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养正(“八百壮士”中最后的英雄,把左眼留在了四行仓库,96岁时去世)

时间:2024/04/24 17:43:36 编辑:

欧易app下载

OKEX欧易app下载

欧易交易所app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

APP下载   官网注册

2005年,正值抗战胜利60周年举国追念之时,重庆南岸弹子石的宁静老街里走出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千里远赴上海,在弹孔犹存的四行仓库遗址前久久沉默,更在孤军营谢晋元将军铜像前痛哭失声。

这位老人,就是“四行孤军,八百壮士”的最后一人,他叫杨养正。

“八百壮士”中最后的英雄,把左眼留在了四行仓库,96岁时去世

一排长:掉队也要回阵地!

1937年10月底,日军自吴淞口、杭州湾登陆夹击,淞沪会战已近尾声。人称“小诸葛”的白崇禧在考量战局之后向蒋介石建言,建议放弃上海。淞沪一带的中国军队撤退已成定局。

然而当时的蒋介石还有其他方面的考量,按国联的日程,11月3日在比利时有场重要会议,会上会讨论中日之战的议题。蒋介石依然寄希望于国联的调停,如果能对日本做做经济制裁、允许俄国参战什么的就更好了。

万一等到开会那天,这边早就打完了,其他国家看看既成事实,多半都会选择撒手不管。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哪怕是拖,也要拖到开会那一天。

蒋介石下令给88师孙元良,命令他分散抵抗、坚守北岸。孙元良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对顾祝同建言说军中新兵太多,化整为零之后战斗力无法保证,而且既然是牺牲,留一个师和留一个团的效果有什么区别呢?

“八百壮士”中最后的英雄,把左眼留在了四行仓库,96岁时去世

最后执行之时,孙元良又把一个团暗改成一个营,计400余人,且其中老兵数量不足二成,多是新兵。当时建制以三营为一团,也就是说实际兵力只有孙元良声称的三分之一。战斗之中,团长谢晋元为了迷惑敌人,将错就错、多写人名,假造了一份八百人的名单,这就是“八百”这个人数的来由。

以上就是这场保卫战诞生的大背景,像你我这样和平年代的人看来,四行仓库的守军简直是被当作“弃子”,这样的操作实在令人难以接受。但战争的残酷正在于此,和平年代绝不能忘记战争的意义也在于此。对于当时身在局中的英雄儿女来说,他们的确是满怀着保家卫国的热忱去战斗,这一点值得我们永远敬重。

后来孙元良也考虑到兵力打折打得太狠的问题,又增调了一支机枪连到四行仓库,本文的主角杨养正,就是这个连的一排长。在当时,他的名字还叫杨得馀。电影《八佰》中被人称为“杨排长”的杨德余,就是以他为原型。

“八百壮士”中最后的英雄,把左眼留在了四行仓库,96岁时去世

四行仓库变成战场是从10月26日开始的,当时的杨养正和所属部队的连长医官一起,在转移阵地的过程中与大部队失散了。然而两天之后,他们三人从报纸上得知闸北孤军血战的消息,依然选择了前往四行仓库去归队,投入到九死一生的苦战之中。杨养正的左眼,就是在掩护撤退的时候被弹片击穿的。

“八百壮士”中最后的英雄,把左眼留在了四行仓库,96岁时去世

“我不是英雄,只是一个军人;我不要英雄,反正是一个兵就行了。”抗战胜利60周年时,91岁的杨养正这样说。

撤离:苦难波折,前往陪都

当时的四行仓库,是嵌在中、日、租界之间的一块孤棋,围绕着四行仓库的暗潮汹涌一天都没有停止过。

“八百壮士”中最后的英雄,把左眼留在了四行仓库,96岁时去世

比如曾经登上银幕、让千万电影观众潸然泪下的女童子军杨惠敏送军旗这个细节,当时战场上确有“送旗”一事,也确实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人心。然而“游过苏州河”的方式却极大可能出于杜撰,真实原因是为了掩盖英租界为仓库守军开了绿色通道的“内幕”。

四行仓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厚度足够,为当时闸北区域最高大者。此前曾作为88师师部,弹药给养亦充足,再加上紧邻英国租界,日军投鼠忌器不敢用重炮。孤军就是背靠这样的建筑英勇作战、固守不退。

日军久攻不下,就向租界各国施压,各国自然首先关注自身的利益。上海各界则希望保全“闸北孤军”的生命,也纷纷呼吁蒋介石下令撤退。10月31日,孤军撤离转入租界,但随即被租界英军解除武装,形同拘禁。

“八百壮士”中最后的英雄,把左眼留在了四行仓库,96岁时去世

三年有余的时间里,孤军就在这个集中营中度过。谢晋元依然斗志不坠,照常带队升旗、出操,希望所有人都记得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他们甚至还组建了生产社,做毛巾做肥皂做袜子。民众一看到带有“四行孤军”标志的产品,往往毫不犹豫地买买买。民心向背,可见一斑。

其后,团长谢晋元不幸被日伪收买的叛兵刺杀。战事白热化之后,四行孤军更落入敌手,被分散到各地,或为苦役,或作煤工。杨养正与30多名战友被押送到安徽裕溪口背煤,他们经过严密组织、等待机会,终于成功越狱。在新四军的帮助下,他们辗转西行,到了当时的陪都重庆。

“八百壮士”中最后的英雄,把左眼留在了四行仓库,96岁时去世

途经河南叶县时,杨养正把名字改成了现在的样子。后来老人回忆说当时经过一个寺庙,门口对联写着“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他说抗日救国,就是在养一腔正气,而做正义的事,天地都会护佑帮助。

从此,杨养正在重庆扎下根来,与本地姑娘赵孝芳结婚,解放后被安排入一个副食品单位工作,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平静生活。其中一个细节是,他和妻子认识一年多才结婚,原因就是“等打跑日本人”。日常生活中他也甚少提及自己的过往,只有在前往四行仓库旧地、见到老战友的后人时,才情绪激动、痛哭失声。

“八百壮士”中最后的英雄,把左眼留在了四行仓库,96岁时去世

四行仓库:几十年来国人心中的结

论战斗规模、论战略意义,这场保卫战在八年抗战之中称不上举足轻重。但它的意义,在于寸土不让、血战不退的精气神,这种精神,在当时就令上海乃至全国民众群情激奋,多年以后依然为人铭记。

当时,上海民众每天都隔着苏州河关注战况。接受媒体采访时,杨养正曾说,“每天都有市民越过封锁线给我们送给养,更多的市民则是在河对岸高呼给我们鼓劲”。

“八百壮士”中最后的英雄,把左眼留在了四行仓库,96岁时去世

发现日军有偷袭的动向,就在河对岸大声喊叫向守军示警,还有用黑板写字报信的;上海各界都在忙着组织捐赠,再想尽办法把慰劳品送进仓库去;上海总商会送糖送盐,青帮大佬杜月笙送光饼,左派领袖何香凝隔河喊话。

直到四行孤军退入租界,被缴械失去自由,上海市民仍然不改对他们的支持。谢晋元被刺于集中营,当时上海已经沦陷,但仍有数十万市民为他送行……

了解了这一切,就明白为什么这场保卫战会多次被搬上银幕——四行仓库这个地名,几十年来都是国人心中的结,不容淡忘更不容亵渎。