作,通过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福兰遗址:广西首次出土大量炭化壳斗科果实遗存
福兰遗址位于广西百色市,地处右江右岸第一阶地前缘,目前已考古发掘出土800多件石器、陶器等遗物,还有炭化果实与少量动物遗存。
研究团队通过对遗址中出土的微体植物遗存与炭化壳斗科果实的系统研究,揭示出广西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人类的生业经济模式及植物利用方式,为理解该地区早期人类的生存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相关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全新世》(The Holocene)发表。

综合运用年代学、形态学和微体植物分析等多学科手段,研究团队对福兰遗址出土的炭化植物遗存、陶片及石器等遗物进行研究,确定福兰遗址距今约5900-5732年,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福兰遗址灰坑中出土大量炭化壳斗科果实,这在广西地区尚属首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博士研究生汪静怡通过对壳斗科果实遗存的微CT扫描分析,发现其内部存在孔洞,表明这些果实曾被人类烧制加工。进一步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该壳斗科果实遗存形态与广西地区壳斗科植物苦槠最为接近。
而在传统医学中,这类壳斗科果实被认为具有通气解暑、去滞化瘀的功效,特别对痢疾和腹泻有独到的疗效。全新世中期广西地区先民生存环境,正需要面对大暖期温热的气候、早期渔猎带来的卫生问题。食用这类果实,可能在很大程度提升当时古人的生活质量。
通过福兰遗址地层、陶器及石器中的植硅体分析,研究团队进一步确认当时人类对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综合利用,还揭示出福兰遗址的植被景观与环境背景。其植硅体组合显示,该遗址所在地区当时可能为针阔叶混交林环境,气候温和且稳定,适宜人类生存。
在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谢光茂研究员看来,福兰遗址的植物考古研究发现广西地区前农业文化时期人类植物利用的新方式,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对广西地区早期人类生业经济的认识,也为理解该地区史前人类的生存策略与环境适应提供重要依据。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林强研究馆员透露,研究团队未来将继续对广西地区其他考古遗址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以更全面揭示该地区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进程。
江西岸遗址:揭示史前人类对气候环境事件适应
江西岸遗址位于广西崇左市,遗址东、南、西三面为左江环绕,形成舌形台地。该遗址含有新石器时代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存最为丰富,为建立华南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提供宝贵材料,也为复原古代广西左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古人的生计模式提供难得的研究素材。

吴妍表示,研究团队聚焦江西岸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开展植物考古合作研究,相关研究进展论文,已在专业学术期刊《人类学学报》发表。
据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蒙长旺研究馆员介绍,基于加速器质谱碳十四测年,江西岸遗址新石器时代地层年代为距今约9300-9100年,正好处于距今9200左右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时期。研究团队采集遗址剖面沉积物样品,将植硅体与花粉分析两种方法相结合,开展当地古人类在距今9200年气候事件中的生存策略研究,探讨环境变化和史前人类生存方式的关系,揭示全新世早期史前人类对气候环境事件适应的选择和策略。
研究结果显示,与广西地区其他遗址存在明显不同,江西岸遗址没有浮选出大植物遗存,植物资源的植硅体如棕榈植硅体仅在研究剖面第7层发现,没有发现其他常见可利用的植物资源植硅体如稻属植硅体。这表明,在距今9200年气候事件前后,江西岸遗址古人类或许并没有过多的利用植物资源。
不过,江西岸遗址气候事件时期地层中含有大量的动物遗存,包括大量的螺壳、蚌壳和水牛、犀牛、象等动物骨骼,说明当时人类主要利用动物资源,特别是水生动物资源占很大比重。从出土的生产工具看,该遗址这一时期除磨制石斧等石器外,还出土比较丰富的鱼钩等渔猎工具,并发现用蚌壳制作的蚌铲、蚌刀等,表明渔猎是江西岸遗址先民的主要生计方式。
吴妍认为,江西岸遗址古人类独特的生业模式可能与距今9200年气候事件有关,可能冷干的气候特征加剧广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程度,水资源的减少可能又进一步促进土壤的石漠化,土壤水分减少导致植被覆盖度降低,也减少了人类可使用的植物资源。
在此气候事件和生态环境双重作用下,导致江西岸遗址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改变其生业模式,减少对采集、狩猎的依赖,而转向渔猎。因此,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生存策略的变化,可能与环境适应和活动范围的转变密切相关。
“我们的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亚洲季风区早全新世季风演化的重要气候事件与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案例。”吴妍说。(完)
-
“平等”二字重千钧!民企有痛点 法律有回应 民营企业“放心干、大胆闯”
央视网消息:《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5月20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首次明确了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5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司法部副部长王振江介绍,司法部将贯彻...
-
新华图讯丨习近平出席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当地时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盛大庆典,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应邀出席庆典。这是庆典结束后,习近平同其他国家领导人一起从红场来到亚历山大花园,向无名烈士墓献花,并肃立默哀。记者:谢...
-
“把脉会诊”助力智慧田管 “数智”良方夺高产 农业焕发新活力
央视网消息:目前,已进入立夏时节,气温升高、雨水增多。南方的早稻大都分蘖,北方地区的冬小麦也在灌浆之中,万物进入快速生长期。在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正加速推进。据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情调度,截至5月6日,全省旱田农作物已播4909万亩,水田已泡田...
-
蓝莓这个地方容易滋生霉菌 吃前别忘给它“掏耳朵”
近日,话题“蓝莓肚脐眼里的霉菌”引发热议。网友:“原来蓝莓这个地方这么脏!”“难怪蓝莓通便…合着我是吃坏肚子了啊” 有人还分享了用棉签清洗蓝莓的方法,吃之前一定要记得给蓝莓“掏耳朵”。蓝莓营养丰富,被誉为“浆果之王”,同时因为它含有大量...
-
雄姿英发!中国仪仗队步入莫斯科红场
应俄罗斯国防部邀请,当地时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仪仗分队119名官兵在莫斯科参加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英姿飒爽走过红场,展现中国军人风采。...
-
习近平同普京出席签字和合作文本交换仪式
新华图讯丨习近平同普京出席签字和合作文本交换仪式当地时间5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签字和合作文本交换仪式。记者:王晔编辑:张善臣 李琰 毕晓洋 张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